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王陵之次妃墓

标签:
旅游随拍图片 |
1、
↑通往次妃墓
↓丫鬟坟 据卫辉府当地口碑相传,次妃墓旁的两个丫鬟坟,所葬的两个丫鬟是亲姐妹,系今卫辉城外顿坊店人氏。二姐妹家境贫穷,其父亲积劳成疾病故,遂“卖身葬父”。当时万历十九年,适逢赵妃娘娘收留了小姐妹俩于潞府,遂葬其父。
由于赵妃未育子女,待小姐妹俩犹如亲生,二姐妹更是视赵妃如生母。可谓主仆情深,胜似母女。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赵妃病逝,二姐妹痛不欲生,请求陪葬未果。故而茶饭不思,后服毒自尽,并留遗书请求阴间继续伺候赵妃娘娘。潞王就在次妃墓左右两侧修建了两个丫鬟坟,将姐妹俩厚葬。
3、
↓棂星门
为单间二柱无楼牌坊,通高9.5米,面阔8.7米;坊顶正中精雕大型火焰石碑,两侧刻日、月图案;柱顶置朝天吼蹲兽,二首相向仰天而卧;次间青石板正反两面阴文线刻百花图,雕刻精细,生动传神,是明代石刻中的精品之作。
4、
↓石五供 巨石而雕,是陵园中的祭祀器物。中间为香炉,通高3.8米,双耳三足,重檐钻尖顶;香炉两侧置花瓶一对,高2.65米,瓶身四周精雕花卉图案;花瓶两侧置烛台一对,高1.75米;五供后置石几供案,雕刻精美。
↓次妃墓
6、
↓正在修建的地宫通道
7、
↓祭碑
东西各一通,通高4.14米,其中碑首高1.06米,碑身高2.08米,碑趺高1米,四周精雕云龙戏珠图案。左侧碑乃为万历皇帝遣使所立,碑文详细记述了赵氏追封为次妃的缘由及对其生平贤淑的颂扬。
8、
↓祾恩殿遗址
俗称享殿,是祭祀的主要场所。面阔五间(33.2米),进深三间(13,5米),殿基高1.2米,是次妃墓中面积最大的建筑。该建筑毁于20世纪40年代新乡解放战争之时,现唯有基础尚存数个。
10、
↓万圣庵记碑
此碑立于清康熙五十年,博文详细记述了潞简王墓及次妃墓在明末清初的变迁详情和万圣庵创立始末,及清初年间对潞简王墓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缮。该碑是潞简王陵历史变迁的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11、
↓配殿遗址
该建筑为明代陵制,位于祾恩殿前东西两侧,现仅存配殿遗址各面阔20.6米,进深8.15米,殿基高0.62米。
12、
↓棱恩门
该建筑为单檐歇山顶式,面阔18.75米,进深6.74米,高3.4米,其中石窗四扇;门前置大型马尾疆蹅,面阔18.7米,高4米;中间嵌有云龙江山陛石图案,长9.5米,宽1.66米,其中正面龙首雕刻手法细腻,造型独特,气势威严,是陵园现存最为宽广高大的陛石。
13、
↓白石牌坊
进入城门内的建筑。
14、
↓次妃墓照壁、城门楼
次妃墓是一座独立的陵园,比肩而立于潞简王墓西140米处。墓主人赵妃,是潞王朱翊镠的次妃,生于隆庆四年(1570年),卒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享年31岁,无子嗣。
次妃赵氏原是潞王母亲孝定李太后的贴身丫鬟,因其美丽聪慧在潞王封藩时赐做潞王随封侍媵,生前深受潞王喜爱,死后更是超越规制。潞王不仅奏请万历皇帝追封其为次妃,更为其单独建置一座秦王规制的陵墓,同潞简王陵并肩而立,共枕一山,同蹬一水。这在中国皇家陵寝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康熙新乡县志》记载,称其为“营造谕制”。
次妃墓整体布局形制呈前后圆马蹄状,南北长258米,东西宽136米,四周城垣全部用青石垒砌而成,顶部置有墙帽。自南向北依次坐落着城门楼、白石牌坊、棱恩门、享殿遗址棂星门、五供、明楼、宝顶和地宫。其它主要建筑有厢房、梳妆台、配殿遗址、祭碑和丫鬟坟。陵园内特加设一道内城墙,使整个陵园更加规整严谨,独具匠心,富有纵深感和神秘感。依陵园祭碑记述推断,建成年代应在万历二十九年至万历三十年之间。
16、
↓通往潞王陵
20、
相关文图链接:
《潞简王陵》
《探寻朱敬鉁墓冢》
《再寻朱敬鉁墓冢》
《获嘉县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