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82):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2017-01-28 14:43:32)
标签:

红楼

欧洋

分类: 红楼正解
红楼(82):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在“后四十回”续书里丝毫没有体现黛玉与宝玉分离的内容,而且故意把宝玉变傻,好用“调包计”骗他跟宝钗入洞房,生米煮成熟饭。而这个过程中黛玉与宝玉根本算不上离别,如果她想见宝玉一点儿也不难。一直以来有一部分人坚持说“后四十回”就是原著,但完全没有注意到前八十回中大量的关于二人分离的这些暗示,也就是说续书人没有领悟到作者创作时的主导思想。
《红楼梦》的作者有个非常古怪的习惯,那就是伏笔超多,把后面要发生的事尽可能变着花样提前展示一下,似乎知道八十回以后的内容很有可能没法流传下来似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可以在前八十回中找到不少暗示,为我们理解此书背面所隐写的历史提供丰富的线索。而这些伏笔以各种形式出现,有的是诗,有的是谜语,有的是几句家常的闲话,甚至还有大段的故事情节,让人目不暇接。比如在前八十回中有一个很搞笑的故事也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伏笔,但味道却与后回的故事天差地别,需要我们换个角度进行体味,而且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发现作者的用意,这个情节出现在第五十七回里,紫鹃找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借口骗宝玉说黛玉很快要回苏州老家去了:
紫鹃冷笑道:“你太看小了人。你们贾家独是大族人口多的,除了你家,别人只得一父一母,房族中真个再无人了不成?我们姑娘来时,原是老太太心疼他年小,虽有叔伯,不如亲父母,故此接来住几年。大了该出阁时,自然要送还林家的。终不成林家的女儿在你贾家一世不成?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宦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在亲戚家,落人的耻笑。所以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这里纵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的。前日夜里姑娘和我说了,叫我告诉你:将从前小时顽的东西,有他送你的,叫你都打点出来还他。他也将你送他的打叠了在那里呢。”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
紫鹃说得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宝玉还真的信以为真了,也不说找黛玉求证一下,于是马上就开始犯病,然后人死了大半儿了,书中描写得很吓人:
晴雯见他呆呆的,一头热汗,满脸紫胀,忙拉他的手,一直到怡红院中。袭人见了这般,慌起来,只说时气所感,热汗被风扑了。无奈宝玉发热事犹小可,更觉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众人见他这般,一时忙起来,又不敢造次去回贾母,先便差人出去请李嬷嬷。
一时李嬷嬷来了,看了半日,问他几句话也无回答,用手向他脉门摸了摸,嘴唇人中上边着力掐了两下,掐的指印如许来深,竟也不觉疼。李嬷嬷只说了一声“可了不得了”,“呀”的一声便搂着放声大哭起来。
这一方面表明宝玉对黛玉感情很深,另一方面也是在暗示后回二人真的被迫分离后候宝玉应该会有更夸张、更吓人的表现。而听到宝玉不醒人事以后黛玉的表现也非常激烈,而且极具象征意义,我相信这也是后回黛玉听到宝玉遇到不幸而离开自己以后的痛苦表现的伏笔:
袭人定了一回,哭道:“不知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话,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连李妈妈都说不中用了,那里放声大哭。只怕这会子都死了!”黛玉一听此言,李妈妈乃是经过的老妪,说不中用了,可知必不中用。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紫鹃忙上来捶背,黛玉伏枕喘息半晌,推紫鹃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
于是贾家上上下下慌作一团,闹得天翻地覆,惊动了贾母和王夫人,而经过一番努力以后宝玉醒过来,可表现得非常可笑:
谁知宝玉一把拉住紫鹃,死也不放,说:“要去连我也带了去。”
后来他还哭着要将林之孝家的打出去,怕的是林家人来接黛玉的,又将一只金西洋自行船掖在被中生怕黛玉乘此船回苏州,真的成了一个经神病了!也为“有时似傻如狂”加上了一个另类的诠释。后来薛姨妈说了一番话说到了点子上了:
“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儿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长了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剌剌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
这回的故事看似相当可笑,然而让我们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应该是后回他与黛玉分离的个重要的一伏笔,只不过在作者灵活多变的笔下成了个极为另类的喜剧了,让人哭笔不得,也突显了宝玉对黛玉的痴情。这绝对是后回他与黛玉分离的预演,如果我们理解了作者一贯的创作手法,就会惊叹于这段故事的设计实在是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同样的故事作者的故事居然可以这样来演绎!
宝玉明白过来以后,跟紫鹃说了不少话,证明自己对黛玉的一片痴心:
“我只愿这会子立刻我死了,把心迸出来你们瞧见了,然后连皮带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灰还有形迹,不如再化一股烟,──烟还可凝聚,人还看见,须得一阵大乱风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这才好!”
“原来是你愁这个,所以你是傻子。从此后再别愁了。我只告诉你一句趸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如何?”
宝玉对黛玉爱真是刻骨铭心,一次误会的假分离都闹成了这样,那在后回二个人真的被迫分开了,宝玉得痛苦成什么样?很有可能真的死去活来的,万念俱灰。而一向以泪洗面的黛玉又将痛苦成什么样呢?实在让人难以想象,所以作者处处都为我们留下了各种暗示,而我们一直都只把这些当成了表面的故事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