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钢琴何时能够成为自信的源泉

(2010-12-03 12:19:41)
标签:

钢琴

学艺

亲子

育儿

自信

心理

                     文/安妮鲜花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annieflowerchina

 

   很久没有写安妮学琴的问题了,最近不断有博友问我是怎样考虑的。自从安妮对钢琴明显感觉到压力到现在一年的时间了,停顿中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其中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钢琴对孩子自信的影响。

 

    回顾安妮从5岁开始学琴,两年多的时间里收获颇丰。比如音准、乐感、节奏等等,都非常好。在加拿大的时候,合唱老师是专业老师,每次都让她领唱。不是因为嗓子好,是因为节奏准确。回国后上学,有的时候她回来会说,音乐课得了一个奖片。后来知道,音乐课的奖片很少,不是给表现好,而是给唱对的--也是一种比较专业的要求,很多时候她说只有她一个人得到了。

 

    但是学钢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时间和压力的问题。时间上来讲,她这个级别,要想练的好一些,每天要在2个小时左右,老师说这样才能达到80分以上的水平。而这些练习当中,最难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就是哈农这类手指练习,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难享受。不享受就变成了难受。

 

    回顾安妮练琴的这段时间,最开始对哈农是不知所云,那时候也奇怪,每次哈农都能过,所以她自己也不是太重视,但是每次弹的时候都不喜欢。后来,等到上车尔尼849之后,问题多了,老师觉得哈农还是功夫下的不够,加上当时要准备比赛,所以老师要求哈农翻倍。现在看,这个翻倍以及我们对此的错误理解造成了安妮的极大心理压力。

 

    对于哈农,因为之前每次老师指出的问题不多,所以宝爸陪着上课,但也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弹。后来,老师抠的细了,宝爸明白了,于是就想把老师说的正确的方法都告诉孩子。我们当时就以为,告诉孩子了孩子就能理解,理解了就能做到,能做到那不就不会有错误了。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对于孩子来讲,很多东西,他们未必能理解,理解了也不一定就能做到,更为可怕的是,当你指出他的错误的时候,孩子想的不是这个错误本身,她会觉得这个错误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是自己不好,所以脑子里就会胡思乱想,觉得自己不行,担心你是不是因为她的不行而不喜欢她。而这些,恰恰就造成了孩子的不自信,不自信之后,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因为缺乏安全感,又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刚看蒙妈的博文女儿钢琴进入新篇章也提到了蒙蒙因为钢琴而不自信的问题。通过我对孩子这一年来的观察,感觉钢琴以及所有的乐器确实是容易造成孩子的不自信,而这不自信最大的原因还在于,因为这些乐器的练习过程中需要家长的近距离长时间陪伴,所以如果家长对于孩子学琴过程中的一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正确处理的话,那必然会在亲子关系中体现出来,而这种体现又加剧了孩子的不自信。

 

    经过这段时间对学琴经历的反思,我的感觉是:学琴是必要的,尤其在6岁以前,孩子的辨音能力最强,钢琴能够让孩子的耳朵变得更灵敏,乐感更好。如果在这段最好的时间里学上几年钢琴,对于孩子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培养将非常有价值。

 

    但是钢琴是不是一定要按照专业的方式来学,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级别。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些年,我们这些家长的心态逐渐平和,但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多还是按照专业出成绩的方式来教,尤其是对于比较好的孩子,老师会很看重你,也希望你能通过参加比赛等来证明自己。

 

    如果说要比赛,那么国内外的老师教法上没什么区别。我以前的博文中说过,我所知道的温哥华的一些参加比赛的孩子,老师都是要求平常练习3个小时左右,比赛前都要7、8个小时。咱们还有一位博友在意大利,孩子现在也是在钢琴方面成效卓著,过些天就要和郎朗同台演出。这孩子的练琴经历也都一样。

 

    要说国内外的区别,那就是中国的老师一上来就按照专业的要求来做,所以孩子们大部分会觉得练琴比较痛苦,而国外的老师,对于要比赛的孩子是一套路子,普通孩子就是玩乐器、享受音乐,所以什么手型之类的也都不做要求。对于我来讲,感觉对孩子都有问题。第一种过于紧张,那么孩子必然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心理问题,这个时候,家长对于孩子心理方面的疏导就要重要得多,尤其是,老师也要能懂得孩子的心理,随时调整教学计划,让孩子练得有乐趣,有成就感。但是,对于老师,我觉得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遇到了是运气,如果真的遇不到,那就只能停止,因为硬来的话,最后受伤的是孩子。

