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与承认《红楼梦》后四十回都是扯淡
(2014-09-28 05:54:28)
标签:
文化 |
分类: 塔主原创 |
这一贴,首先要表明立场下再谈论程高本后四十与吴祖本后二十八回联系
如果乾隆时期还真有个曹雪芹在润色的话,那么,这个程高本的后后四十回作者,也许正是这个曹雪芹。这样曹雪芹不但不是红楼梦作者,而是红楼梦彻头彻尾的篡改者。
我的立场是:程高本后40回总体上是要否定的,是对后28回的篡改。但否定的基础,不同于红学的完全否定。
彻底否定后四十与完全承认后四十都是红学做法,这两种红学理念都是荒唐而扯淡的
红学对程高本的后四十否定,也是胡适的贡献。
的确,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有着本质区别,程伟元与高鹗与乾隆辛亥(1791)整理发行120回红楼梦,确实干了不少累活甚至脏活。胡适拦腰斩断的目的是,后四十回在思想境界上,完全没有曹家事,而从锦衣卫抄家等故事情节上,明显偏重与政治或历史小说,完全对立了他的“本事说”,说以直接咔嚓一刀剁下。
这一刀剁的很准,也算是胡适在红学方面唯一拿捏精确的地方,但也不是他发明,各种抄本也就是到了80回没了下文。他只为自己意淫的家事说服务,为曹家营服务,不愿意为锦衣卫之类词汇再去周折。反正的剁下去了,也就不必去研究。
跟着喊的粪青们也一样,再不把后文当回事。研究前80,完全割裂了后四十的作用。
事实这种作用也很小,台湾杜世杰、潘重规等学者的研究,无论深度与宽度,大方向虽然跟胡适对立,但他们思路是正确的,然而就是运用了后四十很多依据说事而丧失其理论的说服力。
后四十回确定不是前八十作者所为,自然不可用他们作依据。但是后四十回与作者原著有没有联系?
程伟元虽然极力表达,搜集的材料可能就是作品原著,但也不能肯定,尽管也是史上最优秀的续书。
通过吴祖本的发现,我们找到了这个后四十的秘密: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否定程高本后四十回狗尾续貂,是存在红学误导的,因为我们真的以为程高本后四十是后来者杜撰的
其实不然,这个后四十回,跟二十八回有着密切关系,换句话说,后四十回,是人为篡改成现在样子,其目的也许是为逃避文字狱迫害,也许是迎合统治者意愿,把反对作品变成政治利用的工具
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呢?下面我举三个例子,不妨让大家体味一下
程高本《红楼梦》第一百五回为“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而吴祖本《石头记》第九十一回为“锦衣卫查抄荣宁府 御林军戒严大观园”
在查抄的回目上,也许是巧合,只一两个字差别,锦衣军——锦衣卫,宁国府——荣国府
但是,我们看看查抄的清单就不一样感觉了:
程高本:第一百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赤金首饰共一百二十三件,珠宝俱全。珍珠十三挂、淡金盘二件、金碗二对、金抢碗二个、金匙四十把、银大碗八十个、银盘二十个、三镶金象牙筋二把、镀金执壶四把、镀金折盂三对、茶托二件、银碟七十六件、银酒杯三十六个。