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慈溪传统民俗里的端午

(2018-10-21 13:53:46)
分类: 民情风俗

慈溪传统民俗里的端午

陈益维

http://s9/bmiddle/002YflNUzy7oqewQoUo28&690

邻里飘粽香(蒋亚军   摄)

  你知道,雄黄酒、黄鱼、黄瓜、咸蛋黄、黄鳝、雄黄豆、黄甲蟹,你猜,哪一样不是慈溪人过端午节必吃的“五黄”之一?

  几年前,有一本叫《甬上风华——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慈溪卷)》的书,里面把端午节依照方言语音的白字记作“冬红节”。有人因为“做闷烟”“爬哈蚆”一般在日出之前,又把它写作“东红节”。

  其实——“端午,端午,读快了,读溜了,就成了‘冬红’,在音韵文字学上叫做‘音转’,”稻读公社公众号“辰光与节气”的专栏作者戴维乔首先为记者普及了一下最基本的常识,“至于‘东红节’的说法,完全是臆想和附会。”

  那么,有根有据、又地道的慈溪端午民俗,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吃!吃!吃!吃得蛤蟆都走避

  民以食为天,端午民俗自然也是“吃”字当先,有流传下来的俗语为证。

  “端午花糕夏至面,吃之像咯牛样健”。这句俗语说的是端午节要吃花糕,吃了身体就会像牛一样健壮。据雍正《慈溪县志》和乾隆《镇海县志》记载,原慈溪、镇海二县因为同属宁波府,风俗基本相近,每到端午节,有吃骆驼蹄糕的习俗。

  “癞蛳蛤蚆避端午”。癞蛳哈蚆又叫癞蛤蟆,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蛤蟆只要躲过了端午节这一天,就万事大吉了。为什么呢?以前慈溪在端午这一天有吃癞蛤蟆的习俗,一般要在露天用瓦片煨熟了吃。据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这天才能吃蛤蟆肉,吃了它就能解百毒,保证夏天不会生痱子疔疮。有些人不吃癞蛤蟆,会在头天偷偷捕捉一只,等端午当日放到灶台上去,让它来回爬几次,好保佑灶台上一年都不再有蚂蚁、虫舌虫俞之类的虫豸。

  此外,还有“端午杨梅挂篮头”“吃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等俗语,一则是说农历五月初五前后,杨梅逐渐进入成熟期,可以少量采摘了,一则是说端午时节虽然已经进入初夏,但因受梅雨影响,气温忽冷忽热,昼夜温差也非常大,要留意“棉袄不可送”。

“做闷烟”煨蚕豆、“五黄”“六白”“通书袋”

  三十多年前,端午节的时候,大人们用艾草、麦冬须、白术“做闷烟”薰杀蚊子、苍蝇和蟑螂,小孩子就在闷烟堆里煨蚕豆。“那时候,物质生活水准低,可没有‘老婆大人’这样的零食铺,更没有华润万家、肯德基,连橘子水都没有。”戴维乔笑说,瓜子、花生是过年时候待客用的,平时能吃的就是山里的野果子,和地头收获之后剩下的作物。比如,茭白、蚕豆之类的,可以生吃,捡来的麦穗需要磨粉做成“炒麦粉”,零星的成熟晒干的蚕豆则成了一年四季的常备零食,平时柴火紧张,趁端午“做闷烟”时煨几粒吃吃,“那绝对是‘上好佳’!”

  据说,杭州、建德、嘉兴、绍兴等地都有在这一天吃“五黄”的习俗。不过,各地的“五黄”都各不相同,除了大致相通的雄黄酒、黄鱼、黄瓜、咸蛋黄、黄鳝、雄黄豆等等,我们慈溪人还要吃本地特有的黄甲蟹,以及“六白”——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条鱼、白斩鸡、白切肉。

  对于小孩子来说,端午节除了“做闷烟”煨蚕豆、吃各种当季的新鲜食物,还有插菖蒲、系“长命线”和挂“通书袋”等有趣的环节。过节这一天,家里的女性左手端一碗雄黄酒,右手持带有鲜桃的桃枝、菖蒲、艾草和连杆大蒜头,在家里四角喷一口雄黄酒,再用菖蒲束摔打几下,口里还念念有词“苍蝇蚊虫出开,蛇虫百脚出开……”等跳完后,把菖蒲桃枝扎成一束插在大门顶上。小孩子则会在手臂上系一条五色绢线,用来壮胆辟邪。等到七月初七时,把绳子解下来,粘上糯米饭,丢到屋瓦上,让飞鸟衔走,保佑小孩无病无痛、长命百岁,因此俗称“长命线”或“健线”。还有一种用各色布片拼成的状如八卦、木鱼、粽、虎等的小香袋,里面装上细辛、白芷、丁香之类的中药,下垂彩线,可以挂在床帐上驱虫解毒。如果是做成虎头状、里面除中药外还放了几页旧历的香袋,挂在小孩胸前,又叫挂“通书袋”,取旧历谐音(俗称通书)祝愿“读书可通”。

不忘初心过端午

  如果你是成年人,端午这一天可千万别忘了“送年节”这件大事哦!据说,做女婿的到丈母娘家送年节,讲究“轿前三节”和“轿后三节”,即在结婚当年和婚后第一年,送到丈人丈母家的端午、重阳和过年这三次的节特别隆重,要用幢篮挑着去,其中粽子、花糕、骆驼蹄糕、猪肉、黄鱼、鸡是必不可少的。

  裹粽子,做花糕、骆驼蹄糕,吃“五黄”“六白”……想一想,就让人馋涎欲滴。不过,粽子、花糕之类的蒸煮熟后,首先要“享先(供奉祖先)”,然后送长辈、亲眷,最后才是自家享用——归根到底,孝敬长辈、尊重传统,不忘初心,才是端午最重要的民俗内涵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漫话重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