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轻舟已过3300

(2017-08-25 22:38:35)
(一)
前两周,我说要开始保守了,因为今年投资的目标已经完成。(我的投资目标比大多人低,只是升级版的理财,不是炒股。所以远离杠杆,所以有股债平衡策略,所以有超长期复利策略,所以不愿意在股市上投入太多时间精力----虽然上面都做得不太好,但方向还是这样的)

(二)
前两天按照计划,卖出了一部分股票,让自己保持一点灵活性。但昨天中国太平中期业绩出来,股价直线大跌。我认为市场错得厉害(详见附录),就扑了一半的灵活性下去。今天早上想到应该会突破3300点,就把另外一半灵活性买了华泰H股和中国太平。

(三)
为什么认为会突破3300点呢?原因有三个。
最直接的原因是平安,太平,国寿的中报,都显示保险公司提高了股市的配置(虽然一些人认为保险公司不行,但保险公司这些年,还是从股市收割了几千亿的利润)。其次,是看到一些信源可靠的文章说,今年的经济面超预期。
第三,是下面这张图:


轻舟已过3300


这张图片很有意思,它的原意是告诉人们,要低买高卖,而不是相反。我通常也是这么看的
但这张图片,其实还告诉我们另外一个道理,冲箱体的顶部,一次两次三次,总是能冲过的。因为股市是长期向上的呀。经济增长迟早会带来公司盈利能力的增长,最终带动股指把原先的顶作为未来的底。
在前两个因素下,我想,3300点估值相对较低,那么,一次两次三次了,都跌不下去。那么,这次应该会过了。所以,早上又满仓了。收盘时看,早上买的股票,都几乎买到了最低价。全天算下来,今天买的都大升了4个点。

(四)
但这种操作,无论事后如何正确。但如果早上不是华泰H不是近期的低点,中国太平不是近期的低点。也许,我就不会买入。同时,不是因为买入量不算太大。那么,我也不会这样简单的操作。

我理想的投资是这样的,买入,持有,卖出。买入卖出细思细想,长期没心没肺不管其涨跌的持有,然后卖出。真正的收益来源于长线的重仓,而非这种短线的灵感和操作。(短线对注意力过度消耗,且即便有收益,也收益有限。)

(五)
下一段的任务,就是按照原有的计划,把仓位从满仓调整成8成,同时把注意力从股市的波动中抽出,把注意力从对投资没有帮助的交流中抽出。去寻找更有意义的事情: 投资标的和投资外更有意义的事情。

轻舟过了3300,自己的投资也该能够升级了。让自己的投资能力和资金一起复利增长。

=================================================================

附:招银国际研究报告《中国太平(00966):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 利润下滑》。

1H17经营业绩回顾。总保费及保单费收入同比增长21.4%,达港币1140亿元。寿险方面,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63.5%。财险方面,综合成本率为98.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净利润下滑23.5%,为港币23.7亿元,概因投资收益下降。自2016年末以来,集团内含价值增长13.6%。

新业务价值增长亮眼。2017上半年,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63.5%,达到港币81.2亿元。该增长主要得益于:(1)代理人队伍增长。自2016年末以来,个险代理人增长49.2%,达到39.1万人;(2)人均产能以及各项人力关键指标均显著提升。例如,绩优人力同比增长 39.0%;(3)新业务价值率增长27.7%,同升4.7个百分点。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长期保障型产品及健康险产品占比提升,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率增长34.6%,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举例而言,长期保障型产品首年保费达68亿港元,占首年保费的44.6%。我们相信,未来新业务价值将保持强劲增速,人力队伍建设以及寿险行业更加健康的竞争环境将促进太平人寿稳健增长。

太平财险:保费收入增长,承保利润提升。境内财产险业务方面,1H17以人民币计量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7.5%,高于行业平均3.6个百分点。商车费改以来,行业竞争加剧,该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渠道专业化体系建设。交叉销售,尤其是寿销产达到港币26亿元,相当于原保费收入的20.4%(去年同期为15.4%)。承保利润亦有所提升。综合成本率为98.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赔付率下降1.5个百分点,抵消了费用率的上升(0.7个百分点)。

