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苋菜饭郑板桥红苋菜美食 |
分类: 米面滋味 |

苋菜在我国种植很早,甲骨文中已有“苋”字。苋菜品种也很多,古人分白苋、赤苋、紫苋、五色苋等数种。此外,尚有人苋和马齿苋,统称六苋。据《本草纲目》说共有五种,马齿苋被排除在外。
现在我们常见的苋菜主要有绿苋、红苋和彩苋。宋代的药物学家苏颂曾说:“赤苋亦谓之花苋,茎叶深赤,根茎亦可糟藏,食之甚美,味辛。”按照对红苋的定义,我看来是没见过更没吃过的,但另外两种绿苋和彩苋倒是从小就吃得很多。绿苋素净,红苋妖娆。红苋菜炒起来,便渗出诱人的胭脂水。
有意思的是,我们把苋菜叫“花菜”,而那种应该被叫花菜的花椰菜倒是被叫成“菜花”。有一位江苏的同学,很喜欢吃苋菜,她告诉我,她们那里把苋菜叫“汉(取其音)菜”。关于这点,有一种没有得到考证的说法,说是与刘邦有关。
苋菜的烧法很是简单,像张爱玲描述的那样,热锅旺油,将拦腰切断的净菜,呲一声倒入就是,快速的翻炒,简直可以不用落盖。不过在热油时一定要煸些白色的蒜泥,“炒苋菜没蒜,不值得一炒!”这么想起来确实,小时候在家里吃的苋菜总会放些拍碎的蒜瓣,尤其吃彩苋时,红色汤汁最后把蒜也染成了胭脂色。现在想来,蒜和苋菜是搭的,苋菜源于野生的刺苋,味辛辣,蒜能去涩杀腥,加后可以去涩,还有蒜的香味。
印象中,从小吃的苋菜都是清炒,似乎张爱玲描述的这种做法确实最为经典。夹一筷子菜放在米饭上,饭粒一下就变得红润透亮,就连白瓷碗的边也如胭脂染过一般,甚是好看。让人体会什么叫真正的“秀色可餐”。据说,古时江南为学子准备的“状元饭”,就是把苋菜做的羹浇在米饭上,把饭染得通红,色香俱美。所以我觉得除了清炒之外,苋菜饭应该属首选了。
苋也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其性凉味甘,具清肝解毒,明目利咽,凉血散瘀等功效,所以李时珍将苋菜收入了《本草纲目》。常吃苋菜可增强体质,苋菜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所含的蛋白质比牛奶更能充分被人体吸收,所含胡萝卜素比茄果类高,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强身健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长寿菜”之称。苋菜还是减肥餐桌上的主角,常食可以减肥轻身,促进排毒,防止便秘。不过苋菜性寒凉,阴盛阳虚体质、脾虚者不宜食用。据传苋菜还不能与甲鱼同食,否则引起中毒,关于这一点,似乎也未得到验证。
苋菜的美味、营养和一抹“雁来红”使其成为历代文人歌咏的对象。杜甫曾对苋菜写到:“登于白玉盘,藉以如霞绮。苋也无所施,胡颜入筐篚。”不仅杜甫写过,陆游也对苋菜写过赞歌:“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苋红。何人万钱筋,一笑对西风。”清代的萧雄在《西疆杂述诗·园蔬》中也写到:“几畦蔬菜不成行,白韭者葱着意尝。萝菔儿情秋色老,蔓蔷缥贮隔年香。”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画绝,许多题画诗的字句也是妙绝。“白菜青盐苋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就是出自他手。这两句口感和色彩,都是信手拈来随意组合的。苋菜漉饭容颜深红,而属于那个时代微微泛青的盐,说明含杂质多,瓦壶煮雨水泡出菊花茶,最是所谓世俗生态。平和茶饭,敷色心思,品味之下,有着一种清宁的乡居生活的妥贴,很是让人向往。
~~~~~~~~~
~~~~~
~~~
苋菜饭墩
原料:红苋菜 100克、米饭一碗、火腿三片、奶酪一片
调料:盐、蒜两瓣、黑芝麻少许
步骤:
1.
2.
3.
4.
5.
看上去是不是让人很有食欲呢?

苋菜叶子好粉嫩啊~


兔子要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