黑狐皮十八张、青狐六张、貂皮三十六张、黄狐三十张、猞猁狲皮十二张、麻叶皮三张、洋灰皮六十张、灰狐腿皮四十张、酱色羊皮二十张、猢狸皮二张、黄狐腿二把、小白狐皮二十块、洋呢三十度、毕叽二十三度、姑绒十二度、香鼠筒子十件、豆鼠皮四方、天鹅绒一卷、梅鹿皮一方、云狐筒子二件、貉崽皮一卷、鸭皮七把、灰鼠一百六十张、獾子皮八张、虎皮六张、海豹三张、海龙十六张、灰色羊四十把、黑色羊皮六十三张、元狐帽沿十副、倭刀帽沿十二副、貂帽沿二副、小狐皮十六张、江貉皮二张、獭子皮二张、猫皮三十五张、倭股十二度、绸缎一百三十卷、纱绫一百八一卷、羽线绉三十二卷、氆氇三十卷、妆蟒缎八卷、葛布三捆、各色布三捆、各色皮衣一百三十二件、棉夹单纱绢衣三百四十件。玉玩三十二件、带头九副、铜锡等物五百余件、钟表十八件、朝珠九挂、各色妆蟒三十四件、上用蟒缎迎手靠背三分、宫妆衣裙八套、脂玉圈带一条、黄缎十二卷。潮银五千二百两、赤金五十两、钱七千吊。一切动用家伙攒钉登记,以及荣国赐第,俱一一开列。
其房地契纸、家人文书亦俱封裹。
吴祖本:第九十一回 锦衣卫查抄荣宁府 御林军戒严大观园
众兵卒将园子里丫鬟婆子就近关在院子里,到贾赦院子里抄了半天。因不见邢夫人,分散几人到各处去找。有一干人去贾珍院子查抄,也不见贾蓉踪迹,派一人回荣禧堂报知;有的去凤姐院子去抄。这些兵卒在屋里开箱破柜,把花瓶杯盘打烂,衣物鞋帽乱扔;书本撕破,纸砚掷地;帐幔一扯,踩着衾被去翻找赃物。查出些用物,皆登记在册,派两人到荣禧堂禀报。
赵堂官便命二人一一念来,二人轮流念道:“银碟三十六件,银酒杯十六个;黑狐皮八张,青狐六张,貂皮二十张,黄狐十张,猞猁狲皮十二张,麻叶皮三张,洋灰皮二十张,灰狐腿皮三十张,酱色羊皮十张,猢狸皮二张,黄狐腿二把,小白狐皮十四块;洋呢二十度,毕叽二十三度,姑绒十二度,香鼠筒子十件,豆鼠皮四方,天鹅绒一卷,梅鹿皮一方,云狐筒子二件,貉崽皮一卷——”
北静王不耐烦道:“这算什么?别念这些,谁家没有!要念金银珠宝。”
一人念道:“
珍珠十三挂,淡金盘一件,金碗二对,金抢碗二个,金匙十八把;银大碗四十个,银盘十三个;三镶金象牙筋二把,镀金执壶四把,镀金折盂三对,茶托二件;赤金首饰共三十三件。”
西平王道:“一家子几百口就这些怎么度日?荒唐!”贾政跪着插言道:“这里面有大半是这两日亲戚朋友为贺小儿喜事送的喜礼,家里那有这么多金器?”北静王道:“就算全是你家的也不值什么。还有没有?快快念来!”
又一人道:“鸭皮二把,灰鼠六十张,獾子皮三张,虎皮二张,海豹一张,海龙六张,灰色羊十把,黑色羊皮十三张,小狐皮六张,江貉皮二张,獭子皮二张,猫皮十五张;绸缎八十卷,纱绫七十一卷,羽线绉二十二卷,氆氇十六卷,妆蟒缎二卷;葛布三捆,各色布三捆;各色皮衣一百一十二件,棉夹单纱绢衣一百四十件;玉玩十二件,带头九副,铜锡等物二百余件;钟表十八件,朝珠九挂;各色妆蟒十四件,宫妆衣裙八套,脂玉圈带一条,黄缎十二卷;潮银二百两,赤金十四两,錢三千吊。另有房地契纸若干。”
清单大同小异,只是数字上做些手脚,其中像钟表18件,朝珠九挂等等都是完全一样的,连数字都一样,不是一般的巧合
当然质疑者可以说这是吴祖本始作俑者何丽丽从程高本抄来,嗯,没错,完全存在这样可能,支持这样的怀疑态度。不过奉劝质疑者可以反思,程高本会不会抄袭了吴祖本。
再看下面的例子:
吴祖本:
第八十五回 痴王孙传信牵奇缘 惭妙尼避情乘游槎
贾政忙命林之孝家的送他回去。妙玉同林之孝家的走了一会子,便要其止步并速往那边忙发送药丸诸事。林之孝家的笑着要他一路小心,把灯笼给了他,
自己往那边去了。妙玉打着灯笼边走边想:刚才所摇之卦乃家乱亡散之象,甚是不吉。不过也未必灵验,还是别过虑了。因又借着月光匆匆往回赶,刚路过潇湘馆门口,隐约听见有人弹琴吟道:
“寒霜染尽窗前影,秋風吟处念凄魂。
今宵弦里尚吟哦,他年子期觅难闻。
思忆萱亲夜辗侧,愁绪何堪愍恻心,
凄步中庭弹锦瑟,感怀触绪望星津,
月色横斜忧心炳,家山何处觅渺音,
千里沉吟風露凉,此生素心如轻尘,
时序递嬗叹清秋,天上人间感夙因。
修篁飘逸习古音,斑影婆娑泪粘襟!
