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十一装册前,附有一段类似批语的缀页文字: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
自执金矛又执戈
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
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遍
闲風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
情不情兮奈我何
凡是书题者不少,可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石矣!
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卅回犹不见此之妙。此曰“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曰“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然今日之袭人、之宝玉,亦他日之袭人、他日之宝玉也。今日之平儿、之贾琏,亦他日之平儿、他日之贾琏也。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今日之琏犹可救,他日之琏已不能救耶?箴与谏无异也,而袭人安在哉?宁不悲乎!救与强无别也,甚矣!今回平儿救,此日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强何身微运蹇,展眼何如彼耶!人世之变迁如此光阴。今日写袭人,后文写宝钗;今日写平儿,后文写阿凤。文是一样情理,景况光阴,事却天壤矣!多少恨泪洒出此两回书。此回袭人三大功,直与宝玉一生三大病映射。
从南图本、戚序本和蒙古本中,我们看到按语部分”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卅回犹不见此之妙。此曰“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曰“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然今日之袭人、之宝玉,亦他日之袭人、他日之宝玉也。今日之平儿、之贾琏,亦他日之平儿、他日之贾琏也。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今日之琏犹可救,他日之琏已不能救耶?箴与谏无异也,而袭人安在哉?宁不悲乎!救与强无别也,甚矣!今回平儿救,此日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强何身微运蹇,展眼何如彼耶!人世之变迁如此光阴。今日写袭人,后文写宝钗;今日写平儿,后文写阿凤。文是一样情理,景况光阴,事却天壤矣!多少恨泪洒出此两回书。此回袭人三大功,直与宝玉一生三大病映射。“是来自批书人的批语无疑,根据批书习惯与特点,这个按语应该是立松轩留下的,我以前介绍过,吴祖本信息很丰满,立松轩是为数不多看过后二十八回文字的批书人,因此这段批语留给我们宝贵的后文信息,一个”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完整回目留给了我们无限遐思。
开始一部分文字”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風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凡是书题者不少,可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石矣!“这里抄手有可能最后把”名“字误抄为”石“,我还是认同了红学判断,但是却不认同红学对庚辰本的夸张认识。
抄手在摘录这个诗歌的同时,我们看到的问题是,他抄的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而他文字里却说”有客《题<红楼梦>一律》“
,显然,在他抄来这个《石头记》的时候,《红楼梦》也并存,而且已经在世间流传,红学鼓吹的庚辰本如何原始,如何古老,如何接近曹雪芹第一首过录,就在这句话里看到了破绽。
抄手在抄这本书的时候,摘抄了当时人写的《题红楼梦》,说明本子多了去,所以把庚辰本作为什么珍奇本,纯粹在红学吹嘘。
抄在这里之前: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風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凡是书题者不少,可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石(名)矣!
《红楼梦》已经大行其道的时代抄录的《石头记》,怎么会是最珍贵最古老的?普普通通一个抄本罢了,冯其庸却说”是最为珍贵的了“
”凡是书题者不少“,说明抄书人,非但看过已经摘录的律诗,还看过很多人的相关《红楼梦》题诗。那么多人不看过《红楼梦》或《石头记》还题个啥?更说明此庚辰本平平淡淡抄本而已。不用说那些低劣滑稽的错误。晴雯”夭风流“被抄成”一大风流“的笑话以前是给大家介绍过了。
所以,红学认为珍奇的本子,恰恰跟甲戌本一样,低劣的令人作呕,红学讨厌的”伪本“,却往往是神级抄本,例如不见一页的靖本,不见一字的吴祖本。即便被红学边缘的杨藏本与卞伪本,也是红学始料不及的古老。瞥一眼,庚辰本就这么个样子,不知读者心中如何定位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