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溪头荠菜花——翡翠白玉卷

标签:
荠菜豆皮辛弃疾春在溪头荠菜花翡翠白玉素菜 |
分类: 茹素之馨 |
不吃的话真是浪费了。
陌上柔桑破嫩芽,一个“破”字,形象地点出时间是早春,桑树刚吐芽,桑芽撑破树枝。诗人不用“抽”、“生”、“吐”,独用“破”,逼真地描述了桑芽蓬勃的长势,仿佛让人看见暗夜里嫩芽生长的整个动态过程。第二句说的是农人的蚕种也开始生出小蚕。
平冈细草鸣黄犊,在牛棚里关了一个冬天的小牛犊也趁早春出来撒欢了,所以不时鸣叫。下面一句“斜日寒林点暮鸦”,寒鸦,本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不过词人将二字分开,成了寒林点暮鸦,“点”字极有韵外之致。前一句说了“平冈”,说明一眼望去视野开阔,远处的落日、傍晚的树林,因为初春,树木还未亭亭如盖,不免给人寒凉之意,是为“寒林”,而隔得远,看不真切,所以用“点”字最宜。
青旗沽酒有人家,与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有相同的意境,但词人的心情是不同的,杜牧好比偶尔下田园体验乐趣,而辛弃疾则实实在在把自己当作“乡下人”,所以他才会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他认为城中的春天固然美好,桃李之花灿烂艳丽,却经不起风吹雨打,春天也如花般短暂,要说真正的春天,还是在溪边那一片荠菜花中。野菜生命力顽强,自然栉风沐雨也长势喜人,而乡野之间的春天,似乎也应了这些野花野草,而更加真实和长久。
从词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些隐喻,城中好比朝中,溪头即为在野,作者感到在满朝风雨中战战兢兢,不如在野舒闲自在。这也是很多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时纠结于“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之间的体现。不过辛弃疾算是比较明白的。
诗人写到了荠菜花,但荠菜开花也就不嫩了,不好吃,要吃还是吃未开花的。
~~~~~~~~~~~~~~
~~~~~~~
~~~~~~~
野菜除了单独吃,最适合的恐怕就是和豆制品一起入菜了,香干马兰头就是很好的例子,还有香椿拌豆腐,荠菜也不例外,似乎只有豆制品的清淡才能衬出野菜的自然风味,所以,兔子用了千张,北方叫豆皮。
原料:荠菜、豆皮两张(兔子用一张做了8个,视豆皮大小而定)
调料:盐、白糖、香油、熟芝麻
荠菜买回来要先择干净,如果是自己去田野里挑的,那就可以直接洗了。兔子买的这些荠菜有点脏,里面杂草很多,还掺了一些其他野菜,而且不知道是哪里采来的,有点不放心,所以光挑2斤多荠菜就花了一个多小时。这次用了一半不到,其他的焯完放进冰箱冷冻了,准备以后拿来做馅。
步骤:1. 荠菜择干净,摘去烂叶和黄叶,根部最好保留,因为根部营养最丰富。
6.
豆皮洗净,切成8厘米左右的正方形,在锅中汆熟,不要煮太久,容易破掉;捞出浸泡在冷开水中。
7. 取一块豆皮,均匀地抹上荠菜碎,两头留少许空隙,从一头卷起并卷紧;依次做好所有即可装盘。
哈哈,兔子爱吃草,野草更佳。
豆皮清爽,荠菜很香,香油可以少放点,免得盖掉荠菜的香味,细细嚼,还有芝麻的香味。

兔子要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