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116):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2017-01-29 23:31:15)
标签:

红楼

欧洋

分类: 红楼正解
红楼(116):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里的林四娘的情节中,提到了“黄巾”和“赤眉”的“流贼余党”,还提到了“犬羊之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应该是指农民起义军和清兵,在这里共同被称为“流贼”,也说明作者对满清的蔑视之意。贾政又详细介绍了林四娘是如何带领娘子军冲锋沙场的故事,确实有着强烈的传奇色彩,无论是否是史实,一个女流之辈与流寇做战而死,这本身就很有象征意义,因为《红楼梦》第一回里就介绍了此书写的是一些异样的女子,讲的是闺阁之事,也就是说用这些女子来影射明亡历史过程中的一些很著名的大男人。我们应该努力体会林四娘的象征意义,而不是纠结于历史上有没有林四娘这个人。
《姽婳词》中描写着战事,而且是流寇肆虐的大背景: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
让人感觉当时的情形相当危急,战斗非常激烈,那到底是农民军呢?还是满清呢?之后有这样一句非常值得大家关注:
腥风吹折陇头麦。
猛一看我们会觉得“腥风”是指血雨腥风,表现当时死人无数,但实际上那个时期也人用“腥风”一词来形容满清,是“腥膻”之风,“腥膻”是指胡虏,也包括满人,因为北方少数民族主要吃牛羊肉,所以口味很重,全身上下透着一股股腥羴之气,于是古代经常用“腥膻”一词来形容外族入侵,《太平广记》引唐代的郑处诲的《刘瑑碑》中有:“天寳末,犬戎乘我多难,无力御奸,遂纵腥羶,不远京邑。”明代的姚茂良的《精忠记·应诏》中有:“率百万之师,决千里之胜,扫荡腥羶,殄灭无遗,庶可以雪国家之耻。”明代的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第三回中有:“武公曰:老夫年迈无识,止为臣子,义不容辞,勉力来此。扫荡腥膻,全仗上国。今计将安出?”清代的谭嗣同在《治言》中有:“吾中国帝王之土,岂容溷以腥羴!”欧阳予倩在《梁红玉》第三场中有:“我也是北方人,有家难返,何日里,雪国耻,扫荡腥膻?”
所以这样看来作者有意不讲明这股走山东的流寇具体为何人,但清初那时的人们会很容易悟出其身份,而且这是满清的禁忌。这也应该是“一喉二歌”的手法,即影射了李自成之类的农民军,也影射了满清的虎狼之师,作者有的意模糊这其中的深意,所以我们对这个“腥风”的写法要重视起来,而不是仅理解为死人无数。
我们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里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深意的情节,这回的回目里就有“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的描写,应该不能等闲视之,而在这个情节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一些角色身上作者想体现的象征意义,尤其是湘云,应该说已经非常明显了,我们先看看这段:
一时大家散后,进园齐往芦雪广来,听李纨出题限韵,独不见湘云宝玉二人。黛玉道:“他两个再到不了一处,若到一处,生出多少故事来。这会子一定算计那块鹿肉去了。”〖庚双夹:联诗极雅之事,偏于雅前写出小儿啖膻茹血极腌臜的事来,为“锦心绣口”作配。〗正说着,只见李婶也走来看热闹,因问李纨道:“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说的有来有去的。我只不信肉也生吃得的。”
没想到一大块鹿肉引出了这么多热闹来,一下子成了大观园里的热点话题,批语中还提到“啖膻茹血极腌臜”,这是何意呢?表面上看自然是指鹿比血腥,而且味道浓郁,这里还提到居然要生吃,是挺让人反胃的!而之后描写大家吃鹿肉的情景很热闹:
探春笑道:“你闻闻,香气这里都闻见了,我也吃去。”说着,也找了他们来。李纨也随来说:“客已齐了,你们还吃不够?”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说着,只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
宝琴居然嫌鹿肉脏,跟刚才那条批语里说的一致,表面上看宝琴一个纯净的女孩子面对如此夸张的烤鹿肉的场面有些紧张,但我感觉似乎很有深意。不过别人到吃得到很开心,没想到这时黛玉自己不吃,还说起风凉话来:
黛玉笑道 “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
注意没有,大家吃鹿肉的地方叫“芦雪广”,有的版本上写着是“芦雪庵”或“芦雪庭”,应该是错误的,在现在北京大观园的这个地方就叫“芦雪庵”,让人感觉非常遗憾。那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呢?书中描写到:
原来这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
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正为周围都是芦苇而得名,那“芦雪广”这个名字又是何意呢?我们看湘云接着说:
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湘云这一回表面上看是在吃鹿肉,实际上是暗示吃“胡虏肉”,南宋诗人岳飞的《满江红》就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诗句,自然是指将入侵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杀光,所以“芦雪广”应该是谐音:“虏血光”,应该就是将胡虏杀光之意!在“文字狱”的环境下,作者只好使用了这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实在是让我们这些后人头疼!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