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89):黛玉判词与《推背图》

标签:
红楼欧洋 |
分类: 红楼正解 |

其实黛玉判词中的“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和“玉带林中挂”这两句含混晦涩,非常不容易搞懂,绝不是什么简单地“林黛玉”三个字倒着读成“玉带林”。那到底怎么理解呢?好在书中在这里有提示,这真是意外之喜,在黛玉和宝钗的判词后,出现一条批语相当重要,好像从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似乎是在这里有意提醒我们,生怕我们看不懂黛玉和宝钗的判词似的,这条批语是这样的:
〖甲戌眉批:世之好事者争传《推背图》之说,想前人断不肯煽惑愚迷,即有此说,亦非常人供谈之物。此回悉借其法,为见女子数运之机。无可以供茶酒之物,亦无干涉政事,真奇想奇笔。〗
从表面上看这条批语是在告诉我们:之所以在第五回里有判词画、判词和曲子这样预言主要角色未来结局的写作方法,是作者借鉴了中国古代著名的预言奇书《推背图》的写作手法,让人感觉其中似乎大有玄机。但看样子批书人对《推背图》本身并不相信,只是说那个时候《推背图》很流行,好事者争着传看,“想前人断不肯煽惑愚迷”,现在也有不少人争着传看《推背图》,而从刚才这句来看三百年前的批书人都不信,现在有不少人居然深信不疑,这一点很有意思。
批书人强调了判词虽然借用这样的预言手法,甚至我觉得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受到了《推背图》很大的影响,包括这种玄妙而又奇特的模糊的思想和手法,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所以我们不得不多了解一下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但大家一定不要把《推背图》太当真。书中不但仿照《推背图》创作的第五回的判词和仙曲,而且其中应该有类似的谜团,其中有一些还是有一点难度的,批书人为了怕我们遇到困难猜不出来,所以努力在经我们提供一些指点和暗示,这样看来批书人提到的《推背图》肯定非常重要!
我在前面提到过,《推背图》相传是我国唐朝太宗皇帝时期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一共六十“象”,每一象用象征和猜谜的手法预言了唐朝以后中国的一系列重大的事件,一直预言了几千年,因此该书历来被统治者列为禁书,现在有很多人在研究《推背图》,想从中挖掘出中国未来走向的玄机。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推背图》至少在明期就已经很流行了,目前在网上以“金圣叹”批著的最为有名。书中每一“象”包含有“图”、“谶”和“颂”,每一象预言一个历史事件,但这些“图”、“谶”和“颂”都以猜谜的方式出现,含混晦涩比较难懂,被一些人捧为易经预言的高峰。《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和曲子确实借鉴了《推背图》中的预言手法,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上面这条批语批得也是很正确的,书中使用大量伏笔来暗伏后面的情节这一做法也应该是受到了《推背图》启发。而我相信《红楼梦》隐写的是家国大事,是天下兴亡事,而《推背图》也应该是隐写家国天下大事的,所以作者也借用此法,表面上看是暗指书中一些女子的未来,而实际上是对明末清初一些重要历史人物暗示。
中国古代比较有名的预言书籍有《马前课》、《烧饼歌》、《梅花诗》以及《推背图》等,相传这些都是古人留下的对中国未来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发展前景的预言,我个人感觉都是后人的伪作。其实自明清以来出现过多个版本的《推背图》,现在在网上就可以查到好几个,其中有一个版本非常有意思,话说得相对很直白,但如果仔细体会的话就会发现最后一个预言结束在满清入关!也就是说唐朝的李淳风和袁天罡预言了那么多未来的事事情居然结束明亡,这一点让人感觉很好笑,这显然就是清初的人自己编的,所以我个人对现在最为流行的金圣叹版的《推背图》也持这个怀疑态度,但也不能说这些不同版本的《推背图》一无是处,因为毕竟是明清时期人的作品,其中关于明朝的影射手法我们可以参考,但如果太当真那就上当了。二十多年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着四百多年前法国的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的恐怖大预言,非说“1999年7月,恐怖大王从天而降!”所以很多认为为那是世界毁灭的意思,那一年的7月我在胆颤心惊中度过,什么事也没出,让我很是失望。而在2012年以后,全世界又闹了回玛雅大预言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为此还好莱坞还拍了一部电影,可好几年过去了,我们还是活得好好的,所以我越来越不信这些东西了。
那《推背图》跟黛玉的判词又有什么关系呢?或者说这条批语写在这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于是我们不得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刚才这条关于《推背图》的批语会出现在黛玉和宝钗的判词后面呢?既然是要告诉我们第五回判词借鉴了《推背图》的写作手法,那为什么这条批语不放在第一个判词附近,也就是晴雯的判词前面呢?或者为什么不放在最后的一个判词边上呢?这值得思考。
我个人认为,这条批语放在这里是在向我们暗示:黛玉或宝钗的判词中的含义很可能跟《推背图》中的内容有关,所以特意提醒于此。或者说:如果你看不懂黛玉或宝钗的判词,可以到《推背图》中找答案,而且我找到的不同版本的《推背图》都有着类似的借鉴作用,所以非常重要!也就是说黛玉的判词的谜底可以在《推背图》中找到,所以批书人才在这个地方有意写了这样一条批语,也算是仁致义尽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