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22:韩馥为何会败给袁绍?

(2015-07-21 21:51:20)
标签:

韩馥

袁绍

冀州

公孙瓒

董卓

分类: 三国正解

在袁绍起兵反董卓的时候, 冀州老板韩馥一开始是拿不定主意的, 究竟是打袁?还是打董? 难于抉择, 所以一般都是评价韩馥“没主见”、“没头脑”。其实, 这件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1. 从公事公办的角度看: 袁绍有天子密诏叫韩馥打董卓, 而董卓有政府公文叫韩馥打袁绍, 那么, 韩馥接到了两个自相矛盾的上级指令, 他根本无法去执行。 

2. 从私交感情的角度看: 韩馥以前是袁家的门生故吏, 而现在他的冀州最高长官职务却又是董卓安排来的, 两边都对自己有恩, 究竟打谁好? 都不好!    

3. 从最核心的“个人利益”角度来看: 韩馥无论是打董卓、还是打袁绍, 他所得到的收益都是一样的! 没有差别, 并不会因打谁而导致收益增多。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因。(而中立则有害)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谁有主见, 就会过于武断, 离淘汰也就不远了。韩馥没主见就是很正常的。比较明智的做法, 是先混进革命队伍看形势, 哪边强就往哪边倒, 这样做才不会吃亏。     

所以, 并不能以此来证明韩馥真的就是一个没主见的人。总之, 不能轻易相信某某人没主见没头脑这类的话。因为在博弈中, 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点绝不可忽视:    

1. 要尽量地把对手的实力估算的够强, 够狠, 够毒,    

2. 要尽量地把自己的收益估算的够低, 够少, 够稳。     

只有这样, 才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漏算, 避免损失。现在, 袁绍与公孙瓒合伙算计韩馥, 韩馥不可能把冀州白送给袁绍, 世界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事。还没分出胜负, 谁会轻易服输?   韩馥得到的信息是: 

1. 公孙瓒已经明了牌, 正在攻打韩馥。所以, 这一定是要还击的。    

2. 袁绍的队伍正在移过来, 没有明牌, 你不知道他是来攻打的, 还是来帮忙的, 所以一定不能先打袁绍。    

袁绍有可能是来帮他的, 也有可能是来打他的, 猜不准。凡猜不准就往坏处猜, 把敌人想的够坏才不至于吃亏!    

那么, 袁绍很有可能会来打他, 尽管嘴上说的是来帮忙。此时, 韩馥面临两种变数:    

1. 坏的结果: 袁绍与公孙瓒合力发兵, 首尾夹击。    

2. 好的结果: 袁绍来帮韩馥, 二人打败公孙瓒。         

韩馥必须避免第一种情况的发生, 尽量促成第二种情况的出现, 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因此:    

1. 韩馥绝不能先攻击袁绍, 否则, 袁绍必会以此为借口而发起猛攻。    

2. 韩馥也不能容忍袁绍的队伍在后面鬼鬼祟祟地靠近, 以防他偷袭。  

那么, 韩馥干脆把袁绍请到冀州来, 就可以避免上面两种情况的发生, 同时, 还可以乘机控制住袁绍, 挟盟主以令诸侯。     

注意: 韩馥请袁绍到冀州来, 一是为了共同对付公孙瓒, 二是为了控制袁绍, 有一举两得之便。可不是想把冀州白送给他的! 这个策略是比较好的, 可能有朋友会说,韩馥败就败在不该请袁绍到冀州来。我们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一、韩馥请袁绍到冀州来的变数:    

1. 韩馥控制住袁绍的可能性有50%    

2. 袁绍控制住韩馥的可能性有50%     双方均势。     

第二、韩馥不请袁绍到冀州来的变数:    

1. 韩馥与公孙瓒火拼之际, 袁绍向韩馥发起猛攻, 韩馥必败。     

2. 韩馥与公孙瓒火拼之际, 袁绍向韩馥发起偷袭,韩馥必败。

韩馥始终处于劣势。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劣势与均势中,韩馥选择了均势, 这是较好的做法。如果他不把袁绍请来,败的可能会更快。      

袁绍来到冀州后,通过种种方式, 把韩馥的人杀了一批, 换了一批, 赶跑了一批, 再者冀州也有不少官员是袁绍的门生故吏, 都向着他,所以很快就把韩馥的权利掏空了, 控制了整个冀州。

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韩馥技不如人,地盘被袁绍抢去了,最后躲在厕所里自杀了。      

关于韩馥让冀州的故事, 肯定是假的, 故事这样说:荀谌问韩馥:“在对人宽厚仁爱方面,您比袁绍怎样?”韩馥说:“我不如。”在临危决策,智勇过人方面,您比袁绍怎么样?”韩馥又说:“我不如。”    那么,在累世广施恩德,使天下人家得到好处方面,您比袁绍又当如何呢?”韩馥摇摇头:“还是不如。”     连提了几个问题后,荀谌才说:“如今为将军着想,不如把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得到冀州以后,公孙瓒也就不能和他抗争,那时,他一定会深深感激将军。冀州交给亲密的朋友,将军不但能获得让贤的美名,而且您还会比泰山更加安稳,希望将军不必有什么顾虑!”韩馥也就同意了。      

这个故事很显然是违背人之常情, 事之常理的, 因为韩馥如果真的不如袁绍, 就应该除掉袁绍以后快, 而不是把自己的地盘白送给人家。韩馥之所以要答应, 是出于要控制袁绍的目的, 并不是真心要把冀州送给袁绍。如果他真的要把冀州送给袁绍, 那他就不会后悔了。后来之所以后悔, 是后悔没有先下手为强, 被袁绍抢了先, 不是后悔请他来。    

 编出这样一个故事的目的, 在于说明袁绍得到冀州的合法性, 因为是白送的, 所以韩馥袁绍都有美德。     

如此, 则袁绍得到了冀州, 而整个关东联军内部, 只有公孙瓒在带头发起内讧, 袁绍这个盟主并没有起内讧。公孙瓒是小人, 袁绍是大贤之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