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121):不同版本的林四娘

(2017-01-30 00:31:00)
标签:

红楼

欧洋

分类: 红楼正解
红楼(121):不同版本的林四娘
《红楼梦》中的林四娘的故事非常特别,因为它与那时别的版本的故事完全不一样,其他书中记载的林四娘的故事都有一定的相似,而且都是以女鬼的身份出现的,也都与那个陈宝钥有关系,会不会是这个这个姓陈编出来的段子呢?
《聊斋志异》第六卷中的《林氏》篇,则写到一位贤美妇女林氏被掳的悲惨经历,称“会北兵入,被俘去。”这里说的“北兵”已经很露骨了。后来林氏被逼自刎才保住贞节,但受了重伤,伤愈后失去生育能力,看样子这个林氏应该还是指林四娘。
王士祯《池北偶谈》和卢见曾的《国朝山左诗抄》中叙述林四娘故事时,与《聊斋志异》中的林四娘讲的是一个故事,但内容有所区别:
闽陈宝钥,字绿崖,观察青州。一日,燕坐斋中,忽有小鬟,年可十四五,姿首甚美,搴帘入曰:“林四娘见。”陈惊愕,莫知所以。逡巡间,四娘已至前万福,蛮髻朱衣,绣半臂,凤觜靴,腰佩双剑。陈疑其仙侠,不得已,揖就坐。四娘曰:“妾故衡王宫嫔也,生长金陵。衡王昔以千金聘妾,入后宫,宠绝伦辈,不幸早死,殡于宫中。不数年,国破,遂北去。妾魂魄犹恋故墟,今宫殿荒芜,聊欲假君亭馆延客,固无益于君,亦无所损于君,愿无疑焉。”陈唯唯。自是日必一至。每张筵,初不见有宾客,但闻笑语酬酢。久之,设具宴陈,及陈乡人公车者十数辈咸在坐。嘉肴旨酒,不异人世,然亦不知何从至也。酒酣,四娘叙述宫中旧事,悲不自胜,引节而歌,声甚哀怨,举坐沾衣罢酒。如是年馀。一日,黯然有离别之色,告陈曰:“妾尘缘已尽,当往终南,以君情谊厚,一来取别耳。”
自后遂绝。有诗一卷,长山李五弦司寇(化熙)有写本云。又程周量会元记其一诗云:
静锁深宫忆往年,楼台箫鼓遍烽烟;
红颜力弱难为厉,黑海心悲只学禅。
细读莲花千百偈,闲看贝叶两三篇;
梨园高唱升平曲,君试听之亦惘然。”
这个故事中还是那个陈宝钥来到青州,一天忽然来了一个十四五岁的美丽女孩儿,我们发现这个故事里的女人的年龄越来越小!她自称是林四娘,而且也是来投怀送抱,实在是让人羡慕。这个林四娘的自我介绍中提到自己是衡王宫嫔,不幸早死,葬于宫中,还说:“国破”,哪个国破?应该说这里也是不方便说得太明白,但也已经算是告诉我们了。于是她跟陈公两个人每天见面,有一次在宴会上,很多人参加的时候,林四娘哭诉宫中旧事,场面很感人。一年以后有一天林四娘来辞别,之后留下一首诗,跟《聊斋志异》中的诗还很相似,故事情节也很象,但也有不少区别,说明都来自同一个版本,只不过大家传来传去又有自己的发挥,这一点跟我们现在网上的一些段子的流传过程一样,总会看到有多个不同但又相似的版本,看来古时候也是这样。相比之下蒲松龄的文笔好,写出来的故事丰满而且感人,很有传奇的色彩,一看就是加工过的。
明末清初的李澄中在他的《艮斋笔记》卷六中也有林四娘的故事,也非常悲凉,而且魔幻离奇,全文如下:
青州观察陈公大莱,名宝钥,闽人也。下车数月,即奉檄开故衡王宫。当是时,别殿长廊已毁,惟寝殿一院尚扃耳。公率众往启之,见群蛇蜿蜒满院中,无可下足处。
闭之三日,及再至,悄然无所有。架上故纱衣迎风作灰飞去。碗中雀卵大如豆,盖宛然《连昌宫词》中故事也。壁间题绝句三首,墨淋漓未干。
其一云:
静锁深宫十八年,谁将故国问青天?
闲看殿宇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
二云:
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靖烽烟。
红颜力弱难为厉,蕙质心悲只学禅。
三云:
日诵菩提千白句,闲看贝叶两三篇。
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潜然。
是夕公独坐阁内,闻有泣诉声,以为冤魂也。命之见,曰:“无衣,不敢出。”与之衣,仍不见。曰:“须自大门焚楮迎入。”如其请,竟亦无所见。后颇厌之,威之以火炮,了无所惧。又现形横屋?,其长竟屋,微茫莫可名。一日,忽有女子至其弟某所,自称林四娘,侍者曰东姑。四娘朱帔翠翘,东姑青衣而已。观察闻之,置不问。会元日,观察晨起。朝贺毕,胥吏在署中未散,有少妇盛饰自内出,众惊避,以为观察眷属也。惟一小吏识之。随至马神庙,取所供白水,三噀之。回至堂后,乃坐。小吏捧茶以进,徐言曰:“俗语谓:公门中可修行。汝等善事官人,作好事,勿为恶,鬼神殛汝矣。”小吏唯唯,窃视其手,若枯树皮,或木魅所化耳。居半年,去之蜀中。后观察以内艰归,其弟寻亦卒。
这个故事中的男主角还是那个陈宝钥,他在青州为官,看到这里的衡王宫已经毁了,三天后墙上出现三首提诗,大家是不是看着眼熟?与前面版本中的诗有很多语句都完全一样。后来陈宝钥夜晚独坐时听闻有哭泣声,陈公让她出来相见可她不肯,说自己没穿衣服,陈宝钥威胁要用火炮,可对方也并不害怕,就是不出来,搞得老陈很没脾气。一日,忽然有女子到陈弟的住所,自称是林四娘,还有侍女东姑。小吏看见少妇的手好像枯树皮一样。半年之后,不见踪影,不久陈宝钥的弟弟也死去。
这个林四娘留下的诗与《聊斋志异》和《池北偶谈》中很相似,也有“谁将故国问青天”这一句,也是一个版本演化过来的,这里也提到了“汉家”。我们从诗中看到的同样是大明亡国的味道。所以感觉那个时候出现的关于林四娘的传说多与明朝亡国有关系,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红楼梦》的创作时间应该就是清初这段时期,应该是受到了这些传说的启发,而进行了重新创作,让它有了全新的含意。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