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转载

分类: 研究3:写作教学

   4月8日——10日,我有幸参加了2012年全国小学作文观摩会(会场设在唐师附小),会上主要展示了来自全国

标签:

转载

分类: 研究3:写作教学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课堂观察手册(试用版)》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教科信息处

2006年4月18日

※课堂观察

·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一种日常专业生活,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一种专业学习活动,旨在提供一些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议,从职业走向专业。

·一种合作研究活动,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从管理走向学术。

※课堂观察

·不是居高临下,不是行政活动;而是双方地位平等,是学术探讨活动,是非奖惩性的。

·不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是为了专业发展,是发展性的。

·不是为评价教学,面向过去;而是改进教学、追求内在价值,面向未来,是建设性的。

·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共同探讨,观察的收益是双

 中华语文网 名师 语文教育专家
直辖市: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华 北:

再谈东方文化

季羡林

 

最近一年多以来,我经常考虑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初步考虑的结果,已经写在《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那篇文章中。我的总看法是,从人类全部历史上来看,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目前流行全世界的西方文化并非从来如此,也绝不可能永远如此。这个想法后来又在几篇短文和几次发言中重申过,而且还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是,到了21世纪,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就将逐步让位于三十年河东的东方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期。

我对自己这个看法,虽然几经考虑,慎思明辨,深信不疑;但自知不是此道专家,提出这样的意见,似乎有点冒昧;说不好听的,就是有点近乎狂妄。因此,口头上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这样讲,心里有时未免有点打鼓,有点信心不足。

那么,为什么我又很自信地认为,到了21世纪西方文化就将让位于东方文化呢?我是从一种比较流行的、基本上为大家接受的看法出发的:东方的思维方式、东

东方文化的复兴

            ——试论季羡林先生的东方文化观


【原文出处】《中华文化论坛》
【原刊地名】成都
【原刊期号】2001

(2013-02-24 00:02)
标签:

评课

分类: 观察·思考·写作

评课的四个维度

张华

 

就像战例在战争研究中、案例在商业研究中的价值一样,课例在教学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课例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现实凭据,同时也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思考引线,从而避免了教学研究走向玄想或空谈。同时这种基于课例的教学研讨,尤其有助于教学活动的交流、碰撞与反思。

 

标签:

转载

分类: 深度阅读1:人文社科类

今天读张汝伦的《历史与实践》,看到一个有关康德命题的新的翻译:“概念无知觉则空,知觉无概念则盲”(参见张汝伦.历史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40)。这个翻译似乎对原文做了加工,属于“意译”,但它比其他的翻译更容易理解。

此前看到的邓晓芒的翻译是:“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

通知公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