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101): “检”字的含意

标签:
红楼欧洋 |
分类: 红楼正解 |

从第三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发现七、八岁的宝玉似乎已经读过《四书》了,还知道西施的典故,甚至还可以编出一个书名《古今人物通考》来忽悠大家,可见其相当早熟,不象是不喜欢读书之人。而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四书》黛玉居然读过了,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有这样一段: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这太奇怪了,黛玉一个女孩儿家,进贾府的时候大约六岁的样子,居然在贾雨村的教导下读完了《四书》这样的书,实在是有些太过份了!这是儿童读物吗?《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纪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汉族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四书》应该是男人读来去赶考用的,恐怕这不是女孩儿应该读的书吧?就算黛玉的父亲求子心切,对黛玉“假充养子之意”,也不应该让个女孩在那么小的时候读大男人应该读的东西吧?再说那么深奥的文言文六岁的孩子能读懂吗?好在宝玉也读过,所以他们二人一见面就应该有共同语言了,可感觉特别不合理,因为不符合基本的常识,就算作者为了搓合二人的爱情也不至于让他们俩个早熟成这样。
那古时候女孩儿应该读什么书呢?在第四回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这明明是在告诉我们,女人自幼读的书跟男人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女四书》肯定跟《四书》是不同的,是古代社会对妇女进行教育所用的《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四本书汇集的总称,我估计多半是教导女子如何守规矩、守妇道、当烈女之类的。看这意思黛玉读的不是这个《女四书》,而是男人读的《四书》,也就是说作者从这些地方也是暗示我们黛玉的原型肯定不是个女子。似乎这些也是指黛玉所影射的朱由检自小勤奋苦学,颇有些文采,成了很厉害的诗人,历史上的朱由检还确实是这样。
我们相信《红楼梦》的作者是了不起的大文人,是极为精通中国国学的大文豪,他的文采总能从这些非常普通的情节中一不留神透露出一点来,也许作者本身就是六、七岁左右读过的《四书》,但我个人觉得这样的书绝不是一般六岁女孩儿该读的。
那做为全书第一大女主角的黛玉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既然黛玉的原型是崇祯皇帝,所以给她取的这个名字应该作者费尽了心机,所以应该很有学问,只是我们现代人严重缺少国学知识,不太容易解读出来,而且我对此思考了很久,也没有得到非常让我很自信的结论。
我觉得应该先从朱由检的名字来看,“朱”是姓,“由”是辈份,而他的皇帝哥哥叫才“朱由校”,所以“检”字才是真正属于朱由检自己的关键字,那“检”又是何意呢?《康熙字典》上对“检”的解释很多,其中有:
【周礼·地官·司市注】玺节印章,如今斗检封。 又玉检,以玉为检也。
这里说有“玉检”的意思,什么是“玉检”?“玉检”是玉牒书的封箧。《说文解字》是说:“检,书署也”。清朝段玉裁注:“玉牒检者,玉牒之玉函也,所谓玉检也。”桂馥义证:“《六书故》:检状如封匧。”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唐代已有,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另外也指古代帝王封禅、郊祀的玉简文书;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泛指典册、史籍,总之让我们现在人感觉相当高、大、上。
似乎“检”本身让人能联想到“玉”还有印章和玺的意思,而“玉”又是明朝的象征,书中所有名字中有“玉”的,都是在影射明朝的人,而没想到崇祯皇帝自己的名字中就有这个意思,难怪黛玉的名字里有“玉”字呢!而黛玉这个名字又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玉带”,所以在她的判词里才两次出现“玉带”,前面我介绍过玉带是古代官服嵌玉带镕的腰带。它在唐初就已形成,当时只有三品以上的官职才能佩戴,到明代仍在流行,至清消失。明代皇帝、皇亲与一品文武以上官员,他们的着装很多,有朝服、公服、常服等,不同场合着不同的服饰,戴不同的玉带。玉带在明代是地位与权利、等级与财富的象征,对于上层官吏来说拥有玉带标志身份高贵。史书记载当年查抄严嵩家时,玉带达两百余条,抄朱宁家时,玉带达两千五百余条。明初规定龙纹玉带只能皇帝佩用,太子、公主、王公及重臣都不能使用,但后来实际上处处乱用,连官品低下的官员也冒犯僭用玉带。
既然明朝最早规定只有皇帝可以佩用,这也应该是在影射黛玉的特殊身份。那黛玉的“黛”字又有何意呢?这个问题让我痛苦地思索了很久,要知道黛玉应该是《红楼梦》中第一女主角,是最大关键的人物,所以她的名字肯定寓意深刻,然而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我相信三百多年来也几乎没有人想明白过。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前一篇:红楼(100):解读黛玉灯谜
后一篇:红楼(102):“黛”字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