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作家王蒙老师同做“《红楼梦》结局猜想”临屏征文评委
(2016-01-03 13:45:08)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文化杂谈 |
分类: 塔主原创 |
与作家王蒙老师同做“《红楼梦》结局猜想”临屏征文评委
1号选手文题《<红楼梦>七个人物结局的猜想》:
【护珠塔主点评】亮点
史湘云预测符合作品框架,香菱命运推测合乎判词,主题鲜明,表达简练,缺点,创新思维略有不足,宝玉黛玉宝钗妙玉猜想中规中矩。打分:90
【王蒙老师点评】这篇文章猜想合理,分类细致,但范围太宽广,没有重点,另外缺少有力的证据。我只能给你70分
2号选手《关于<红楼梦>人物猜想》:
【护珠塔主点评】亮点:王熙凤,巧姐的推测,有一定依据和道理。缺点:红楼梦全文脉络把握不足,人物理解与伏线梳理不够清楚。得分80
【王蒙老师点评】你的这篇文章跟第一位一样范围太广,但比第一位选手好一点,因为无论是逻辑上,还是结构上,都上了一个层次,另外论据也有说服力,得分75
3号选手《史湘云新寡后嫁给了贾宝玉吗?》:
【护珠塔主点评】和第一位选手相似,第三位选手,对批评本有着一定的了解,并对抄本之外的红学内容有一定的见识,对射圃情节有着丰富的想象,本选手得分90
【王蒙老师点评】首先这篇文章提出的是一个热点的红楼话题,首先选材很好,文中就一个问题进行论述,另外证据充分,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结构严谨,想像合理。给你89
4号选手《探春远嫁何方》:
【护珠塔主点评】这个猜想到具体地点,还是很有胆量的,真要拿捏准确,不仅仅要猜想,还要有很多考据,旧时交至等地,本就是中国的一个省,只靠简单排除还别困难,总的来说,作为年轻人,猜测琉球王国,也说得过去,我给得分85
【王蒙老师点评】这篇文章首先也是选的一篇热点的话题,根据脂批和有关文本内容充分而有力,但过于具体,缺少有力的证据来论证,我们要大胆猜想,但猜想也要有根据的,不是随便的想当然,但文章结构安排合理得当。给你77分
临近比赛结束,又与王老师对本次征文比赛做了最后总评,摘录如下:
【护珠塔主总评】王老师,我先来,您老压阵总结,四个选手,各有所长.三号选手,以点至面,出奇制胜;一号选手,有些问题,(或许)受到阅读限制,对主角宝黛钗妙猜测不够鲜明,二号选手在文本理解上,缺乏深度,大约所读《红楼梦》,只限于了通行本,对批评本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脂批本略显陌生,所以对人物的把握不够像另外几位选手更有力,最后一个选手,是上刀山,这很致命,猜测的主题,可以发挥想象,但作为参赛,千万不要过于具体被抓住把柄,文章写的不错,内容硬伤是选择欠比赛经验,所以略吃一亏,我就点评这些,诸位见笑了
【王蒙老师总评】
首先,我要感谢群委会能举办这次活动,像这样的活动应该多举行,周汝昌老先生为啥要发扬红学,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文华的精髓,高手在民间,梁归智提出人间红学的概念,是希望大家多关注红学,关注红楼梦。这四位选手各有所长,都不错,值得鼓励。
【王蒙老师回复】不一样。《红楼梦》本身是一个谈不完的话题,从《红楼梦》说起,实际上就是谈人生、谈生活、谈人情世故,也谈感情,尤其是男女之情,也谈青春、政治,因为这里面有兴衰、兴亡这些东西。这次最大的不一样,过去那些书都是写出来的,都是用钢笔写或者是电脑打出来的,这个书是“说出来”的。
因为我在山东教育电视台的《名人讲坛》连续讲了一段时间的《红楼梦》,这个讲说和写作又一样又不一样,写的时候和讲的时候,你总的想法应该说有很多地方是一致的。但是讲是有对象的,它努力的要把你已经理解了的东西变成一个可交流、可传达、可表现、而且是可以双向互动的东西。即使那儿没有许多许多的观众,你的心目中是有许多观众、许多听众、许多受众的,所以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体验。我有时候爱开玩笑,我说我这一辈子从事三种劳动,一种叫脑力劳动,一种叫体力劳动,还有一种叫口力劳动。因为在那儿写作你可以写的很得意,你可以写的很舒服,但是仍然带有极大的自我欣赏的性质。可是这么一说出来,就不是自我欣赏了,因为你的感觉不是在自言自语,我要自言自语得有点喝多了的意思。
有网友问“王老师你好,在书里面您也提到,写了一辈子小说的人,当真的爱过、苦过、做过,这样的经历是不是让您更懂曹雪芹,同时也让您更能够解开《红楼梦》?”
【王蒙老师回复】是的。《红楼梦》一上来有一句话,贾雨村先是一个穷书生,后来赶考有了名次,做了一段官,后来帮助他的朋友家里出了横祸,丢了闺女出了火灾。他本人因为做了官以后清廉公正上有问题,又给免了官。自己走到一个庙里面看到一幅对联,对联上写的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他看了以后就感觉写这幅对联的人是在人生中折过几个跟头的,就是碰到过好事也碰到过坏事,碰到过一帆风顺的事,也碰到过灰头土脸的事,有人说他好,也有人对他有意见,这样的人对人生就有体会。当然我跟贾雨村毫不相关,我们今天的时代跟那个时代也不一样。但是我在生活里面也算折过几个跟头,拿大顶我不行,折跟头也折的不好,但是有时候碰到过,就是有点体会,酸甜苦辣咸都尝过,另外我还写过,我就感觉有些不一样。比如说哪些曹雪芹特别熟悉有第一手的经验,我一看就知道,像吃喝玩乐这些东西他太熟悉了,所以他写的很详尽,怎么说话、什么器皿他就说的很详细。有些事他也不熟悉,比如说尤三姐一刀下去就死了,他这个一刀就过去了连点描写都没有,我一看这就是他编的,要么就是听说的,他没有实际经验。他连怎么饮一杯酒都写的细的不得了,可是这么大的事他一下子就过去了。我就觉得这些地方,和一个人自己的人生阅历、人生经验,包括写作的经验,也许是有用处的帮助我理解这个书。是不是就理解曹雪芹了我也不敢吹,因为有另外一部分资料,像曹雪芹的家世、财产、经历,我这方面研究的并不比别人多。
前一篇:揭秘《红楼梦》不写元旦之谜
后一篇:《红楼梦》中薛蟠“春宫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