弦曲知我颦颦意,人生斯世如轻尘。
風露凉觉罗衫怯,耿耿不寐思古人,
今夜弦中思别意,轩窗明月泻竹林。”
妙玉听琴声幽咽,满含忧戚,诗句苍凉悲惘,想着此关乎人之气数,颇为不吉,不可再吟读下去,忙敲门要进院出面阻止。
再看看程高本,也有这样几乎一样的情节:
第八十七回 感深秋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于是二人别了惜春,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妙玉道:"那里的琴声?"宝玉道:"想必是林妹妹那里抚琴呢。"妙玉道:"原来她也会这个,怎么素日不听见提起?"宝玉悉把黛玉的事述了一遍,因说:"咱们去看她。"妙玉道:"从古只有听琴,再没有看琴的。"宝玉笑道:"我原说我是个俗人。"说着,二人走至潇湘馆外,在山子石坐着静听,甚觉音调清切。只听得低吟道:
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歇了一回,听得又吟道:
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又歇了一歇。妙玉道:"刚才'侵'字韵是第一叠,如今'阳'字韵是第二叠了。咱们再听。"里边又吟道: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妙玉道:"这又是一拍。何忧思之深也!"宝玉道:"我虽不懂得,但听她声调,也觉得过悲了。"里头又调了一回弦。妙玉道:"君弦太高了,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呢。"里边又吟道: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妙玉听了,呀然失色道:"如何忽作变征之声?音韵可裂金石矣。只是太过。"宝玉道:"太过便怎么?"妙玉道:"恐不能持久。"正议论时,听得君弦蹦的一声断了。妙玉站起来,连忙就走。宝玉道:"怎么样?"妙玉道:"日后自知,你也不必多说。"竟自走了。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彩的,归至怡红院中,不表。
把程高本黛玉的曲子整理一下:
风萧萧兮秋气深,
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栏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
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惙,
素心如何天上月。
对比吴祖本黛玉所吟:
寒霜染尽窗前影,
秋風吟处念凄魂。
今宵弦里尚吟哦,
他年子期觅难闻。
思忆萱亲夜辗侧,
愁绪何堪愍恻心,
凄步中庭弹锦瑟,
感怀触绪望星津,
月色横斜忧心炳,
家山何处觅渺音,
千里沉吟風露凉,
此生素心如轻尘,
时序递嬗叹清秋,
天上人间感夙因。
修篁飘逸习古音,
斑影婆娑泪粘襟!
弦曲知我颦颦意,
人生斯世如轻尘。
風露凉觉罗衫怯,
耿耿不寐思古人,
今夜弦中思别意,
轩窗明月泻竹林。
看到了吧,何曾是简单相似?谁抄袭了谁?大家自己对比一下全文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与“天上人间感夙因。”简直就是原文抄袭,歌行是吴梅村所长,程高本改为离骚体,也算是绝妙的偷工减料。
在程高本里,薛宝钗利用掉包计毒死了夏金桂,在吴祖本里,夏金桂利用掉包计,让薛宝钗毒死了自己母亲,正是程高本为了转移读者视线,让薛宝钗的险恶得以最小化磨平,这才是篡改或者有意为之的抄袭与翻改
吴祖本的情节才是真正令人震撼的,震撼到不愿意接受的程度,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达到了不能超于的高度,是悲剧文学的极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所以,程高本是篡改的,程高本的后四十回虽然不是作者原著,但绝不是空穴来风!是在看过大悲剧原文之后篡改而成,也许是为了降低心理的承受痛苦,也许是避免红楼梦文字为此失传,也许是统治阶级意识,总之,这个篡改是天才的。彻底否定后四十,是红学的做法,完全承认后四十也是红学做法,这两种红学理念都是荒唐而扯淡的
也许就是从乾隆时期的这个文稿开始,丧失了吴本原始风貌与信息。
总之,《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至少是《石头记》全貌的知情人。
总之,《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至少是《石头记》全貌的知情人。
另外:妙玉瓜州情节,基本不涉及政治,所以主要情节被整体从吴祖本移植进后四十。
至于是吴祖本抄袭程高本还是程高本抄袭吴祖本,大家从“听琴”情节中的诗词自己判断!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庚辰本《石头记》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