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80):宝黛分离

(2017-01-28 14:42:54)
标签:

红楼

欧洋

分类: 红楼正解
红楼(80):宝黛分离
黛玉与宝玉在后回真的会有极为痛苦的离别吗?应该说在书中有很多地方是有暗示的,比如在第四十五回里有这样一段故事: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其词曰: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蓺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
这里的“牵愁照恨动离情”和“离人泣”说得很明白了,而且在诗前还提到了《别离怨》以及黛玉写的《代别离》,清楚地表明黛玉与宝玉在后回会有分离的事情发生,这首诗把二人分离之后黛玉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综合来看二人应该不是一般的分离,而是“离恨天外”这样的人世间最痛苦的分离,这更让人好奇两个人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应该说肯定是生离死别,痛苦万分,应该远超出我们普通人所能想象得到的离别!
紧接着黛玉写完《代别离》这个情节之后,宝玉冒雨前来看望她,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之后宝玉说要送黛玉一顶这个的斗笠,黛玉的回答非常有意思:
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庚双夹: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儿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
表面上看是黛玉说走了嘴,闹了笑话,将宝玉说成渔翁,又将自己说成了渔婆,将二人比成了夫妻,所以让她非常难为情,只好装咳嗽糊弄过去。而她的话却说得无限深意,不仅体现在表现的爱情故事之中,需要我们仔细体味其中所隐含的意味,她本来完全没有必要提“画儿上画”“戏上扮的”这样的字眼儿,这明显是作者有意这样写的,所以后面的这条批语才点明黛玉说这样的话法大为不吉,象征着二人的婚姻是不可能成真的,这就跟第五回中的仙曲《枉凝眉》中的意思是一样的: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里面说得很清楚,二人的的婚姻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看似很近,但又遥不可及,是画上的婚姻,戏中的夫妻而已。也说明在后回二人的婚姻本应该美梦成真,但忽然遇到不幸导致二人分离,擦肩而过,从此不能相见,一段美满的婚姻成为泡影,让人遗恨无穷。对于这一点,书中还有不少这方面的暗示,比如在第三十七回里大家结海棠社,有这样一个情节:
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
“潇湘妃子”是很有典故的,指的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娥皇、女英的故事,她们是尧的两个女儿。大的叫“娥皇”,小的叫“女英”,姐妹二人同嫁帝舜为妻。舜帝晚年时,九嶷山一带发生战乱,舜想到那里视察一下实情,于是他把这想法告诉娥皇、女英,两位夫人想到舜年老体衰,争着要和他一块去。舜考虑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不想让两位夫人受苦,于是只带了几个随从,悄悄地离去了。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消息,立即起程追赶,后来得知舜帝已经死了,埋在九嶷山下,于是两个人悲痛欲绝,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这里的竹子染得泪迹斑斑。最后二位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因为二人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附会称二女为“湘夫人”。
而关于“湘夫人”这样的典故一般都是用来比喻夫妻生离死别、相思不尽、恸哭遗恨等方面的内容。而探春为黛玉取了“潇湘妃子”的别号,这明摆着是在告诉我们宝玉和黛玉两个人的爱情也会像这个传说一样,在后回经历了分离的痛苦,黛玉以泪洗面,宝玉也是痛苦之极。这也正是“潇湘馆”名字的来历,也是为什么那里会种着竹子,真是巧妙之极!而探春还提到“将来他想林姐夫”,这也是在暗示二人之后有分离的情节。我们都知道黛玉非常喜欢哭,在前八十回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这还都是铺垫,她真正大哭特哭的场景还在后面,而且应该是“泪尽而亡”,探春的话也直接透露给我们了,这些内容猛一看都似表面的故事,然而作者引经据典,极具象征意义,所以书中禅机处处,只是我们后人熟视无睹,很少去思考其中的内涵,我越来越觉得我们绝不能用看闲书的方法来阅读《红楼梦》。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