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玄奘纪念馆


标签:
人文历史观光随拍旅游 |
p1
↑走进玄奘纪念馆
午后,再次走进玉华宫玄奘纪念馆,方得以进入展厅参观纪念馆展出的玄奘法师石雕佛足迹、玄奘手迹的金刚座等与玄奘有关的文物、经卷和图片展览。玄奘在玉华寺译经4年有余,译完了取回的佛经,最后圆寂在了玉华寺。
如今,玉华寺仅留有寺院的遗迹,留下了珍贵的文物史料,而不见了当年玉华寺恢弘的建筑。看到纪念馆东面的玉华村传统的平房农家,而没有楼舍。起初还以为是这里经济状况的制约,后经与纪念馆工作人员搭讪了解,方知道整个村落属于玉华宫保护区域,是政府为此限定开发建设楼房的缘故。
1999年,在玉华宫旧址上建成的玉华宫玄奘纪念馆开馆占地150亩,馆内收藏展示了国家珍贵文物千余件。这里是集纪念世界文化名人玄奘法师与玉华文物陈列于一体的综合性纪念馆。
↓玄奘塑像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 二月五日,玄奘法师圆寂于玉华寺肃成院。玄奘“西行取经十七载,华夏布道十九年”,其“将日月而无穷,与乾坤而永大”的不朽业绩,奠定了他作为世界文化伟人的历史地位。
p2
↓玄奘在玉华 三藏法师是指精通五十部以上佛教经、律、论的大德高僧。玄奘法师曾是印度那烂陀寺十大三藏法师之一,故后世多以“唐三藏”尊称。
p3
↓玄奘在玉华 展览《总将三藏 译布中华》篇介绍道: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冬,玄奘法师奉敕率众弟子及大德高僧来玉华设译场。在以后的四年中,玄奘法师翻译了佛教典籍682卷,占其生平译经总量的一半以上。玉华宫译经期间,玄奘还同弟子窥基感共同创立了佛教法相宗。法相宗在初唐曾盛极一时,并极大地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地佛教的发展。
p4
↓玄奘立像 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
p5
↓玄奘三藏立像 日本江户——明治时代(十九世纪后期)
p6
↓玄奘三藏坐像 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
p7
↓梵文贝叶经
p8
↓“苏常侍造”善业泥 唐(618——907)
p9
↓“法身偈”善业泥
唐(618——907)唐永徽元年(650年)善业泥
p1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轴
p11
↓《大唐三藏圣教序》(绢本手卷)
p12
↓《佛说造立像福报经》碑 唐(618——907)玉华宫遗址出土
p13
↓玄奘去印度及回国路线及国内游学路线
p14
↓线刻释迦说法造像碑 唐(618——907)玉华宫遗址出土
p15
↓讲解中 玄奘故里慈恩堂 隋开皇二十年(600)出生于河南洛州缑氏县(今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俗姓陈名袆。
p16
↓金刚座
唐(618——907)玉华宫遗址出土
p17
↓佛迹记碑
唐(618——907)玉华宫肃成院
p18
↓玄奘译撰全集 金陵刻经处
p19
↓赵城金藏(金刻本)
p20
↓彩绘贴塑陶塔式盖罐
唐(618——907)玉华宫遗址出土
p21
↓老子《道德经义疏》
唐(618——907)玉华宫遗址出土
p22
↓三彩莲纹瓦当和六瓣莲纹瓦当 唐(618——907)
p23
↓方格花卉纹方砖和格纹方砖
唐(618——907)
p24
↓革带饰件 唐(618——907)
p25
↓梯形长砖、花卉方砖、花边纹长砖 唐(618——907)
p26
↓明光铠铠甲俑 青铜盔甲带钩 武士俑 唐(618——907)
p27
↓老子遗像 天尊遗像 唐(618——907)
p28
相关文图链接:
《走进玄奘纪念馆》
《清晨的玉华宫》
《负伤的驻銮崖石窟》
《休闲玉华宫景区》
《冬来大唐芙蓉园》
《宫苑晚照》
《大唐芙蓉园夜色》
《晚霞映雁塔》
《节日的大唐不夜城》
《大观园中赏脸谱》
《雪飘雁塔北广场》
《雁塔飞雪》
《雪花漫舞乐游原》
《西安天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