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120):《聊斋志异》中的林四娘

(2017-01-30 00:30:50)
标签:

红楼

欧洋

分类: 红楼正解
红楼(120):《聊斋志异》中的林四娘
除了《红楼梦》以外,林四娘的形象也出现在清初著名小说集的《聊斋志异》之中,所以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作者蒲松龄是明末清初的人,他的《聊斋志异》是以大量的狐鬼故事为主,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明亡以后满清对汉人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导致中国人口损失了几千万之多!在《红楼梦》里有“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的描写,实际上反应了当时屠杀后的惨状。蒲松龄五岁的时候,正值满清入关,在扬州屠城,在山东镇压起义,所以这一切的历史巨变对他的人生观肯定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在《聊斋志异》中看到有很多人去楼空无数人死后的描写,于是这些地方开始闹鬼,应该说这都从一个侧面暗示了作者所描写的时代背景。
有一个版本的《聊斋志异》里第一节《考城隍》的第一句是:“余姊丈之祖宋公。”大家注意也就是说全书的第一个字为“余”,而整部书的最后一节《绛妃》的最后一句:“销万古风流之恨!”最后一个字为“恨”,于是我们可以悟出《聊斋志异》这部书的主题应该只有两个字“余恨”!那蒲松龄恨什么呢?放在那个时代来看自然是指明亡之恨。
《聊斋志异》中关于林四娘的故事,讲的是青州道陈宝钥的传奇经历,有一天夜晚,他独自一人在书房里看书。有一个女子掀帘进来,陈公抬头一看,不认得这女子。但她长得艳丽绝世,身上穿着宫里的服装。女子笑着对陈公说:“冷冷清清的深夜里,独自一人坐着,不觉得寂寞吗?”陈公惊奇地问她是什么人,女子说:“妾家住不远,就在你的西邻。”陈公想大半夜居然有如此美丽的女子主动投怀送抱,不是出台小姐就是个鬼,但她长得太漂亮了,所以陈公心里却非常喜欢,于是豁出去不要命,走过来挽着她的手请她一起坐下。女子说话言词风雅,陈公很是赏识,坐在女子身边拥抱她,女子也不太拒绝。她四下看看,说:“屋里没有别人吗?”陈公忙关上门说:“没有别人。”接着陈公就催女子脱衣上床,男人的本性暴露无遗,但女子却非常羞涩甚至害怕,一个女鬼怕什么呀?怕的应该是老陈才对!陈公替她脱下衣服,女子说:“妾虽然二十岁,但还是处女,粗暴了可不堪忍受。”于是二人欢好,床席上沾了点点血迹。既而在枕边谈心,女子自己说叫林四娘,都完事了才想起问人家叫什么,陈公是条真汉子!接着问她的身世,她说:“我一生坚贞,现在已经被你轻薄够了。你有心爱我,就图个永远相好,何必再多问?”过了一会儿,鸡叫天明,她就起身走了。从此,女子夜夜必来。每次来,二人都关上门对饮,说话很投机。谈到音乐韵律,林四娘都很精通。陈公说:“你一定会唱歌曲。”四娘说:“小的时候学过一些。”陈公请求她唱一曲听听,她说:“很长时间不唱了,音阶节奏多半都忘记了,唱了恐怕叫内行笑话。”陈公一再要求,她才低下头来敲打节奏,唱伊凉之曲,声调哀怨婉转,唱完后,便哭了起来。这个时候两个人有段对话,非常令人深思,原文是这样写的:
公亦为酸恻,抱而慰之曰:“卿勿为亡国之音,使人悒悒。”女曰:“声以宣意,哀者不能使乐,亦犹乐者不能使哀。”
陈公抱着她说说:“你不要唱亡国的曲调了,听了令人抑郁”!大家想想,这里指的是亡的是什么国呀?作者说话还是很委婉的。
陈公与四娘非常亲密,如同夫妇一般。时间长了,家人们都知道了,也都来房外偷听唱歌,凡听过她唱歌的人,没有不流泪的。陈夫人偷偷见到过四娘,怀疑人世间不会有这样妖丽的女子,认为不是鬼,就是狐,怕陈公被妖魅缠身,就劝说陈公与女子绝缘,恐怕也有吃醋的成分在里面。陈公没有听,还想向四娘问个明白,便又一次问四娘的身世。四娘不愉快地说:
“妾,衡府宫人也,遭难而死十七年矣,以君高义,托为燕婉,然实不敢祸君。倘见疑畏,即从此辞。”
林四娘说自己是衡王府里的宫女,死了十七年了,她的回忆详述,有条有理,讲得很动人。说到王府衰落时,就哽咽哭泣,不能成声,真是让人心酸。
后来两个人在一起嗯爱了三年,老陈将老婆放在一边这么久没有遇到婚姻危机,而且这个女鬼居然没有害他,真是最幸运的男人,让所有男人羡慕!有一天林四娘说自己要走了,她是这样说的:
“冥王以妾生前无罪,死犹不忘经咒,俾生王家。别在今宵,永无见期。”
她的意思是说:“阎王因为我生前无罪,死后又没忘记念经,所以叫我投生到王家。今天就要离别,永远不能再相见了。”于是两个人都掉了泪,陈公马上摆酒为四娘送行。四娘一边饮酒,一边慷慨歌唱,歌词曲调哀伤凄凉,一字百转,到了悲伤处,哽咽不能成声。最后好歹总算唱完了一曲。林四娘情绪不好,饮酒的兴趣也不高,起身徘徊,想要告别。陈公不忍离别,又强拉住她坐了一会,直到鸡唱天明,林四娘才对陈公说:“一定不能再留了!你每每怪我不肯作诗,今日将要永别,应当写一首诗送给你,作临别纪念。”于是拿起笔来,一挥而就,并说:“心酸意乱,不能推敲,音节错乱,不要拿出去叫别人看。”说完,掩袖低头走去。:
静锁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
闲看殿字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
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静烽烟。
红颜力弱难为厉,惠质心悲只问禅。
日诵菩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
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
大家仔细好好看看这首诗,太过于直白了,“谁将故国问青天?”这里明确说出了一个“故国”来,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里的亡国是哪个国,肯定就是指大明了。还提到了“汉家”,明白是在说汉人的国家,在满清的国度里提汉家,居然还说“泣望君王化杜鹃”,写得真是让人为作者提心吊胆!我相信大家也能很容易明白这里提到的“海国”是指什么吧?《红楼梦》中有一条批语清楚地提到过“清属水”,自然指的是大清国了。
《聊斋志异》以女鬼的形象出现,而且是个又情有意的好女鬼,作者这样写应该说意图非常明确,是指就算是女鬼,因为她是爱国的女鬼,所以要对她进行歌颂!不过她在这里的故事跟《红楼梦》里讲得完全不是一码事,这一点也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