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八卦掌 |
同样,徐克与吴宇森这对擅长拍“江湖”的老友,自1989年分道扬镳后,有关他们的情仇故事亦不绝于耳。闲人讲得有鼻有眼、仿佛亲历,又不见当事人出来澄清,久而久之,以讹传讹,所谓反目成仇、形同路人,竟成了言之凿凿的影史正传,供我辈影迷把玩叹息。
时光荏苒,17载如梭,一直对这段著名恩怨保持缄默的二位,居然在这两年不约而同做了恰到好处的公开回应。——吴大师说:在我最需要肯定、最需要朋友的时候,徐克大力支持我拍《英雄本色》,使我能够在电影中找回尊严;虽然如此,我可不自视为英雄,我只不过重视友情,凡事晓得感激……徐老怪则讲:我跟吴宇森之间并不像外界传的那样,前几天我还跟他通过电话,我们经常联系,只是外人不知道而已。
或许,有些问题只有双方当事人才心知肚明,旁观者未必清。并且,本文所言,恩怨并非重点,而是对徐、吴两位大师的抚今追昔。——2006和1989,不同的年代,类似的遭遇,双雄喋血,关乎抱负、荣辱、失意、生机……
还是让我先从1986年说起罢,毕竟谈徐克和吴宇森,是无法绕开《英雄本色》的。
毫无疑问,《英雄本色》是徐、吴友情催生的产物。原本徐老怪酝酿已久的题材,被他慷慨交给了正值潦倒过气的吴宇森。John Woo一洗颓气之余,又怎不生出感恩心理?是以徐克要搞《英雄本色》续集,纵使吴宇森认为没有必要,亦会尽力去拍。
执导完豪哥、小马的续篇,已是1988年。吴宇森提出要拍职业杀手题材,徐克亦有感《英雄本色续集》中龙铭恩的杀手角色相当成功,因此一拍即合。两人甚至一起重看梅尔维尔的《独行杀手》寻找灵感,并决定发展片中没作深入刻画的女歌手角色,吴宇森则又从日本电影《法外狂徒》中得到启发,终于写成了取名为《喋血双雄》的剧本。
可惜,有了剧本,电影依然无法开拍。徐克和吴宇森都认为要请到周润发出演才能成功,但发仔当时片约缠身,腾不出时间。于是,《喋血双雄》只好暂时搁置,而吴宇森创作的另两个剧本《纵横四海》和《喋血街头》的拍摄也遥遥无期。
吴宇森后来回忆说,当年他刚拍完轰动大片,本来踌躇满志,孰料下个机会居然等了将近一年仍无音讯,难免“愤愤不平”。反观电影工作室的首脑徐克则在马不停蹄的监制电影,相比之下,赋闲在家的吴Sir自然显得落寞感伤。——其实,1988年的徐克也不好过,由他强势监制的《城市特警》(杜琪峰、金扬桦导演)、《大丈夫日记》(楚原导演)、《铁甲无敌玛利亚》(钟志文导演)、《天罗地网》(黄志强导演)四部作品,或票房惨败,或口碑不佳,令事业正步入正轨的电影工作室颇受打击。
延至1989年,徐克工作室再度蓄势出击,周润发亦非常义气的推掉另一部电影,加盟吴宇森的《喋血双雄》。有了发仔这棵摇钱树,金公主集团(电影工作室和新艺城的东家)居然首次挂名公司投资,足见期望之大。对于吴宇森来讲,该片除了迁就女主角叶倩文因“档期紧张”需要被迫赶拍外,其他方面都拥有绝对的掌控权,而《喋血双雄》片头打出的“吴宇森作品”,更令John Woo成为电影工作室首位享此殊荣的导演,同时亦是徐克“强势监制”作用的首次失效。
杀手与歌女的浪漫恋曲;由敌对到知己的惺惺相惜;江湖变、人未变、义当先;白鸽、双枪、教堂……当观众被《喋血双雄》感染得热血沸腾时,影评人亦惊叹于吴宇森个人风格的完美成熟,纷纷预言应届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导演非他莫属。与之对应的是,同期徐克亲回故乡越南拍摄的《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却饱受恶评,这部寄托导演个人与时代感怀的野心之作由于成本过高,票房只收1800万,令徐克饱受压力。而此时,他与吴宇森的创作分歧愈发明显,两人虽然因此友情受损,却依旧合作了为纪念张彻从影40周年拍摄的枪战片《义胆群英》(吴导、徐监)。
后一篇:开工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