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民情风俗 |
慈溪传统民俗里的端午
陈益维
http://s9/bmiddle/002YflNUzy7oqewQoUo28&690
邻里飘粽香(蒋亚军
你知道,雄黄酒、黄鱼、黄瓜、咸蛋黄、黄鳝、雄黄豆、黄甲蟹,你猜,哪一样不是慈溪人过端午节必吃的“五黄”之一?
几年前,有一本叫《甬上风华——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慈溪卷)》的书,里面把端午节依照方言语音的白字记作“冬红节”。有人因为“做闷烟”“爬哈蚆”一般在日出之前,又把它写作“东红节”。
其实——“端午,端午,读快了,读溜了,就成了‘冬红’,在音韵文字学上叫做‘音转’,”稻读公社公众号“辰光与节气”的专栏作者戴维乔
分类: 故事传说 |
都神殿的传说
余长飞 搜集整理
分类: 采风见闻 |
神秘的田谷庵
许永涛
标签:
文化知县蛇妖龙山莲花 |
分类: 非遗精粹 |
伏龙寺的传说
方印华执笔
慈溪市龙山镇的北面,有一座小山,叫做伏龙山。山上有一座寺院,叫做伏龙寺。伏龙山原为海上孤岛,现因滩涂向外延伸而成为平原孤丘。由于伏龙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在历代方志中均被列为胜境而加以详细记载。南宋宝庆《四明志》记:伏龙山“一名箬山”其山跨东海、西海之门,宛若龙头、龙尾之形;又若龙赴海之状,因名伏龙山。内有刺史门、石坛、乳井。”《浙江通志》记伏龙山上有“千丈岩、海眼井、自满仓。”伏龙寺位于伏龙山巅的盆地之中,四周翠嶂重叠,山峰环围,景色宜人。该寺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年),由鉴诸禅师渡海攀缘,披荆斩棘,历时十余年而建成。除历代均有高僧主持寺务外,弘一法师也曾先后三次驻足于此,同时在伏龙寺写下了《清凉歌集》《华严集联三百》和《阿弥陀经》十六页。伏龙山的奇峻和雄伟,伏龙寺的性空和高洁,不仅让王安石、黄震、戴良、戚继光等慕名而至,也为各类传说故事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有关伏龙山和伏龙寺的诗文、传说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安知县除
标签:
文化 |
分类: 非遗精粹 |
上林湖的传说
方印华执笔
上林湖于汉代已经成湖,属于古代的自然泻湖。后来经过疏浚和修筑堤坝,使上林湖的蓄水量增加,湖的面积也随之扩大。上林湖三面环山,风景秀丽。山上的林木植被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使这里成为了环境清幽、景色迷人、别具风光的一处胜地。自古以来,就有历代文人墨客登临山上,留下了很多诗章。上林湖四周的山,如黄鳝山、开刀山、栲栳山等,奇石怪峰叠生,这让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于是有关上林湖的故事和传说也就随之产生。再加上上林湖周边密集的窑址群,在长达千余年的制瓷烧窑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关于青瓷制作的故事。这些故事和传说有的诡谲神异,有的情爱脉脉;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温柔缠绵。
据世代居住于上林湖边的老阿婆说,上林湖的传说故事很多,内容也相当广泛,她在年轻的时候就听老一辈讲过很多故事。如今,这位九十余岁的老阿婆已经去世,但她给我们却留下了一大串美好的传说。从2005年开始,桥头镇文化站(上林湖现位于桥头镇和匡堰镇,上林湖村属桥头镇)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故事传说 |
土匪头子陈金木(六)
胡新昌口述 胡 遐整理
第十二回 晦气阿强平白无故惹晦气 阎王金木恶贯满盈见阎王
卖羊肉的听见有人叫他,以为来了生意,满心欢喜。抬头一看,见是陈金木,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挑着担子磨磨蹭蹭地来到陈金木跟前,低头哈腰、陪着笑脸——其实那笑脸比哭脸还要难看十分——小心翼翼地说道:喔唷。我还道是哪个贵客,原来是金木先生啊,侬要羊肉啊,是要羊肾、腰窝还是后腿啦?
陈金木说,羊肉暂时不要,来来来,把侬斩肉的刀借我一下。
卖羊肉的有点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金木要刀做什么,又不敢多问,只是顺从地将刀递给了陈金木。陈金木接过斩肉刀,一把塞到阿强手里说,喏,侬有杀性的话,现在把这个卖羊肉的给我杀了。
卖羊肉的只恨自己早上出门没看黄历,出门碰到阎罗王,看陈金木也不像是开玩笑,吓得一屁股摊倒在地,已经是屁滚尿流
标签:
文化 |
分类: 会员风采 |
明月染春水 玉手擢青瓷
——访上越陶艺研究所所长施珍
余未
古诗中有“越瓯遥见裂鼻香,欲绝身轻骑白鹤”之句,此中的“瓯”是古人品茶饮酒的一种器皿,古人在酒毕茶罢之余,击瓯吟诗,畅抒情思,“瓯”又成了乐器,也由此产生了特殊的“越瓯文化”。“越器敲来曲调成,腕头匀滑自轻清。随风摇曳有余韵,测水浅深多泛声。”古人留下的诗句让后人生出几许向往与遐想。
在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瓷窑中,曾经盛极一时的越窑瓷器是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的“母亲窑”。从唐代中后期开始销往海外的越窑瓷器,不仅丰富了世界文明史的内涵,改变了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越窑瓷器也成了许多国家日用生活品的替代品。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越窑青瓷甚至与宗教意识紧紧相联。在日本,越窑青瓷被作为一种崇拜物,成为宗教仪式中的祭祀用具。在东南亚地区,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