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邵培仁
邵培仁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76
  • 关注人气:3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军事

文化

娱乐

空间站如何保持“四季如春”?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918.shtm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经历着几十年一遇的最强酷暑天。面对高温,在地球上的我们可以通过开空调解暑,太空中的中国空间站又是如何保持舒适的温度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揭秘中国空间站的热控系统如何让我们的太空家园“四季如春”。

太空环境:冰火两重天
中国空间站位于距离地面约400km的太空环境中,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在太阳光线直射下,空间站表面温度最高可达150以上,在背阳面,温度最低可达-100以下。在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太空环境中,为保证航天员能有一个适宜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站环境,就需要热控系统来实现温度的控制。

热控系统是保障空间站设备正常运行,以及航天员太空生活冷暖舒适的重要系统。热控系统就像我们地面上的空调系统,通过合理组织航天器内部和外部的热交换过程,使空间站各部位的温度始终处于任务所要求的范围内,为空间站设备正常工作和航天员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温度环境。
不同于以往的载人航
标签:

传播学

教育

文化

亚洲传播研究的新视界
邵培仁

亚洲在哪里,亚洲传播研究的根基、资源、立场和动力就在哪里! 
亚洲是地理的存在,也是文化的属性,而研究将使它的存在和属性更加突出和鲜明。聚 焦和研究作为地理区域和文化体系的亚洲,是亚洲传播理论研究的立足点、支撑点和出发点。 
在人类历史上,从公元前 500 年到 1500 年这千年之间,亚洲曾经是人类最早、最先进 的文明发源地,是世界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中心地带”,是一块充满凝聚力和创造力、 让世人无比羡慕的神圣空间,也是商品贸易、文化交流、思想汇聚和文明互鉴的“美丽花园”, 并且持续不断地向外部世界投射巨大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纵观亚洲交往传播史,儒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在这里产生、传承、创新, 并沿着亚洲陆上海上商路交流、扩散和传播;亚洲各国的货币及信用制度也成为亚洲打通通 往世界交往之路的桥梁、纽带和担保。具有东方特色的亚洲各国经历的朝代更迭、洗礼的国 家政治制度,丝绸、瓷器、玉石、盐等商品聚集和陆路、河运、海运发达的城市经济景观,书院教育、科举考试、
标签:

传播学

文化

教育

                    寻找亚洲:2010—2020年亚洲电影研究图谱——知识脉络、前沿热点与研究趋势
                                                            周颖  邵培仁
[摘 要]在 2010—2020 这十年的亚洲电影研究中,寻找亚洲成为海内外学者观照亚洲电影的普遍
线索。中国学者的亚洲电影研究具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轴,即亚洲电影主体性建构,海外学者的亚洲电
影研究则依循一条由异域奇观的他者想象向全球权力结构的文化博弈转变的轴线。学术话语体系则表
现为由旧有的中心—边缘结构向多元文化博弈演进,风靡的亚洲热潮与电影工业奇观是学术话语体系
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以理论旅行为根基的流动的历史话语建构将成为亚洲电影研究学术话语体系的新
去向。未来亚洲电影研究趋势或将涵盖疫情下亚洲电影的裂变与重生、旧概念的复兴与新解、学术集群
标签:

传播学

教育

文化

赵晓营:《迈向关系范式的媒介地理学——评邵培仁<媒介地理学新论>》,《东南传播》2022年第5期,第73-76页。
摘要:站在两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际遇,着眼传播研究深化的时代需求与未来走向,邵培仁教授新著《媒介地理学新论》展示了迈向关系范式的媒介地理学研究图景与实践价值。根基于communication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关系意涵,该书锚定媒介与地理互嵌的范畴共同体,重新发现元媒介意义上传播意蕴;以时空勾连中的“关系转向”立论,将媒介视为“天地人一体与延伸”的关系存在,搭建以“空间、时间、地方、景观、尺度”为核心关系轴的媒介地理学研究框架;以多学科范式的整体式视域融合建立媒介地理学学科范式,具象并回应“人类整体传播学”的问题空间;在天下文明观的坚守中彰显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的传播学旨趣,释放中华传播思想的科学性与时代性话语创新价值,激活人类实践研究与人类文明创新的媒介地理学想象力。

若要阅读原文,请到百度学术下载
标签:

传播学

文化

教育

 

一、邵培仁、姚锦云著:《华夏传播理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

 



购买:

【淘宝】https://m.tb.cn/h.fx5Vn4w?tk=r6XD2Jacyxx「华夏传播理论邵培仁浙江大学出版社正版图书现货」

 

标签:

传播学

文化

娱乐

邵培仁:《当新闻传播插上5G的翅膀》,《现代视听》2019年第3期“培仁新语专栏”,第86页。



当新闻传播插上5G的翅膀

邵培仁

标签:

传播学

文化

教育

舆论本土化研究的新视野

——评《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标签:

传播学

教育

文化

闫欢:《邵培仁教育传播理论与实践探索》,《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1期。


摘要 三十几年间有几十篇述评文章较为全面系统地呈现出作为传播学家的邵培仁教授在传播学及其若干分支研究领域的开创地位与卓越学术贡献。但对作为教育传播学家的邵培仁教授的相关研究却不多见,这与邵培仁教授所获教育传播殊荣及其学科教育共同体在国内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难相对应。从教育传播思想、教育传播规划、教材、课程、教育传播学家等五个方面对邵培仁教授的教育传播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系统性与历程性的梳理与归纳,尝试展现邵培仁及其所在学科教育共同体在教育传播理论与实践上的基本规律,以期对理解中国传播学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与理论的现实持续张力背后的影响因素有所助益。
关键词 邵培仁教授
标签:

传播学

教育

文化

周岩著:《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国传播学发展研究》,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21年。
本书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传播学知识图谱——中国传兴论文、专著、核心作者及其学术影响研究”(12JCXWO2YB)的最终成 果。


前言
中国传播学的正式引进与研究始于改革开放。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传播学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主要体现在:原创著作的创作出版,外国著作的译介出版,以及学术论文的发表,等等。这些学术成果如何进行统计,如何从这些学科数据中发掘学科发展的脉络与规律,从而勾勒出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历史图景?知识图谱方法作为知识可视化的重要手段,是计量学的前沿学术领域,不仅被应用于自然科学,也被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广泛应用。通过知识图谱的绘制,人们可以对量化数据进行简明、直观的认识和掌握。作为一种可视化技术,知识图谱的产生和应用建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这种方法本是当代西方主流社会
标签:

传播学

教育

文化

 

扎根基层、融合创新的社会沟通研究

——《沟通:社交网络时代的政府与民众》序

邵培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