投资收益跳水,部分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总投资收益同比下降10.6%,至人民币83.6亿元;其中,净投资收益(含利息及股息)增长18%,至人民币96.8亿元,抵消了已实现及未实现资本损失。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确认可供出售股票及基金减值损失11.3亿元港币(去年同期损失仅为港币3.1亿元)。管理层表示,该损失的确认是由于公司今年上半年调整、优化了权益类投资组合,以匹配其负债结构和长期战略。此举同时导致其他综合损益项下,可供出售证券约20亿港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我们认为,减值损失攀升是过渡性的,而刨除该因素后,损益表中总投资收益同比下降6.6%。资产配置方面,因收益率曲线上升,公司增加了债券资产权重,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总投资资产比相应地降至0.9%。

“精品战略”收获成效,估值吸引。我们认为,从寿险及财险业务的提升以及新业务价值的强劲增长来看,中国太平的“精品战略”收获成效。该势头未来很有可能持续。公司一贯采用保守的精算假设,如在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时,采用750 日国债移动平均而不加风险溢价;在下调内含价值投资收益率假设的同时保持折现率不变等。2017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内含价值为港币31.9元。目前,该公司股价相当于2017年上半年实际内含价值的0.75倍,低与行业平均。估值相对较低,具有吸引力。

附录:2017中期业绩会问答环节纪要

1. 太平人寿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3.4% ,由于快返年金新规等,管理层对未来新业务价值增长有何展望?

公司保费收入主要来源于代理人队伍增长以及人均产能增长。代理人队伍的学习能力与执行能力已从过往业绩中得到验证。此外,随着保监会加强监管,保险行业回归本源,保险产品回归保障,公司面对的是更加有利、更加健康的竞争态势。因此,公司有信心应对产品市场变化。

2. 太平集团净利润同比下降23.5% ,是否由于集团出售浮亏金融资产?

管理层出于对公司自身负债久期与市场的预判,对权益类组合的仓位、结构、品种等作出优化和调整,以使公司金融资产更有利于公司中长期价值成长。

3. 太平财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7.5% ,综合成本率98.8% ,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请问公司是如何做到在原保费收入增长的同时,综合成本率下降的?

一方面,公司致力于渠道专业化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公司坚持综合金融的销售策略,交叉销售渠道保费收入占比提升。商车费改以来,原保费收入的增长充分体现了公司销售投入及策略的有效性。控制成本方面,公司推进“降赔减损”工作,不断提升公司经营效益。

4. 管理层能否披露太平人寿剩余边际余额及释放额?以及对剩余边际的预期?

首先,由于各险企参数调整的不一致性,公司管理层对于剩余边际的业内横向比较以及历史纵向比较持谨慎态度。其次,就太平人寿而言,剩余边际增长与NBV增长、GWP增长呈高度正相关。过去5年,太平人寿剩余边际增长超过30%。由于人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绩优人力不断增长,相信公司剩余边际依旧能够保持高速增长。

5. 太平集团旗下既有保险业务,也有再保险业务,如何转移风险?

集团旗下再保险有两项功能:其一,承接再保险业务;其二,互通有无,将冗余的承保能力向不足之处转移。太平再一贯遵守保监会监管要求,且受到关联交易限制。

6. 管理层提到太平折现为率曲线即为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未考虑流动性风险溢价。未来保监会是否有可能同意保险行业折现率曲线?如此太平是否会释放相当一部分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保监会自3月以来连续发文,优化保险合同负债评估所适用折现率曲线。然而,由于各险企情况不同,统一折现率曲线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不排除未来太平调整流动性风险溢价的可能性。

7. 偿一代下,太平人寿1H2016 NBV Hkd5236mn ;偿二代下,太平人寿1H16 NBV Hkd4965mn 。我们看到统计口径变更后,多数保险公司NBV价值较变更前有所提升,为何太平人寿NBV略有下降?

统计口径的变更对NBV的影响大约为+10~20ppt;而投资收益率假设变更对NBV的影响大约为-10~20ppt,二者大致对冲。

8. 经过“ 三年再造”,公司管理层认为未来公司NBV是否仍会保持高增长 ?

“三年再造”的三年,是中国太平发掘长处、发现短板的三年,是太平自我挑战的三年;而之后“精品战略”的三年,则是中国太平扬长补短的三年。公司管理层的战略是一脉相承的。NBV 的强劲增长,源于过去六年的厚积薄发。公司有信心保持一如既往的强劲增长。

9. 太平人寿银保渠道期交保费占比 47.9% ,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请问是得益于何种产品的销售? 是否会有个险渠道代理人对这部分客户进行后续开发?

太平践行“精品战略”,关注银保队伍发展。银保期交大幅提升,且大部分为10年期及以上产品。对于银保渠道客户的深度开发,主要是由银保渠道内部财富团队进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