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109):《多唐令》中的悲歌

(2017-01-29 17:14:39)
标签:

红楼

欧洋

分类: 红楼正解
红楼(109):《多唐令》中的悲歌
黛玉之死是书中的最大的悲剧,所以作者才不失时机地透露出来一些,以至于前八十回中的黛玉让人感觉有抑郁症似的,动不动就悲悲切切的,比如在第三十五回里她又无缘无故地悲伤起来:
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因暗暗的叹道:“双文,双文,诚为命薄人矣。然你虽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古人云‘佳人命薄’,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胜于双文哉!”
我们仔细想一下就会明白这不是黛玉无病呻吟,而是作者借此一方面展示她另类的个性,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她早亡的悲剧,所以才显得那么忧伤。黛玉和宝玉虽然爱得死去活来的,而在第五回的仙曲《枉凝眉》中非得说: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说明二人的爱情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让黛玉总是对此感慨,似乎她早知道自己有早亡的结局。在《葬花吟》中还有这样的描写: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说明黛玉到死还是未破瓜之身,这与富察明义的一首诗中讲得完全一样:
锦衣公子茁兰芽,红粉佳人未破瓜。
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
所以我们明白两个人的爱情虽然浓烈坚贞,可不会修成正果,让人倍感惋惜,更增添了悲剧的色彩。宝玉真是有愧于“古今天下第一淫人”的称呼,没有做么该出手时就出手,所以二人的爱情才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黛玉的诗中射箭都充满了悲伤的味道,或者是与恋人的离别之痛,或者就是这悲感自己的薄命,相当忧伤。在第七十回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她写了一首《唐多令》,其中所蕴涵的悲苦之意相当露骨,更是黛玉命运的一个另一种暗示:
粉堕百花州,
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
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
凭尔去,忍淹留。
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
这首词写得寓意深刻,但似乎人们对它的兴趣远不如《葬花吟》,可能因为葬花的情节中黛玉有类似于“行为艺术”的表现,她扛着花锄挖坑掩埋落后似乎更象一幅画卷,所以人们感觉很直观,让人更感兴趣。其实这首《多唐令》所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也相当丰富,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
“粉堕”、“香残”是指柳絮堕枝飘散,但在这里应该隐喻女子死亡。粉,指花粉,是花的精华;香是指香味,是花的气味,二者都是花的魂,所以借它们代指花,即柳絮。“堕”字写柳絮下落的沉重与迅疾,让人产生“花谢花开,人生苦短”的慨叹。“逐对成毬”指柳絮在风中碰到时会粘在一起,然后随风四处漂散。“百花洲”指的是唐代的“百花节”,以农历的三月三日为春华始发,祭花仙子,唐诗中多有吟诵。“燕子楼”的出自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写唐代女子关盼盼居住在燕子楼怀念旧情的故事。燕子楼在徐州,据传为唐张建封为爱妾关盼盼所作,关盼盼身轻若燕,善歌舞,深得张宠爱,而张死后,盼盼因念旧爱不嫁,幽居此楼十余年,在白居易给她回了《燕子楼诗三首》讽刺她不为知己殉葬而苟且求活以后,她绝食而死于燕子楼,“香残燕子楼”一句隐喻着黛玉悲惨的命运应该跟盼盼一样,也应该是自杀。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春日里的柳絮终是随风而去的,无根无凭,无依无托,它的漂泊不定就像薄命的人一样,让人感觉非常无助,也让人体会到黛玉自幼父母双亡的不幸,但更多的还应该是指后回黛玉早亡时惨烈的情景。“缱绻”的意思是“感情深厚,情意缠绵”,“空”是徒然之意,写柳絮徒然对柳树有依恋,却仍无法停留,是一种无法把握自身命运得无奈。“风流”写柳絮用的是表面义,即随风流动飘散。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柳絮身为草木,本该无知无欲,混沌而活,却不随大流选择一袭华美的绿装,而要在万物蓬勃生长的春季里,以一种死亡、衰朽、惨淡的颜色包裹自己,在无依无靠的漂泊中逝去。仿佛柳絮已受了人的灵气,混沌已开,对不公平的处境愁怅万千。草木尚如此,何况人乎?要知道黛玉总称自己是“草木之人”,所以更突出了她对自己凄惨命运的哀叹。
“叹今生,谁拾谁收?”
这是在写柳絮的自叹,飘落后随尘土化去,也不知会落到什么地方,无人收拾,分外凄凉,就跟人被“抛尸荒野”一样悲惨。这应该也是指黛玉后回的结局跟柳絮暴尸惨死,没人来管,所以才哀叹“谁拾谁收”,实在让人触目惊心!这其中的意思以前很难让人体会到,因为人们实在是不敢相信黛玉身上会发生这样可怕的事,然而我们结合作者所隐写的历史就可以深刻体会到这其中的用意。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柳絮被东风吹落飘零,而促使万物生机勃发的春天却不去理睬它,这是柳絮自身的叹息,说春天你难道就这样任凭我被风吹走,随土化去,难道就忍心不让我长久地留下来?
黛玉的命运就象这柳絮一样任风吹日晒以及寒冷的侵蚀,所以才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描写,也就是指黛玉早死而没有人去安葬,凄惨之极!实在让人难以敢想!也正因为黛玉是这样的结局,所以她才要葬花,因为落花没有人去掩埋非常凄惨,她不想自己未来会是这样,所以她去葬花,实际上是安葬自己,将自己的死比作落花,所以才有“他年葬侬知是谁”的哀叹。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