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期工作总结

(2024-01-03 15:36:35)

  一学期时间又过去,回顾这一年的生活,我们班从幼稚到成熟。为人师者,都有一种渴望——能与自己的学生真诚交流;当学生的,也有一个有愿望——愿老师能理解自己。但是成人们的聪明和随意再加上师道尊严的传统,很多时候师生间都有一条河,阻碍了双方的交流。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 情绪高涨, 则效果倍增, 情绪低 落, 则效果微小。但是, 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间达成良好的沟通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一、了解学生。班主任与学生交往,首先应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怎样想?学生是单纯的,他们对班主任十分尊敬,但也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和期望。班主任应该走入学生生活之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走入学生生活之中的一般方法有:1.在活动中了解学生。活动是师生沟通的最佳方法。活动本身有思想性、多样性、趣味性、交往性等特点,学生在活动中最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流露自己的情感,班主任应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组织,主动参与各种活动。例如召开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 2.家访。家庭访问是班主任与学生交谈的好机会,一般学生都愿意班主任老师到自己家里坐一坐,看一看,同家长谈一谈。在家访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始终比较激动,话也会变得多起来,而且愿意讲心里话,尤其是该生在某方面取得成绩和进步,班主任当着家长面夸奖时,学生的心情会更好,也愿意向老师表露心声。班主任要注意一条基本原则, 即家访不是上门 告状, 即使学生有了过失, 老师去家访, 也要先肯定学生的长处, 再婉转地指出问题,提出 希望, 不要让学生在家长或家庭成员面前下不了台。

二、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该经常地进行角色换位,即推己及“生”,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如果为是一名学生,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个问题,希望老师怎样处理。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为学生想一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