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分类: 教育随笔

李凌老师第三本专著《寻找天性》出版后,他第一时间微信告知,给我寄书。收到书,迅速浏览,读着李凌老师不断地追问、字里行间的阐释,引发出对儿童美术教育的整体思考。

书的一些内容作为美育普及读物,这是普通国民需要阅读一本的美育指导书;从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现象分析、问题研究的视角,这是一部值得所有美术教师、特别是所有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全国各地由师专升格后的某某学院)当中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学专业本科学生、研究生,所有普通幼师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高职学院学前专业学生都应该认真阅读的著作。

分类: 教育随笔


《中国中小学美术》自改版以来,以服务美术教学、服务美术教师、服务全国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杂志贴近美术教师的教学生活,全新设计与惊艳呈现,特别受到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热烈欢迎。其中,在杂志的装帧、呈现形式上有一个特色设计:“拉页”。这一年半以来,“拉页”的主要内容是刊载中国经典美术作品鉴赏与分析。

分类: 教育随笔


用“早已相知、偶然相遇”来描述与重庆市西藏中学左斌老师的美术教育情谊,非常恰当。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三次去重庆。两次和左斌老师一起工作、见面、交谈、思考美术教育问题。

“早已相知”左斌老师,是因为他在全国范围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当中属于“名人”,2011年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评选活动中以《品析〈父亲〉》一课获一等奖,所以早闻其名;


秦波,重庆童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重庆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人选、重庆市名师等重量级荣誉。他的“向儿童学习”教育思想,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年轻校长中,专注于儿童本体研究的范例。在深度学习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秦波校长的日常美术教学和学校管理,都深深地打上了“向儿童学习”的烙印。

    相识秦波老师,在12年前的重庆巴蜀小学,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着他成长。曾多次来到童心小学,看到他引导孩子们在画校园里那些不起眼的小草、小花,这些日常不被人关注的植物,成为孩子们养成观察能力、自主表现的有效途径。

分类: 教学探索

日前,苏州工业园区举行了系列美术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主题是“同题异构,解读名作密码——2018苏州工业园区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http://s6/mw690/003m01Uszy7pitxC7Vr45&690


本教研主题的创意,来自区美术教研员沈兰老师,她认为,园区各学校有1万多名小学生,如何品读中国传统名作,是落实核心素养具体的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提升小学美术教师鉴赏教学能力,应该在课堂上下功夫,通过自主研究、团队教研、集体听评课的方式,促进全区美术教师教学

分类: 教师教育研究

作为基于教学实践研究,在新疆教育学院到近两天来,先后追踪魏瑞江老师和多位国培学员。所有的对话与文本整理出来,将课堂教学的细节一一呈现出来。

本次教学一大亮点在于,我和瑞江老师在成都双流机场短暂交谈中,已经预计到的困难、问题,立刻出现在课堂上,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现状。

http://s3/mw690/003m01Uszy7oRnNdCDw32&690
        课堂现场

 

论点1:不是发自儿童自主表达的线造形作业,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他们的造“形”能力发展,不是成人“造型能力”培养的必然路径。尊重孩子们的自主表达,是每一位能够称之为“美术教师”的人所必需遵守的为师原则。作为儿童的美术教师(专门对15周岁以下的学生实施教学的教师),此原则是可否成为真正美术教师的试金石!!!

再次点赞湖南朱文智老师的儿童画作业,是一种幸福的感受。这源自文智老师所在微信“朋友圈”发出的令人感动的儿童写生作业。但凡是小学、初中美术教师、以及校外美术工作室的所有从教者,都盼望着、期待着在自己教学的孩子们画板上出现精彩的线造形作业。

分类: 教育随笔

究竟何为艺术?里德先生在《透过艺术的教育》中,专门有一个章节论述。“‘艺术是什么?’很多睿智的人曾试图解答这个问题,但从未令每个人都感觉满意。艺术是像空气或土壤一样的东西,在我们周围各处,但我们却很少静下来加以思考。”[1]

在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约见沈金源教授。正值其正在上课,我与四川师大陶旭泉教授、李彦谨主任、北京大学附小贾继红等4位老师等

分类: 教育随笔

版画,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其益处太多、太多。作为基础教育中儿童美术活动的一个门类,儿童版画独有的体验性特征,无疑是最具表现力、感染力和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改善性的。
   
世界上两个创新意识超前的发达国家:德国、日本,其儿童版画教育开展的普及程度和深入水平领先全世界各国。儿童版画体验活动作为全面育人的基础工程,对这两个国家公民素养提升、创新意识养育做出极大贡献。
   
从幼儿阶段开始,儿童版画活动对孩子们身心成长所带来的改善与变化是,做事情的专注力,安静、专心、持续性、行事的秩序感、操作的规则性、吃苦耐劳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以及不间断地探究特性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儿童一生的影响,是其他儿童美术活动所无法同类比拟的。
   
儿童在版画体验活动过程,能够获得思维的严密性,可变化性(不确定性)、趋异性、想象力、探究性等,这对每一个体的身心养育效果特

分类: 教学探索

回答此问题,源自观摩两位深圳名教师的美术教学,源自和正高级教师、深圳罗湖区美术教研员陈勇老师的深入交流。

一、学习用某种方法解决问题

深圳红桂小学胡云老师执教《大鱼和小鱼》一课,是我多年来所看到的最好的一年级美术课。

由一个“土豆”形态的变化(图像辨识的问题情境),反复引导孩子们对点、线、面三种美术学科元素的认识、理解、应用,这是胡云老师重点明晰的教学设计,他引导深入、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