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79): “绛珠”的寓意

标签:
红楼欧洋杂谈 |
分类: 红楼正解 |

《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首次出场的时候的描写非常重要,因为作者往往一言其性格、特点以及结局暗示出来,之后这个角色的故事无论如何都逃不出这个框框去,所以对第一次出现的文字我们要格外重视。而我们看书中在第一回一开始出现的角色中那个无材可去补苍天的“通灵宝玉”有不少文字,但从全书的角度来看它的戏份并不是很多;第一回里一僧一道的内容也挺多,但也都是过场戏而已;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也出现了,但交待得只有匆匆几句;甄士隐和贾雨村虽然在第一回有不少戏,但我们都知道他们并不重要。所以我们发现在第一回中交待得最为深刻的应该是黛玉前生的“绛珠草”或“绛珠仙子”,也就是说这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黛玉的个性和结局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我们再回味一下她的这些文字: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
我相信绝大多数读者看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都匆匆而过,觉得作者不过是用个离奇的神话故事来瞎忽悠而已,可看可不看,其实不然,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其中的隐寓,这些应该是对黛玉这个角色的高度概括,这与在第三回中宝玉一出场的时候的两首《西江月》有一比,是我们深入理解黛玉本质的重要依据。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黛玉的前身是个“绛珠草”,是“草胎木质”,这一点非常重要,是黛玉所象征的历史原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而且作者还以此演绎出更多不可思议的情节来,而且贯穿黛玉的一生之中,我在后面有专门的分析介绍。
而“绛珠草”的“绛”字是红色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上是这样解释的:
大赤也。大赤者,今俗所謂大紅也。上文純赤者,今俗所謂朱紅也。朱紅淡,大紅濃。大紅如日出之色。朱紅如日中之色。日中貴於日出。故天子朱市。諸侯赤市。赤卽絳也。
而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候人们用红色来暗示明朝,因为明朝皇帝的“朱”姓,也许是怕我们看不懂,作者又用“绛珠草”中的“珠”字来谐音“朱”,在“绛珠草”旁边书中有一条批语也说得很清楚:
〖甲戌侧批:点“红”字。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
而这条批语中提到了“绛珠”应该是指“血泪”,这一点让人意外,我们都知道黛玉爱哭,可为什么会哭出血泪呢?“血泪”指的是带血的眼泪,一般指极度悲痛而流的泪,也指血与泪,又指“血泪史”,“血泪账”,又比喻惨痛的遭遇,由此看来,黛玉经历了相当不一般的事情。我们都知道黛玉有“还泪之说”,在前八十回中她动不动就哭哭啼啼,没完没了,可最后居然哭到了“血泪”的程度,让人不得不思索她后来到底经历了什么样悲惨之事?
根据这些暗示,我们很容易能明白“绛珠草”这个称呼说明黛玉所影射的原型肯定是个明朝人,相比之下,宝玉也与“红”字有着密切的关系,前面介绍过他有“爱红”之癖,喜欢吃红色的胭脂,他住在“怡红院”,还住过“绛云轩”,在第三十七回里有这样一段:
宝玉道:“我呢?你们也替我想一个。”宝钗笑道:“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李纨道:“你还是你的旧号‘绛洞花王’就好。”
所以宝玉的生活中也充满了红色,这都是朱明的象征,也就是说黛玉与宝玉二人都象征着朱明,所以“绛珠草”这个称呼就将黛玉的身份一语定性了。
而“绛珠草”“终日游于离恨天外”,这是什么意思呢?“离恨天”又是什么呢?佛经谓须弥山正中有一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民间传说﹕三十三天中﹐最高者是离恨天。后比喻男女生离﹐抱恨终身的境地。郑光祖《倩女离魂》有:
“三十三天觑了,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害了,相思病怎熬?”
元杂剧中还常有“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之语,所以看样子黛玉虽然与宝玉相亲相爱,但二人并未白头到老,而是有过痛苦的分离,而且分离之痛绝对是超乎想象的,因为“离恨天”本身就是最高的离别相思之痛,而黛玉居然在“离恨天外”,大家想想这可以说是离恨之最高境界还要高了!所以黛玉在后回哭出了“血泪”,肯定是与宝玉的痛苦分离有着密切的关系。两个人的爱情不能长久,多半是贾家忽遭变故,所以导致宝黛二人被迫分离,从此天各一方。而宝玉是黛玉心中唯一的精神寄托,所以整天以泪洗面,最后泪尽而亡。
这一点与“后四十回”的续书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续书中二人并无分离之苦,只是介绍了宝玉丢了“通灵宝玉”而变成了弱智,贾家人于是借机用了调包计让他在迷迷糊糊中娶了宝钗。而黛玉从傻大姐那里听到这一消息以后“焚稿断痴情”,一赌气气死了,死前最后说了一句:“宝玉,你好……”,可就这样暴殄天物的狗血情节居然迷倒了那么多读者,实在让人哭笑不得!因为黛玉与宝玉的核心关系就是“还泪”,也就是感激在前世中“神瑛侍者”对“绛珠草”的浇灌,所以这个感激之情贯穿黛玉的一生,绝非气死,而续书中的黛玉在死前对宝玉有无限的怨恨,实际上是天大的误解,因为宝玉娶宝钗的时候,贾家人骗他说娶的是黛玉,变成傻子的宝玉根本就不知道,而这些黛玉自己并不知道,所以这样的描写纯属儿戏,也就是说这个“后四十回”续书完全歪曲了黛玉与宝玉之间的关系,成了彻头彻尾的“狗尾续貂”。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前一篇:红楼(78): 黛玉的前世今生
后一篇:红楼(80):宝黛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