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神磊磊被“小黑屋”,自比任我行 | 专访解密怎么读金庸

(2016-05-24 21:16:32)
标签:

杂谈


导读

快看,这里有一瓶花露水自称是“老夫”,还会说话!


这篇文章是2015年的一篇旧文。当时刺猬君专访了“六神磊磊”,彼时运营还不到2年时间的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就已积累了30多万粉丝,现在粉丝数早已超过50万,每篇文章的平均阅读数也在15万以上。


那时候,王晓磊说:“如果闯江湖,我会带本书。”而今,“六神磊磊读金庸”将“停产”一个月,在众多“花露水”为此黯然神伤时,“六神磊磊”借刺猬公社的平台对诸位“花露水”说


“老夫生平快意恩仇,杀人如麻,囚居小黑屋,亦属应有之报。唯老夫任我行被困此,一身通天彻地神功,不免与老夫枯骨同朽,后世小子,不知老夫之能,亦憾事也。”


by  乔梦雨  采写


王晓磊是在2013年11月的最后一天注册“六神磊磊读金庸”的,没有专门的前期推广,就是写着玩。自媒体@六神磊磊读金庸目前在新媒体指数的平台的WCI(微信传播指数)达到1215.98,总排名140,平均阅读数70000 。


运营不到两年,公号积累了30多万粉丝。有的粉丝质疑:后台是不是有六个人;有的粉丝调侃:磊神真是打得一手好广告;有的粉丝留言催更……他们当中,有金庸迷,有军事控,有设计流……众口不一,各有千秋。


近日,有消息称王晓磊已经离开了他所工作的新华社,但是,杨过和小龙女的故事还会继续,今天,刺猬君对话“六神磊磊”。他说,读金庸与否,我手写我心。


C=刺猬君

L=六神磊磊(“六神磊磊读金庸”创始人)



大家聚在一起

开个“英雄小宴”


C:创办“六神磊磊读金庸”的初衷是什么?现在的发展情况怎么样?


L:这个公号是2013年12月开始运营的。当时所有的新闻从业人员都要参加一个培训,我在北京房山培训的时候比较闲,就想着开个公号玩儿。其实挺偶然的,也没有进行专门的推广,运营不到两年,现在有30多万粉丝,这个数字还在慢慢增长。


六神磊磊被“小黑屋”,自比任我行 <wbr>| <wbr>专访解密怎么读金庸


C:“30多万”是不小的数字,你觉得这么一群人更像江湖上哪个群体?


L:郭襄过生日的时候,郭靖、黄蓉他们召集江湖上有名望的人举行英雄大宴,这是很主流的,但是郭襄自己搞了个英雄小宴,都是谈得来的朋友,包括杨过叫来的。他们人员构成很丰富,五花八门的来路,宴会也挺有声有色的。


我觉得能不能把我们这么一群人聚在一个公号,看成“英雄小宴”这么个感觉:大家脱略形迹,挺活跃,不用像英雄大宴那么正式、庄严。很多人甚至互相不认识,但是哪怕第一次见面,彼此也因为共同的兴趣在聊天。这和“仕图”说他们是风陵渡口,其实感觉上有点像。(点击可阅读相关文章《仕图:我们非门非派,只是风陵渡口的一家小客栈》


C:作为原创号,需要很多时间打理公号吗?


L:有更新的话,要花上几个小时去管,写一篇需要3到4个小时。最开始运营的时候更新得慢一些,现在基本稳定在每周更新1次。我所在的单位有面贴读书笔记的墙,每个记者在每个季度要贴一些读书笔记,新的季度就扔掉上季度的笔记,换成新的。我的读书笔记每次写得挺用心,扔了太可惜了。反正总是要写,发在网上也是写,就写着玩儿呗。


C:独特的内容经常会出现被抄袭的困境,你对于保护原创有哪些经验?


