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投资渠道很少。其实不然,因为股债平衡这种观点是美国人提出来的,投资大师格雷厄姆也提过股票百分50,债券百分50的资产配置策略。简单说,就是普通人的投资也通常就是股票和债券两个渠道,在美国也一样。
(二)
有很多渠道是机构特有的,比如PE投资;有很多渠道一般人玩不好,比如外汇投资,黄金投资,期货投资。
绝大多数人会做的,就是银行理财。银行理财保本,又远高于存款利息。老人们在多年前也发现了国债是不错的理财方式,比银行定存高。这两年,余额宝的普及,让人们发现货币基金的好处,闲钱放在那里,比定存的利息高。有些比较关注投资的,还会买分级A,(有些会玩的人收益非常不错)还会买市场上的债券。还有些人(超过3000万)买了陆金所的产品,陆金所的产品平均每年有5-6。
还有信托,富人的投资品。收益更高。但门槛高。
(三)
国内的债券不发达,但由于有银行理财,分级A,陆金所产品等工具,所以,还是可以按照股债平衡的逻辑来配置自己的资产。
(四)
虽然我认为股票的投资价值很高,远高于其他品种。但我不会把钱都放在股市中,因为股市的最核心价值在于长期价值(中短期难以预测),当然,更不会加杠杆。我个人对股票的投资定位为理财,不是发财。
同样,虽然我目前仓位主要集中在保险(占仓位百分80),虽然我目前仓位有一半在中国平安,但未来来说,我的努力方向是多元的配置。有找到好的投资标的,会慢慢分散。做好配置。
(五)
有一个因素需求考虑,由于中国货币的超发,所以前些年我在股市的配置远远超过55配置。就像有人说的,如果实际货币每年贬值7个点,你拿6个点的债券型回报,就是亏的。
此外,目前仍然高配股市的一个原因是股市有摇新的福利。
目前来说,国内货币开始收缩,如果这是一个趋势,那么,当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怎么贬值的时候,当摇新没有福利的时候,合理的配置应该还是回到55配置。
(六)
股债平衡还有一个逻辑,就是它是动态平衡。
股票由于持续上涨,就应该卖出部分买入债券。
股票如果持续下跌,就应该卖出债券买入股票。
这个动态平衡的逻辑
符合巴菲特说的,别人贪婪我们恐惧;别人恐惧我们贪婪。
这个动态平衡的逻辑
就是我原先的观点,熊市尽量买,牛市逐步派发。
(七)
股债平衡,是资产配置下的大逻辑
不同人,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资产状况,不同的理财需求,
是需要量身定做的
刻舟求剑,再好的办法都会有偏差
所以,投资永远是个人的事情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前一篇:一季度中国太平飞速发展
后一篇:再谈股债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