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欧洋
欧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2,536
  • 关注人气:5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84):宝玉的悬崖撒手

(2017-01-28 15:27:48)
标签:

红楼

欧洋

分类: 红楼正解
红楼(84):宝玉的悬崖撒手
黛玉早亡,而且应该是泪尽而亡,她的泪是为了偿还前世神瑛侍者对她的浇灌,也就是说黛玉的泪是为了宝玉而流的。黛玉之死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悲剧,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应该在后八十回以后是个非常重要的故事,是全书的高潮所在,关于这一般,在第十八回元春点戏处有一条批语说得明白:
第一出《豪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伏黛玉死,《牡丹亭》中。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批书人指明黛玉之死是全书的最关键的情节之一,根据批语我们得知其他的关键情节还有:“贾家之败”、“元妃之死”、“甄宝玉送玉”,可见黛玉之死在书中的重要性极高,是本书最主要的大悲剧。面对黛玉早死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宝玉应该悲痛欲绝,撕心裂肺,估计多半哭死过去,在五十七紫鹃骂宝玉说黛玉要回老家,宝玉都急得要死,而黛玉真的死了,难以想象宝玉会有什么样的痛苦表现。不过作者还是在前八十回的故事中给了我们一些小的提示,这也需要我们仔细阅读才能体现出来,在第三十回里,有这样的一段:
林黛玉心里原是再不理宝玉的,这会子见宝玉说别叫人知道他们拌了嘴就生分了似的这一句话,又可见得比人原亲近,因又掌不住哭道:“你也不用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二爷也全当我去了。”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问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是什么!你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明儿我倒把这话告诉别人去评评。”
这表面上来看只是黛玉和宝玉两个人爱得太深了,所以用吵嘴来解闷,但仔细一下不是这样,应该是指黛玉死后的宝玉的所作所为,而且类似的地方书中又出现一次,在紧接着的第三十一回里有这样的情节:
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宝玉当和尚要去当和尚的事作者先后强调了两次,看样子这个情节不简单,应该透露出二人之后的分离以及黛玉死后宝玉的真实情意,极有可能宝玉因伤心过度而出了家当了和尚了,这也表明黛玉死后宝玉万念俱灰,痛苦万分,所以才遁世的,至少来说肯定比第五十七回里的情节激烈得多。
宝玉出家的情节跟“后四十回”续书里的描写完全不一样,续书中的宝玉是中邪了似的,拦都拦不住,但细想起来他出家的理由一点也不充分。关于宝玉后回出家的情节书中也有暗示,在第二十二回里,宝玉因为与黛玉和湘云分别闹了别扭,可人家转眼都忘了,他确久久难以释怀,于是居然开始参起禅来,所以此回才叫“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幸亏宝钗及时出来教导他,不然他就提前出家了。但我相信这个情节不过是他后来出家的暗示,作者处处伏笔,让人防不胜防。但对于宝玉出家的问题,一直以来有争议,在第二十一回里有一条批语是这样写的:
〖庚双夹: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这条批语的描写似乎是指宝玉出家并非是在黛玉死后,而是在与宝钗结婚以后才一赌气弃而为僧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再分析,但有一点,那就是黛玉死后,宝玉肯定会悲痛欲绝的,书中还有一个地方暗示了这一点,在第八回里有一条批语中提到:
〖甲戌双行夹批:余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真真不假。〗
这里是指晴雯身上有很多地方非常象黛玉,她是黛玉的影子,所以晴雯之死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在影射后回黛玉之死,于是我们看到晴雯死后宝玉出奇的悲伤,还为她作了《芙蓉女儿诔》,让人感觉他实在是的动了真情了。而实际上《芙蓉女儿诔》中的很多文字都是针对黛玉而非晴雯的,这一点很多人都有发现,所以宝玉祭奠晴雯,实际上是提前一下祭奠黛玉。
对于黛玉之死,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它当成书中的一个独立的情节,而是要跟贾家家亡人散的大悲剧结合起来看,这一点一定不要跟“后四十回”续书那样,续书中黛玉之死是黛玉之死,贾家家败是家败,似乎谁也不挨谁,各自有因果。在87版电视剧也是这样的路数,先是让黛玉误信小道消息而早死,之后过了很久以后贾家才家亡人散,所以这两件事是分开的,而真正的黛玉之死绝不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作者对黛玉与宝玉的分离不仅是简单的一对情侣的悲剧,应该指的是与贾家家败,或者跟明亡是指同一件事,并非是割离开来的,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哟,也就是说黛玉与宝玉的分离以及黛玉之死跟贾家家亡人散指的是同一个大悲剧,都是在象征明亡的这个核心内容,是一件事的不同表现,就象同一只手的手心手背一样,也可以说是“相表里”的,是不可割裂的,所以这对于我们仔细体会作者的用意是相当有指导性意义的。而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找到了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我会在以后找机会告诉大家。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