L:抄袭对于刚有激情的、想原创的人来说特别不好。一个公号刚起步,粉丝不多、规模不大,但是富有激情。公号总想着写点原创,但写一篇被人抄一篇,就很容易被抄死。但是微信出现没几年,大环境就是这样,版权环境不到位,凭什么就要求微信做到位。所以一开始会有各种问题挺正常的。


现在的情况好了很多,因为微信有了保护原创的具体措施。比如对于有“原创”标签的文章,别人在借用你的内容时,版式和署名这些都会强制和你一样。此外,微信处理举报很快。我有个经历,今年过年,大年三十的晚上还在看春晚,我手机提示有读者帮举报别人抄袭。我点击确认后没有十分钟,微信后台就显示申诉成功,别人抄袭的就删掉了。


都在过年,微信还有人值班,我觉得挺好的。现在的情况是,微信上举报很方便,抄我我不怕,反倒是PC端博客之类的抄袭很麻烦。总之,微信在保护原创上还是挺给力的,这是个慢慢完善的过程。


六神磊磊被“小黑屋”,自比任我行 <wbr>| <wbr>专访解密怎么读金庸

不仅读金庸

我也读唐诗


C:你在文章中有提到过很佩服李岩给李自成写的口号,对于“六神磊磊读金庸”,有想过什么口号吗?


L:李自成有个口号,“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个特别有号召力,我真的想不出来。以前想过“最有趣的读书号”,觉得很没劲。后来想过“读书不要竖着读,让我横切开给你看”,但是都觉得不好。最后慢慢的变成了“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金庸”。


经常说这话,是因为我说话本来就有点重复。所以这个成了微信公号的功能介绍,真不是故意的。还有一点,是因为我想表达“我不是在影射什么,我只是读金庸”。人怕什么就会强调什么,怕被人误以为影射,所以就总说,我不是影射,我的主业是读金庸。


C:你认为金庸武侠的核心魅力是什么?


L:最近在北京的一些高校举行了“六神磊磊读金庸”的线下活动,发现金庸的作品现在还是很多人关注,“侠”的情结每一代人都有。


金庸最初写武侠是看梁羽生写,所以他也去写。《书剑恩仇录》是他的第一个武侠(小说),写得磕磕绊绊,虽然在整体的武侠小说里面成就很高。写到后来就发挥得更自如,他就写了对于社会、政治、人性这些的理解,他的世界越写越大。


很多人说金庸的书魅力大,在于里面有传统文化、诗歌辞赋,有古代的中国。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比如我们现在拍部电影,电影拍得很唐朝、很宋朝,画面特别美,这些都没有用。影视、文学还是要把挖掘人性、讲故事放在第一位。所以金庸的书,你把书里这些中国元素去掉,他的书依然是最好的武侠小说,因为他的书很深刻地在挖掘人性。


六神磊磊被“小黑屋”,自比任我行 <wbr>| <wbr>专访解密怎么读金庸


C:会不会因为“我的主业是读金庸”,别人在和你交流时就不由自主把话题限定在“读金庸”?


L:是有这样的困扰,尤其是有一些刚认识的朋友。我是个丰富的人,真的可以不止读金庸。比如读唐诗,公号里有些读唐诗的推送,阅读量也都挺高的。其实这挺出乎我意料,网上疯传的诗歌肯定是仓央嘉措、纳兰容若这样的,所以,写完也没想到有很多人会看。


以前我会想:用很搞笑的方式写唐诗,有没有存在的意义?然后在后台,有一个中学老师,他说把写唐诗的那些稿子读给学生听,学生还挺感动的:以前觉得唐诗那么枯燥,现在产生兴趣了。后来发现不止一个这样的老师,他们的反馈让我觉得这种“洗剪吹”风格的东西还真是有用的。


前不久在北京,我给一群三年级的小朋友讲了一堂唐诗课。一开始心里没底,不知道三年级能讲到什么程度,后来发现他们很喜欢,家长也觉得不错。不一定这一堂课能让他们学到什么,但是让他们对唐诗有兴趣,这个很重要。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C:所以说,和后台互动还是挺频繁的?粉丝有什么特点吗?


L:我还在上班,也不能总盯着后台。所以是有一个人在帮忙盯着后台,那些有趣的问题他会和我讲,然后我说了我的想法他帮忙回复。但空闲了自己也会登进去看。


他们都很搞笑。总有些很神奇的回复,所以经常我推送了文章,下面显示了很逗的评论。还有些读者挺有水平的,有时候我会写一些军事的东西,就会有很专业的军迷在后台交流。比如炮的口径是120还是119.5都会有人在下面争论。再比如我推送了一篇关于唐诗的,就会有很专业的人来讨论“春来发几枝”还是“秋来发几枝”。



我手写我心


C:公号目前的盈利模式有什么?


