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护珠塔主
护珠塔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719
  • 关注人气:6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红楼梦》不写元旦之谜

(2016-01-01 00:22:42)
标签:

教育

历史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塔主原创

揭秘《红楼梦》不写元旦之谜

    今天是2016的第一天,举国欢庆元旦,借此也祝愿朋友们节日快乐,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元旦”一词有几千年历史,据说可查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从汉武帝起,规定正月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中华民国,规定西历的一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的传统“元旦”从此改为“春节”,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沿用民国的元旦及春节的规定,并列为国家法定假日,所以今天的元旦,与明清时期的元旦,有着很大的时间差,热闹热闹程度,自然不必旧时“元旦”,因为中国人虽然经历了民国与新中国百年的历程,骨髓里民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是西方节日难以覆盖和超越的。

   清代康熙雍正乃至乾隆时期都有生活轨迹的潘荣陛,曾著有《帝京岁时纪胜》,作品就是从元旦开始写起:

元旦·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肩舆簇簇,车马辚辚。百官趋朝,贺元旦也。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无停。更间有下庙之博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击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良可听也。士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昧爽合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饫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庙,谒影堂,具柬贺节。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曰新禧纳福。至于酬酢之具,则镂花绘果为茶,十锦火锅供馔。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饦;酒肴则腌鸡腊肉,糟鹜风鱼,野鸡爪,鹿兔脯;果品则松榛莲庆,桃杏瓜仁,栗枣枝圆,楂糕耿饼,青枝葡萄,白子岗榴,秋波梨,苹婆果,狮柑凤橘,橙片杨梅。杂以海错山珍,家肴市点。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谓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车马喧阗,追欢竟日,可谓极一时之胜也矣

   光绪时期的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记载了北京旧时元旦盛况:

元旦·京師謂元旦為大年初壹。每屆初壹,於子初後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連霄達巷,絡繹不休。接神之後,自王公以及百官,均應入朝朝賀。朝賀已畢,走謁親友,謂之道新喜。親者登堂,疏者投刺而已。貂裘蟒服,道路紛馳,真有車如流水馬如遊龍之盛,誠太平之景象也。是日,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及寶石等藏之餑餑中,以蔔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按,《荊楚歲時記》:正月壹日,先於庭前燃爆竹以避山臊惡鬼。又《玉燭寶典》:正月壹日為元日,亦雲三元,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

揭秘《红楼梦》不写元旦之谜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极写贾府繁荣或者败落,都是以节日为背景的,或元宵,或中秋,只有“祭宗祠”一回写到了除夕,此日的元旦略过,即便故事开端部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到元春生日时,文章只写:【子兴道:“不然,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余者方从了‘春’字。上一辈的,却也是从兄弟而来的。现有对证:目今你贵东家林公之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之胞妹,在家时名唤贾敏。不信时,你回去细访可知。”】,用“正月初一”也未提元旦,似乎作者对“元旦”或者说过年很不愿意着笔,迄今对主流红学来说,也是难解之谜。

   其实《红楼梦》渲染了那么多节日,偏偏不写元旦,非作者疏漏,而是作者设计别有用心,《石头记》本是骂清悼明作品,又以风代清,以月代明暗笔夹带历史,所以,十五是月明之夜,正是作者可用借题发挥之时,尤其是中秋,传闻明初建国,就与“八月十五杀达子”相关,作者总假月圆之夜,托排满之怀,所有故意把最热闹的元旦略去,而是浓妆艳抹十五,这种设计,读者不留下,很难觉察作者心迹。至于主流红学,那就更不知为何作者通篇未提一个“元旦”了。

   腊八端午甚至“践花”之类小节,作者都能蜻蜓点水,偏偏以元宵与中秋作为最大泼墨处,就是不能写元旦,因为如果写元旦,必然会更大的笔墨渲染,自己所设计的“十五杀达子”幻想,也就被消弱了。

   新春佳节,不必说更沉重的话题,略说“元旦”与《红楼梦》联系,供网友们助酒扫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