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100):解读黛玉灯谜

(2017-01-28 18:28:19)
标签:

红楼

欧洋

分类: 红楼正解
红楼(100):解读黛玉灯谜
《红楼梦》在创作过程中要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所以作者只好用自己高超的写作手法将这段明末清初一共七十多的历史隐写在一本卿卿我我的情爱小说之中,使用了“假语村言”的写作手法,让此书的表面故事和反面的故事同样精彩,这实在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然而作者居然做到了,作者还在书中为我们埋下了很多伏笔和暗示,是在有意地提醒我们,所以我们需要在这些表面的故事中努力寻找这些地方,努力把握作者的意图,这也是研究《红楼梦》的一大乐趣。
通过第五回黛玉的判词我们可以确定黛玉影射的是崇祯皇帝,从全书开始的故事来看至少在前八十回里黛玉影射的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朱由检,而且主要以丧母以后被寄养在西李家里那段时光为主。于是我们在重新阅读《红楼梦》的时候应该仔细体会对黛玉的各种描写,尤其一些诗词和谜语,这里大都隐藏着非常惊人的信息。比如在第二十二回有一段做灯谜的情节,而实际上每个人的谜语都是自己结局的重要伏笔,所以我们需要仔细看一下黛玉的灯谜中有什么暗示: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红楼梦》的钞本现存有十几个,而这一回关于灯谜的文字比较混乱,有不少版本把这个灯谜记在了宝钗的身上,这是错误的,在《红楼梦》的一个钞本“梦稿本”中,写得清清楚楚这首诗是黛玉的,而宝钗的灯谜应该是: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叹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可能是因为在比较早的本子里第二十二回结尾是有残破的,所以导致后来各版本在这里错误严重,有两个不同的钞本在这一回有两条很耐人寻味的批语:
〖庚辰: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笏叟。〗
〖靖藏:此回未补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笏叟。〗
两个条批语看来是出自早先同一条批语,然而差了个“补”字,于是意义大不相同了。很多“红学家”根据“庚辰”本这条批语认为所谓的作者“曹雪芹”没有写完《红楼梦》,只写到了第八十回,或者“十年增删”只针对前八十回,后面的故事不管了!凡是搞过创作的人不可能把后面很多故事都写了却留下很靠前的内容而不写,这是违反创作规律的。
而后来发现的“靖藏本”上的批语里多了个“补”字,意义大不一样了,也就是说祖本第二十二回回末可能有破损,需要“曹雪芹”来补写,但还没来得及,这个“曹雪芹”就去逝了,这也应该证明《红楼梦》是写完了的。可惜的是这个“靖藏本”神秘失踪了,所以对此“红学家”们一直有争论休,有点像当年“东林党”人的内斗,斗得你死我活的。搞“红学”的人有一个特点,大家往往谁也不服谁,文明一点的也是老死不相往来,差一点的就是动粗口,业余“红学”爱好者更是这样,算是“红学”一景!其实如果小说的故事背景搞对了,不会有这么多曲折和矛盾了。
一旦我们真的能够理解书中黛玉这个角色影射的历史人物,就知道“梦稿本”这里的文字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再犯“张冠李戴”的错误了,不然会严重地影射我们对书中人物的分析。我们仔细体会一下黛玉的灯谜,无论谜底是什么,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这描写的是宫中生活的情景,而且有一种很悲的味道在里面。一定要注意,这个灯谜又是一个“一喉二歌”的经典之作!
“朝罢谁携两袖烟”说的是皇帝与大朝们讨论国家大事,完事下朝了以后谁的袖子里装满了朝堂之上所薰的那种烟呢?大家想想会是谁呢?肯定是皇帝了;“琴边衾里总无缘”,因为这个灯谜的谜底是“更香”,什么是更香呢?虽然明末清初的人开始有表了,可更古的人没有钟表,用于计时而特制的一种香。即在香上标出刻度,根据燃点后的香的长短,来计算时间的长短和迟早,所以这种香只是为了计时的,没有人用更香的香来薰衣薰或弹琴时薰这个,因为味道不对,古人对这方面还是很有讲究的,尤其是皇帝家不会乱薰的;而这里提到的“鸡人”是指皇宫里报时的人,仿佛像公鸡打鸣一样,到时候就给出时间的信号让宫里人知道,所以“鸡人”这个名词还是很形象的,这里展现的也是皇宫内的情景;而“五夜无烦侍女添”是指不需要让侍女去添灯油,没有人去添灯油自然灯油会越来越少,于是有人猜测这个谜底应该是“烛油减”,也就是谐音“朱由检”!确实有点道理,当然我也很难确定其是否正确,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描写的是宫中生活的情景,这可不是简单的一个谜语,这明显是在暗示黛玉所影射的历史人物是个帝王身份,而且是一个心痛极为苦闷的皇帝。
黛玉的这个灯谜里还给我们透露出一种夫妻分别以后妻子在家寂寞痛苦心境,而“琴边衾里总无缘”是指黛玉并没有跟宝玉真正结为夫妻,这里更深一层的意思需要在“宝黛分离”那一篇里已经讲得很明白。可能很多朋友坚持认为此谜应该是宝钗的,因为他们受到某些“红学家”言论的影响,认为这个灯谜是指宝玉跟宝钗虽然最后结婚了,但没有同居发生关系,也就是说宝玉一辈子只跟袭人“嘿啾”了一回,黛玉他没机会上,他跟宝钗结婚以后从不碰宝钗,之后又出家了,对于一个男人这是多么悲催的一生呀!也太难为宝玉了吧?宝玉可不是那种经得起诱惑的人,从他看到宝钗的雪白的膀子发呆就可以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货色。在后面分析宝钗的文章里,我会进一步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