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神秘的第67回

(2016-01-23 00:20:14)
标签:

教育

历史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塔主原创
《红楼梦》神秘的第67回
     2014年10月11日发过一篇博文“解秘《红楼梦》第67回的诡异”并未引起读者注意,今天重拾起话题,并非单纯翻炒冷饭,必定带来更震撼的内容。
     《红楼梦》自1791年程高本发行以来,第67回就是一个神秘的谜团,在程高本的程伟元与高鹗共写的引言中就这样说到:
     【 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缘友人借抄争睹者甚伙,抄录固难,刊板亦需时日,姑集活字刷印。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惟识者谅之。书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斟情酌理,补遗订讹。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便于披览,非敢争胜前人也。是书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兹惟择其情理较协者,取为定本……】
     这句话就像神秘的魔咒,困扰着读者和专业的红学人。晚清的王伯沆在他的评注的《红楼梦》也强调,第67回的笔势突然降格,脉络也存在断点。
     更糟糕的是,自从进入20世纪有着红学研究以来,发现的各种抄本都在这第67回存在重大问题,戚序本、蒙古本、南图本,这一回是从程甲本抄配而成。蒙古本抄配的时候,采取使用的是空白纸,有别与原抄的红格竹纸,十分醒目,梦序本、杨藏本、列藏本的情况也基本相似,己卯本、卞藏本、郑藏本都是残抄,根本没有这一回,舒序本只要40回,连这一回的回目都已撕掉,所以现存的67回文本,基本与程高本一致。而庚辰本,直接就没有这一回。
     也许唯一最接近原本的当属于早就成为传说的靖藏本。
     由于毛国瑶并非专业人士,不知道要了解这一回内容的重要,所以并未留心异文,但是,他在这一回抄到了四条批语,这就证明了靖本的独特与可靠,因为我们知道,本子在演变过程中,是不断被篡改和删除批语的,而除了靖本存在批语之外,现在已经各种版本,都是来自程高本为母体的删除批语体系。遗憾的是靖本迷失,而毛国瑶也没有发现异文,所以迄今为止大家对67回缺乏信任和信心。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2008年《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横空出世,不但弥补了67回的缺憾,而且因此修复了靖本的批语!
     例如【文本】【且说薛姨妈闻知湘莲已说定了尤三姐为妻,心中甚喜,正是高高兴兴要打算替他买房子,治家伙,择吉迎娶,以报他救命之恩。忽有家中小厮吵嚷“三姐儿自尽了”,被小丫头们听见,告知薛姨妈。薛姨妈不知为何,心甚叹息。正在猜疑,宝钗从园里过来,薛姨妈便对宝钗说道:“我的儿,你听见了没有?你珍大嫂子的妹妹三姑娘,他不是已经许定给你哥哥的义弟柳湘莲了么,不知为什么自刎了。那柳湘莲也不知往那里去了。真正奇怪的事,叫人意想不到。”
     这一段附近,毛国瑶抄的眉批是【宝卿不以为怪虽慰此言以其母不然亦知何为□□□□宝卿心机余已此又是□□(不解,前四字看不清后两字蛀去)
     谁能猜解透这条批语完整内容?
     吴本这里的批语,完整而通顺,内容是【宝卿此时作媒何为?岂不怪已?虽其母亦以言慰颦卿,余不以为然,知此又是宝卿心机
     显然,靖本抄手或者毛国瑶在抄写过程中,存在词序的交叉,由于眉批都是很短几个字的竖写小行,这种交叉造成的错乱,本来就因缺字语意难解,再错综组合,就是几乎很靠近批语所表达的意思了,有了吴本,一目了然,52年的疑惑,迎刃而解,信不信服?这一回还有另外三条:
     1.四撒手乃已悟是虽眷恋却破此迷关是必何削发埂蜂时缘了证情仍出士不隐梦而前引即秋三中姐(回前批,不解何意)
     2.似糊涂却不糊涂若非有夙缘根基有之人岂能有此□□□姣姣册之副者也(眉批,三字不清)
     3.岂是犬兄也有情之人(“向西北大哭一场”一段眉批)
     我先保守着,等待质疑者挑战。
     至于本回内容,可以说,异文很大,开始部分,我们现存的文字都是讲柳湘莲出家了,而吴本的开始也讲的是柳湘莲,但并未出家,而是跟着道士打扮的匪类而去,恕不能原文剧透,但可以     剧透一节大家意想不到的被删除文字:
      【文本】【且说宝钗到了自己房中,将那些玩意儿一件一件的过了目,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分一分配合妥当,也有送笔墨纸砚的,也有送香袋扇子香坠的,也有送脂粉头油的,有单送顽意儿的。只有黛玉的比别人不同,且又加厚一倍。一一打点完毕,使莺儿同着一个老婆子,跟着送往各处。】
     【吴祖本文本】【且说宝钗到了自己房中,将那些玩意儿一件一件的过了目,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分一分配合妥当,也有送笔墨纸砚的,也有送香袋扇子香坠的,也有送脂粉头油的,有单送顽意儿的。只有黛玉的比别人不同,且又加厚一倍。忽见薛蟠进来道:“妹妹见我的锦盒子没有,快拿给我。”宝钗拿起一个精致的锦盒问道:“是这个吗?”薛蟠从他手里夺去,转身走了,宝钗便知那里头定是些见不得人的东西,笑了笑,仍低头查看一一打点完毕,使莺儿同着一个老婆子,跟着送往各处。】

