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莫言获奖的六个原因
许子东
2012年10月9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在即,嶺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接受“凤凰网文化”对话,分析莫言作品可能获奖的文学、政治及“偶然” 原因,并论及奖项对中国作家处境和中国文化生态的影响。(根据部份录音整理,10月11日校改。)
《蛙》批判计划生育的角度很可能获诺奖评委赏识
问:您一般每年差不多这个时间会比较关注一下诺贝尔奖吗?
许子东:有的我不太熟悉,较早时关心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后就是高行健。这次因为传说莫言有可能。
问:您个人对莫言的东西是看过,还是说甚至是喜欢?
许子东:大部分看过,刚改完一篇论文,关于他最新的长篇小说。去年在一个学术会议上的发言,他们认为好,录音整理了,现在改成论文,会发表在北京《文学评论》上,题为《“文革故事”与“后文革故事” ——读莫言长篇小说〈蛙〉》 。
以前写文革的作品,大都从文革前写起,怎么发生,原因背景等等。莫言的《蛙》,只把文革血肉惨景和今日繁荣腐化直接并置,其实是写文革与今天的关系。另外这篇作品还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角度,就是写计划生育
标签:
杂谈 |
一,
二,
标签:
博客七周年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大學應”博”還是”專”?---從香港「三改四」說起
又到九月一號了。年年都有開學日,可今年香港的大學開學日有些特別,非同尋常。因為香港的大學學制,從2012學年起,由原先效法英國的三年制,改為接近中國大陸和美國的四年制。九月一號,第一批四年制的香港學生正式進校。
幾年前,曾參加UGC(大學資助委員會)討論「三改四」的座談會,我當時持贊同態度。以我在香港十幾年大學經驗,三年實在有些短。第一年新生「矇喳喳」,第二年剛開始上軌道讀書,第三年就要想畢業求職的事了。行百里者半九十,我當時覺得,如增加一年時間,總閱讀量大約可增加50%。
不過現在「三改四」,並非把三年大學延長為四年,而是在三年大學專業學習之前加一年所謂全才的通識教育。今年新入校的四年制學生,第一年沒有專業方向,文史哲甚至文理商科打通,到處window shopping,尋找自己將來的事業。從第二年起,才開始專業學習(中文系,歷史系,英文系,等等) 。
這一種把大學更加通識全才化的「三改四」,據說是參考了歐洲和美國最新的教育潮流。用意是希望年輕人不要太早陷入狹窄的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在上海西南郊华东师范大学新校区门口,有一块石头,上刻两字,左读是“师大”,右读是“大师”。
标签:
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