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2023-04-23 08:31:51)
最近读了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里面的很多观点值得我去学习借鉴,更让我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所追求所思考的。有的老师课堂严肃,有的老师课堂活泼,就如同王老师在书中传达的一样,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就表现在教师“用心”教和学生“用心”学上。师生之心相融,才能实实在在地获得教学的成功。
我在平常的课堂中,严肃有余,活泼不够。课堂“火药”味太浓。因为是低年级学生,总觉得跟他们讲话有点费劲,所以我总是绷着脸,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斥责声、挖苦声,甚至出现哭声。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王老师的课堂高效有趣,这让我认识到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这种“笑声”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我和学生的关系会更加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参与度也会更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曾将一把石子递给杂货铺老板“买糖”,杂货铺的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
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他没有以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老师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
我认为,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当然了,这“笑声”决非为了笑而笑,庸俗的搞笑,课堂是活跃了,收效却没了,学生的笑应源于教学内容,是一种会心的笑,豁然的笑。
希望在我今后的课堂中,能够呈现更多的“笑声”,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我相信,这时的教学定能迸发出成功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