     大家仔细这段多出的异文:忽见薛蟠进来道:“妹妹见我的锦盒子没有,快拿给我。”宝钗拿起一个精致的锦盒问道:“是这个吗?”薛蟠从他手里夺去,转身走了,宝钗便知那里头定是些见不得人的东西,笑了笑,仍低头查看
     吴祖本多出的这一段文字,不但使得行文更加流畅,最关键的是,把“秀春囊”伏线埋好,使人后文一看秀春囊事件,就知道是薛宝钗所为!这不但是当今红学不能接受的,也大约是传抄时期,抄手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删除了这段令人吃惊的文字。因此也更多可以帮助程高本篡改并嫁祸给司棋,让人们的思路偏离《石头记》本旨。
     再透露一段文字:
     【文本】【袭人道:“这也没有什么。只是你们有年纪的老奶奶们,别先领着头儿这么着就好了。”说着遂一径出了园门,来到凤姐这边。一到院里,只听凤姐说道:“天理良心,我在这屋里熬的越发成了贼了。”袭人听见这话,知道有原故了,又不好回来,又不好进去,遂把脚步放重些,隔着窗子问道:“平姐姐在家里呢么?”平儿忙答应着迎出来。】
     【吴祖本文本】【袭人道:“这也没有什么。只是你们有年纪的老奶奶们,别先领着头儿这么着就好了。”说着遂一径出了园门,来到凤姐这边。一到院里,只听凤姐冷笑道:“我如今没有什么好吃的了,地位低贱的丫头都比我吃的好。”贾琏不解,问他什么意思,凤姐吵嚷道:“你把好吃的给那些贱人,我混的连个丫头贱人都不如了。”袭人听见这话,知道有原故了,又不好回来,又不好进去,遂把脚步放重些,隔着窗子问道:“平姐姐在家里呢么?”平儿忙答应着迎出来。】
      今本各家文字都是“只听凤姐说道:“天理良心,我在这屋里熬的越发成了贼了。””这个“贼”字用得莫名其妙,凤姐何时与盗窃联系在一起?所以不管怎么琢磨,你都无法释怀,显然是由于某种篡,使得文字失去联系,从而“袭人听见这话,知道有原故了”读者却一头雾水。然而      吴祖本却是这样文字:
    只听凤姐冷笑道:“我如今没有什么好吃的了,地位低贱的丫头都比我吃的好。”贾琏不解,问他什么意思,凤姐吵嚷道:“你把好吃的给那些贱人,我混的连个丫头贱人都不如了。”
     这样,我们看到,原来凤姐从小斯们送饭听出了尤二姐风声,所以才皆题发挥,“混得连个丫头贱人都不如”远比“贼”字合理而清晰,也为下一回行文,做了十分流畅的铺垫。
     从这里,我们看到吴本精致到令人叹为观止地步,尤二姐事件的事发,循序渐进,而我们看到的《红楼梦》,比起来,实在是突兀太多了。
     67回隐藏的几百年秘密,终于会一步一步被吴本彻底揭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