 

    如果说,在去年最焦灼的状态下,我对安妮是否走专业还没有清醒的认识,那么到了现在,我感到很释然。不管孩子的天赋有多好,只要是想拿成绩,那就必须要付出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捷径可走。而这些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必然挤占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时间。一般来说,中国的孩子,学校的时间加上作业卡的就比较紧了,回家即使只用一个小时来练琴,那孩子的时间也会比较紧张,所以很多孩子因此就会挤占自由活动或者阅读的时间。

    而且,因为学琴本身就一直要处于一种被评价的状态,被评价本身就容易给孩子造成紧张和压力,加上自由活动的时间少了,所以对孩子的心理上必然有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心理上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的话,会引来非常多的问题。安妮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到现在,她的心理问题也没有完全的得到释放。这也是我回国后一直没有急于开始恢复她钢琴学习的原因。

 

    过去,我也和很多人有一样的想法,就是孩子在这方面学的快,那就快点学完,然后好有时间进行下一项。这个观点,最近我在群里还看到过。殊不知,这样的观点,是最危险的,往往会害了孩子。就比如安妮的钢琴,老师当时就说她的进度这么快,很快就可以弹什么什么了。但是我们都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当她上到一个更高的台阶之后,因为生理心理发育的问题,会觉得那个台阶有些难,但是一般这样的孩子又都比较要强,难也要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结果,孩子长期在高于自己所能承受的状态下生活,心理上会有非常大的压力,这也是不自信的源泉。这一点,不仅仅是学钢琴,体育类的甚至英语学习等等,都有这样的问题。从这一点上讲,快也许真的就害了孩子。

 

    而从钢琴学习的目的来看,现在大部分人都不想走专业,我也一样--过去我不确定是不是要走专业,是因为我还没看明白走专业付出的代价。当我看到王羽佳20几岁正当享受青春爱情的年龄,却要每3天一个商演,没有时间谈恋爱没有时间逛街,我感觉那样的人生确实也不是我希望女儿所拥有的。如果把钢琴仅仅当作是一种业余爱好,充其量不过是一门手艺,那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的剑八弩张。

 

    以前,中国学琴的人少,如果钢琴能考到一定级别,会成为很多录取的敲门砖,至少可以作为加分项目。但是近些年随着钢琴的普及,很少有人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而从国外的情况看,钢琴似乎成了亚裔孩子尤其是中国孩子的标签。各大学的招生考官说,如果你是亚裔,没有钢琴提琴之类的特长才是奇怪呢。

 

    既然从功利的角度证书没那么大的价值,那么琴还要不要学?对此,我和宝爸目前有不同的看法。他的看法是:学钢琴就是一件让人不自信的事,把大好时光都浪费在上面没什么价值。如果愿意,换一个简单的乐器就行了。而从我来讲,我觉得目前钢琴为她在音乐方面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如果她想继续她的音乐爱好,那么愿意继续钢琴也可以。毕竟年龄大了,自己去练琴,能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

 

    如果她希望尝试别的乐器,那换件乐器也未尝不可。前段时间,安妮一直对提琴有兴趣。但是我知道,提琴也是一件比较难的乐器。需要等她的心里真正准备好了,能接受挑战的时候再开始。至于说其他的乐器,能够在乐队占个位置的,这类应该是需要的。当然,这些都是需要她自己去选择的。我觉得,按照她目前在钢琴方面的基本功,不管她选择哪个乐器,想拿个级别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如果说进展不下去,不会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心理的问题。而心理的问题,只能看她自己,别人只能辅助无法替代。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对孩子成长有价值的一些能力。从前段时间孩子国内外环境转换后的一些情况看,更让我坚信内在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价值的。我觉得,在孩子8岁之前,对音乐和体育都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这个基础能够保证她再开始任何新项目都会比较容易上手,这也就足够了。毕竟我们也不需要太高的成果。

 

    所以,对于安妮今后的道路,不仅仅是钢琴,也包括体育项目的选择,甚至学习上的事情,我都决定放手,让她自己去选择。后面的结果如何,等着以后再来汇报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