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宫肃成院遗址


标签:
人文古迹观光随拍旅游 |
p1
p2
p3
↑眼前的肃成院遗址区
走出玄奘纪念馆,我们来到肃成院遗址区。玉华宫遗址面积有1平方公里,有三处建筑基址和夯土围墙。肃成院原名肃成殿,是玉华宫“十殿五门”宏大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华宫遗址 是唐代离宫和佛寺遗址,地处桥山山系的子午岭东南麓,南距铜川市 42公里。玉华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修建的避暑行宫,是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七年创建的仁智宫基础上扩建而成,为唐代四大避暑行宫之一,是初唐时期规模最大的行宫建筑。后废宫为寺,玄奘在此译经4余载,于麟德元年(664年)圆寂于玉华肃成院。
玉华宫从兴建到衰亡,经历了仁智宫、玉华宫、玉华寺三个阶段,历时近六十年。玄奘以后,玉华寺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到明末由于战乱焚毁,成了一片废墟。仅留下遗址保存尚好,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4
↓门楼“肃成院”为赵朴初先生题书
p5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诏废玉华宫为玉华寺。显庆四年(659年)冬,玄奘法师奉敕携带四大弟子及众大德高僧来此设立译场翻译佛经。在此后的四年多时间里,玄奘法师翻译出佛教经典籍682卷,占其生平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与弟子窥基合作,共同创立了佛教法相宗。玉华宫译经期间,玄奘法师就生活居住在肃成院内。在这里,玄奘开凿石窟,雕造佛像;晨昏定省,虔心礼佛;答惑释疑、教徒授众;渡渠伤胫,归于涅槃。肃成院石窟内遗留下了玄奘法师亲书铭文的佛门重宝金刚座和佛足印石碑。
玉华寺因玄奘法师的译经、创宗、弘法和圆寂而成为佛教圣地。这里展示的是考古发掘出土的历代肃成院建筑遗址。
p6
p7
p8
p9
p10
↓崖壁
p11
p12
↓石窟
处在遗址北面的悬崖上,其围长200米,高50米。这是唐代开凿的石窟,内有佛龛八处,龛内仅存长方形石座,龛间的隔墙雕刻浮雕。只是雕琢模糊不清,余留些许痕迹。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玄奘法师渡渠伤胫处 高宗麟德元年(664年)正月初九日傍晚,玄奘法师前往院后石窟礼佛,经过窟门前小渠时,不慎跌倒,伤及胫骨,静息数日,不见好转,于麟德元年二月五日夜半圆寂于玉华寺肃成院内。考古发掘出土的水渠长约40米,宽1.2米,深0.9米,为排泄院内雨水之用,其位置恰位于肃成院后,石窟洞前,渠内多唐代遗物,上架有石板,说明此处正是玄奘法师渡渠伤胫、终致圆寂之地,也是玄奘菩萨圆寂的纪念圣地。
p19
↓耸起的石座上是玄奘大师的石雕,令人联想当年法师也许端坐其上那诵经弘法的形象。
p20
↓走进石窟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9
资料编辑:
玉华宫的整个宫址包括玉华山的凤凰谷、珊瑚谷、兰芝谷三个山谷,东西十多里,建有五座高大的宫门,九座巍峨的宫殿,其中间有桥和雨道相连,总称玉华宫。遗址在今铜川市玉华乡玉华村北2公里的玉华山。仁智宫建于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公元邱4年)五月十五日,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年(公元647年)五月十七日扩建改名玉华宫。
玉华宫整体建筑以“玉华殿”﹑“排云殿”为中轴线,依河谷走向,因地制宜,同东侧“晖和殿” ,西侧 “别殿”构成东西对称的布局。玉华宫由唐初著名的建筑工艺大师阎立德设计营建。以凤凰谷仁智宫为主体,以玲珑的石桥、廊道将西北的兰芝谷与东北珊瑚谷联结为一个大林苑。凤凰谷中的玉华殿为正宫,内有沿山凿成的石室。宫殿群中有名可查的六处,正殿叫玉华殿,其北为排云殿,再北是庆云殿,形成一组建筑群落;另一宫殿叫庆福殿,正殿宫门为南风门,其东边是皇太子居住的晖和殿,宫门曰嘉礼门;还有一组建筑,宫殿门失去了记载,其宫门叫金畴门;凤凰谷西北的兰芝谷,建有别殿肃成殿,后改肃成院;东北的珊瑚谷还建有别殿。此外,还有“及帝唐太宗游勒奉御王孝积于显道门内起紫微殿十三间。在其西北的庆州至宜州地带,还修筑了“夯土墙垒,名日遮奴障,即防御突厥的长城”。东北部玉华河两岸,建有马坊、马场。
相关文图链接:
《参观玄奘纪念馆》
《走进玄奘纪念馆》
《清晨的玉华宫》
《负伤的驻銮崖石窟》
《休闲玉华宫景区》
《冬来大唐芙蓉园》
《宫苑晚照》
《大唐芙蓉园夜色》
《晚霞映雁塔》
《节日的大唐不夜城》
《大观园中赏脸谱》
《雪飘雁塔北广场》
《雁塔飞雪》
《雪花漫舞乐游原》
《西安天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