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86):皆非生其地之意

(2017-01-28 15:28:22)
标签:

红楼

欧洋

分类: 红楼正解
红楼(86):皆非生其地之意
在分析黛玉的判词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要仅盯着这几句内容不放,因为这样容易陷入一些误区而不能自拔,很有可能走上不归的歧路,而这样的事情太多了。那怎么来分析黛玉的判词呢,我们还是换个角度来分析,先不要把书中第五回这些判词当成一个个体,应该从整体上来看找找所有判词其中有什么共同特点,看看有什么规律,要有系统论的思想,有一些大的格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我们看第五回里一共出现了十五个人的判词,“又副钗”两个,“副钗”一个,“正钗”十二个,如果我们除去黛玉和宝钗的判词,看看其他十三个人的判词的特点:
晴雯:寿夭(死)
袭人:嫁给优伶
香菱:香魂返故乡(死)
元春:大梦归(死)
探春:远嫁
湘云:湘江水逝楚云飞(死)
妙玉:终陷淖泥中
迎春:赴黄粱(死)
惜春:青灯古佛旁
凤姐:哭向金陵事更哀(死)
巧姐:巧得遇恩人
李纨: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氏:有一美人悬梁自缢(死)
这十三个人的判词都是伏笔、是预言,透露的是这些人物在八十回以后的命运和结局,从整体来看这些人的结局无非两种:死或最终的归宿。也就是说黛玉和宝钗的判词也应该符合这一原则,讲的是这二人的结局,而绝对不会是类似于“牵挂”这样的状态或判词倒着读读出“林黛玉”的名字的谐音这样弱智的情况!我们都知道黛玉后来是早死的,正所谓“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冷月葬花魂”,这都是在暗示她在后回有死去的暗示,其实关于这一点书中还有不少,比如在第十八回元春点戏的时候有一点批语也提到了:
第四出《离魂》。〖己卯夹批:伏黛玉死,《牡丹亭》中。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在第七十九回里,黛玉天与宝玉谈论《芙蓉女儿诔》的时候,“靖藏本”有几条批语也提到了这一点,而且相当地露骨:
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可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庚双夹:双关句,意妥极。〗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靖眉:观此知,虽诔晴雯,实乃诔诛黛玉也,试观证前缘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庚双夹:如此我亦为妥极。但试问当面用“尔”“我”字样究竟不知是为谁之谶,一笑一叹。一篇诔文总因此二句而有,又当知虽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至此!若云必因晴雯诔,则呆之至矣。〗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庚双夹:慧心人可为一哭。观此句便知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庚双夹:用此事更妙,盖又欲瞒观者。〗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
在第二十二回里有一条批语说得很清楚了:
〖庚双:问的却极是,但未必心应。若能如此,将来泪尽夭亡已化乌有,世间亦无此一部《红楼梦》矣。〗
既然黛玉后来是“泪尽夭亡”,所以她的判词也应该跟其他人的判词一样是指她后来是如何死去的,而不是所谓的“归宿”,应该说这样的推测是相当的合理。而第五回她和宝钗的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两句后面,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批语:
〖甲戌双行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蒙双行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这条批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个人认为如果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是这样:“寓意深远,都不是黛玉和宝钗活着时候的境地。”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通俗地说,应该是指“寓意深远,都是象征着两个人死时的情景”!这也清楚地证明:“玉带林中挂”和“金簪雪里埋”确实是象征着黛玉和宝钗之死,而绝不可能是其他别的什么“牵挂”或“沉湖”的意思。
如果说“玉带林中挂”是黛玉之死的象征,那黛玉的死法必需能够与“玉带林中挂”这句描写得吻合才成,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那她会怎么死呢?这就需要好好总结一下我们能够想到的各种死法,看哪一种能与“玉带林中挂”合得上:病死、泪尽而亡、跳河、抹脖子、吃毒药、剖腹、跳楼、遇刺、吃多了撑死、被雷劈死、砍头、五马分尸、被活活打死、中箭、中枪、割腕、绝食、被掐死、心脏病、脑淤血、奸杀、难产、煤气中毒……综合来看,这些死法好像都与“玉带林中挂”合不上,无论是形式上还是从象征的角度来分析,都不像。其实只有一种死法与“玉带林中挂”能够完全合得上,只是没有人敢轻易去猜,那就是上吊!我相信很少有人会相信黛玉是上吊而死的,因为太不可想象了,尤其是对“红学家”来说,这是完全颠覆了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死法,黛玉怎么可能是上吊而亡的呢?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用“玉带林中挂”来形容上吊这种死法还是很贴切的,只要你承认“玉带林中挂”是象征着黛玉之死,只有上吊这种死法能合得上,除非你能找到更像的死法!
如果黛玉真的是上吊而死的话,那就意味着她肯定是自杀,黛玉怎么会自杀呢?她凭什么想不开呢?难道还是听说宝玉跟宝钗结婚了?那不成了“后四十回”续书的路子了?我在前面介绍过后面有黛玉与宝玉离别的情节,难道是二人离别之后黛玉忍受不了相思之苦而想不开上吊了?
很多人相信晴雯从某种角度是在影射黛玉,而晴雯是受到委曲以后心情极为悲痛而病死的,所以他们认为黛玉也应该是类似的样子,因此感觉无论如何她不可能是上吊的,那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一点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