L:出了一本书,然后也有打赏,我算是很多的,几百的、接近一千的都有,但主要的还是广告。不接广告也不行,这个公号我已经写了将近两年了,对它确实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再写下去,什么时候是尽头?一件事情做了很多年,总是不挣钱,也还是挺麻烦的。


C:对于广告,有哪些筛选条件?


L:要做广告的很多,如果真要接的话,每天都有广告,这样肯定不行。


对于广告,我在数量上有所限制。那种全篇围绕产品的推送,基本上每个月两条,并且我会把下两个月的提前安排好。还有就是要找自己特别喜欢的品牌,写我所了解的东西。


六神磊磊被“小黑屋”,自比任我行 <wbr>| <wbr>专访解密怎么读金庸


C:针对于广告的内容生产,创作周期长吗?


L:我手写我心,这些写作是不违背本心的。还是以《杨过小龙女究竟到哪去了》为例,我不会说他们可能去了个地方,而是我本来就觉得他们真的去了某个地方。我不能为了写广告,拧着说他们两个都死了,因为我心里不觉得他们死了。


而且不是每篇广告都是专门写的,其实有一些是本来就要写这些事儿的,正好能把这个产品放上去。对于那些专门写的广告,还有一个原则就是,把那些文末的关于产品的部分去掉,剩下的上文的内容是要完整存在的。


C:在网民六神磊磊、时政记者王晓磊、作者六神磊磊中,你更喜欢哪个?这些身份的互换中,你觉得异同点有哪些?


L:我比较习惯于我就是王晓磊,这是我的本名。其实现在有时候参加活动,别人给的座位名牌是“六神磊磊”,我都会觉得很奇怪。我习惯于就是在这儿(新华社)工作的王晓磊。


经常有人问“会不会精神分裂”,其实真的不是。一个人即使一天什么事儿也不干,也要互换好多次身份:和人吃饭就是个吃饭的身份,晚上加班就是加班的身份,人肯定是要适应不同角色的。


职务写作有它的要求,比如在新华社写评论。评论分两种,一种是署自己名字的评论,我写的就署名“记者王晓磊”。另一种是写的新华社社评,它的立论可能就会不一样。能署名的个人色彩就浓一些,不能署名的个人色彩就淡一些。职务写作严肃些、刻板些,公号的写作更能放开一些,但共同点都是不说假话。还是那句话:我手写我心。



如果闯江湖

我会带本书


C:公号未来会有其他的线下产品吗?


L:七月份出版了《你我皆凡人》,销量这些到年底才会有具体的数字。但是目前卖得应该还可以,中间加印了一次。今年年底还会出一本“六神磊磊读唐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是一本谈唐诗的书,也谈了不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我的责编是个搞诗歌的,很内行。


C:《你我皆凡人》的封面,一个人牵着一头驴,驴担着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的,还是挺有羁绊的。如果是你去闯江湖,带很少的东西,首要带什么?


L:我们想象中闯江湖应该很潇洒,拿把剑很酷。所以东西带多了,会觉得挺羁绊。但是带少了,其实挺惨,下雨了连伞都没有。真是要去闯江湖,还是要带书,至少不会太孤独。


我是那种平时吃饭,如果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有东西看的人。如果碰上那种手机没电,手边又没报纸或书的情况,就没心情吃饭。所以会带本金庸的书,可能是《鹿鼎记》,要不然真的很痛苦。


C:最近在看什么书?


L:很多的,都是开个头,挖了无数个坑。比如《等待野蛮人》,库切的。还有《一战回忆录》,丘吉尔是《二战回忆录》拿过诺贝尔奖,我看过了,他这本《一战回忆录》写得差很多,我看了几页没啃进去。还想着要把巴尔扎克的中短篇看完,但是太费劲了。


C:听到不少朋友说,“六神磊磊读金庸”的公号头像很暖男,为什么会用个人照片当了公号头像?


L:开这个公号一开始是闹着玩的,原来的头像也没好好管,就是“读金庸”。后台有很多专门搞设计的朋友看了说,那个是在街边找的标书打印、装订的人做的吗?太难看了。手边也没有合适的图,我就把个人微信的头像贴过去了,想着先用两天再换,然后人也比较懒,就一直用到现在。



六神磊磊被“小黑屋”,自比任我行 <wbr>| <wbr>专访解密怎么读金庸

刺猬公社

原创出品 欢迎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商务合作:1309471843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