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66):宝玉与纳兰性德

(2017-01-27 23:58:52)
标签:

红楼

欧洋

分类: 红楼正解
红楼(66):宝玉与纳兰性德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形象,无论是他前世还是出生过程以及他长大以后的性格都相当的另类,多愁善感、呆呆傻傻,但却让人感觉确实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存在过的人。他自幼生活在女孩儿圈子里,父亲天天逼他读书,对他管教得非常严格,可他不喜欢读书到了极点,却“杂学旁收”,颇有几分歪才。而他的祖母和母亲又非常宠爱他,有特别有个性,他认为“女儿为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喜欢“意淫”,被称为“古今第一淫人也”,他的思维与常人不同,有时也很有灵性,还颇有些歪才,第三十五回里有人是这样评论他:
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咭咭哝哝的。且是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爱惜东西,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糟踏起来,那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
这样的男人实在是太怪了,给人感觉他就是因为身为一个富二代,吃多了闲的!他还被人称为“宝贵闲人”、“无事忙”,在第六十六回里,作者通过兴儿的口也介绍了宝玉的特性:
(宝玉)成天家疯疯颠颠的,说的话人也不懂,乾的事人也不知。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是外清而内浊,见了人,一句话也没有。所有的好处,虽没上过学,倒难为他认得几个字。每日也不习文,也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里闹。
他的生活圈子里全都是女孩儿,但给人感觉并不淫乱,在第五回里被警幻仙姑评价为“意淫”,这也是中国文华史上第一次提到有这样的淫法,在第二十一回里还有一条批语,对宝玉的“意淫”进行了解读:
〖蒙府夹批:此等用心淫极,请看却不自淫,非世之凡夫俗子得梦见者,真雅极趣极。〗
应该说这条批语说得很恰当,也是宝玉可爱之处。《红楼梦》原名为《风月宝鉴》,我们猛一看以为是讲风月情场的,感觉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个类似于西门庆一样的人,没想到却是一个喜欢玩纯精神恋爱的宝玉。天底下真的有这样的男人吗?在第十九回里有这样一条批语:
〖庚双夹:按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又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不曾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奇传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于颦儿处更为甚。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至第二人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余阅《石头记》中至奇至妙之文,全在宝玉颦儿至痴至呆囫囵不解之语中,其誓词雅迷酒令奇衣奇食奇玩等类固他书中未能,然在此书中评之,犹为二着。〗
从这条批语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似乎宝玉真的是有原型的,他对黛玉的一片痴情,也感动了无数的读者,也让人们为二人没有最终能结合而深感惋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经典的爱情伴侣形象。
其实宝玉的这些性格特点跟康熙年间著名的“纳兰性德”很有几分相似,所以作者很有可能是从纳兰性德的身上找到灵感,创作出了宝玉这样一位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怪人。甚至连乾隆皇帝看了和绅进呈《红楼梦》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乾隆也感觉宝玉的原型像是明珠家的“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是清初的一个有名的文人,他十六岁为进士,虽然为满人,但满文和汉文都非常精通,成为清初词坛巨擘,著有二十余卷的《通志堂集》,还有考订、编辑的《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有《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在他身后留下的仅有三百四十二首《纳兰词》及其他著作,深受顺治和康熙的喜爱,然而他年仅三十一岁就病逝,实在是让人遗憾。他生性抑郁,很少有开心的时候,是典型的文艺青年的范儿。
就在他结婚之前,有一位青梅竹马的恋人,也就是他的表妹,名叫雪梅。据说这位表妹跟黛玉一样也是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纳兰性德的家里,两个人从小就感情深厚,大有非她不娶之势。然而纳兰性德的母亲居然坚决不同意,非要将二位拆散,而纳兰性德痴情之至,死活要跟表妹在一起。于是他的父母想出了一个很缺德的解决办法,就是将他的表妹送进宫中,从此两人天各一方,不能相见。而雪梅表妹更是个痴情的种子,在宫中吞金自杀,以报纳兰性德之情。纳兰性德痛不欲生,要死要活的,从此一蹶不振,性格变得非常抑郁。
纳兰性德虽然与之后结婚的妻子感情非常好,似乎感情的伤疤得到了修补,但他因为工作繁忙,与妻子很少见面,可不幸的是三年之后妻子因病去逝了,纳兰性德再次受到强烈的打击,痛不欲声,体质越来越弱。不想到了1685年5月,年仅三十一岁的纳兰性德也病逝了。
这样看来纳兰性德的感情经历似乎与“后四十回”续书中的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有几分相似,再加上纳兰性德的性格以及诗才与宝玉很象,所以后来有不少人包括乾隆皇帝都相信《红楼梦》写的就是“明珠家事”。
当然了,现在看来这个猜测是错误的,但有一点我们可以感觉到的是《红楼梦》的作者似乎在宝玉身上融入了很多纳兰的个性,那种不入俗套的文艺青年的范儿,那种世间少有的待人接物与众不同的方式,而且极为鲜明。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作者曹雪芹很有可能与纳兰性德认识,至少是借鉴了他身上的很多特点。所以通过这些分析为我们研究曹雪芹本身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线索,可以帮我们大大缩小范围。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