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俗又不瘦,天天笋烧肉。—— 腌笃鲜

标签:
腌笃鲜咸肉蹄膀五花肉猪蹄春笋东坡美食 |
分类: 诗词歌赋——酒菜面饭 |
腌笃鲜,三个字各有含义,腌指咸肉,可以是腌猪肉、腌蹄髈,还可以是火腿;笃是象声词,指汤在灶上小火慢炖时发出的“笃笃笃”的声音;鲜就是鲜肉和鲜笋,肉可以是五花肉、鲜蹄髈、排骨等,鲜笋则取初春时节春雨过后破土而出的嫩春笋。
这是一道江南菜,从春笋这一点上就能猜出来。据说原本是沪上本帮菜,后来江浙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也就流传开了。以前在家,每到春笋上市的季节,除了油焖笋,师傅做得最多的就是这一道。我偏爱油焖笋的糖醋口味,师傅爱喝汤,更喜欢烧咸肉炖笋,不过没有放鲜的猪肉,因此,那时候并不认识“腌笃鲜”这个菜名。后来在上海吃过一次,发现原来小时候吃的竟也是一道名菜了。
腌笃鲜的材料里面,鲜笋自不必说,用的是春笋,而非冬笋,前者的出笋期在春季,而后者是立秋前后由毛竹的地下茎侧芽发育而成的笋芽,从形体上来看,春笋相对细长,冬笋相对粗矮。窃以为,用冬笋炖的腌笃鲜算不上正宗。有的人家还会放些百叶结,我们叫千张结,但就腌笃鲜来说,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既可以提鲜又能吸油,还能保证汤的清爽,这是千张结做不到的。
除了春笋,就是一腌一鲜两种肉,前面说过,腌可以是咸肉也可以是咸蹄髈,还有用火腿的。个人觉得五花咸肉为上佳选择。现代饮食不光要吃得美味,还要吃得健康,蹄髈总是稍嫌油腻。另外,腌蹄髈腌制起来不容易,就不如咸肉好采;火腿比咸肉干燥,炖煮起来虽然更香,但口感未免有点柴,不过如果有咸肉加火腿,也不失为一种选择。鲜的一类,可以是五花肉、鲜蹄髈或者排骨,吃不了油腻的人一定会选排骨,蹄髈自是肥腻太多,个人觉得五花肉炖起来也缺少感觉,所以比蹄髈不肥又具备此种感觉的猪蹄应该是上上之选。所以这次也是就地取材,用了存货的咸肉,买了一只猪蹄,搭配起来,不肥不腻,香味十足。
东坡爱极了美食,也爱竹子,他曾写过《於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於潜是旧县名,在今浙江临安境内。於潜僧,名孜,字慧觉,出家于於潜县的丰国乡寂照寺。
此君: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此君即是竹子。
扬州鹤:据传说,有四人谈论平生最快意之事,一人希望多财,一人说宁愿骑鹤作神仙,另一人希望作扬州太守。最后一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意思是三者得兼。东坡此句意思也是说:若对着竹子还大嚼猪肉,岂不是太狂妄了?世间哪有扬州太守与骑鹤化仙两者得兼之事?既作风流太守就不可能成仙。同样的,赏竹雅士岂能对竹大嚼!后人就以“扬州鹤”来代表十全十美的,完全合乎理想的事物,也等于是奢望的代名词。
这首诗以五言为主,以议论为主。但由于适当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如“不可使居无竹”、“若对此君仍大嚼”等)以及赋的某些表现手法(如以对白方式发议论等),因而能于议论中见风采,议论中有波澜,议论中寓形象。苏轼极善于借题发挥,有丰富的联想力,能于平凡的题目中别出新意,吐语不凡,此诗即是一例。
不过爱吃的东坡更喜欢竹子的幼苗——笋,“不瘦又不俗,天天笋烧肉”也是他说的。曾想象从集市上提一只猪蹄,到山上去刨几棵春笋,在山下的茅屋旁点起火,用瓦罐烧一锅热水,再去屋檐下解一块咸肉,几样食材在露天的锅里笃笃地煮熟,撩起袖子就大快朵颐起来,窃以为竹笋这样吃才能真的称为“傍林鲜“!不过按照东坡的意思,不可在竹林旁吃哦~
~~~~~~~~~~~~~
~~~~~~
~~~~~~~
原料:春笋三棵、咸肉一块、猪蹄一只
配料:生姜、小葱葱白
调料:盐、黄酒
猪蹄请店家斩好了,咸肉是存货,色泽不是特别好,但保存得很好,没有异味,如果去超市买,不要买那种颜色很红的,有可能是加了色素的,兔子这块是兔妈妈出品
。
准备:
1. 笋去壳,切成滚刀块,入沸水焯,捞出过凉水备用。
2. 咸肉在沸水中汆烫,洗去表面的杂物,切片待用。
3. 猪蹄洗净斩成块,锅中放凉水,姜片,葱白,下猪蹄,等水沸后两分钟关火,洗去浮沫。
炖的过程:
1.
2.
3.
4.
腌笃鲜的原料很简单,不用任何调料,但讲究的是用小火“笃”,不能速成,功夫到了,汤自然成。
鲜、香、咸三味互相浸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鲜咸交融,肉绵笋脆,汤味醇厚。
尤其是汤,鲜而不浓,鲜而不腻,热汤入口,如酒入肠,身上微微的暖,口中微微的甜,鲜美得难以言状。
红肉白笋,你吃肉,我吃笋~
兔子要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