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文的战争》:酷似陈忠和主演的成人电影

(2010-05-13 01:18:53)
标签:

马文的战争

叶兆言

陈忠和

成人电影

玉昆

娱乐

分类: 聊闲天,侃大片

《马文的战争》:酷似陈忠和主演的成人电影                          《马文的战争》:酷似陈忠和主演的成人电影

 

     《马文的战争》:酷似陈忠和主演的成人电影电影《马文的战争》改编自作家叶兆言的同名小说。叶兆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所谓新写实主义,主要就是对生活的白描式的叙述,不加判断和评论,让生活和细节本身说话。这类小说的文字常常有一种曾经沧海的味道,即便是本应让人大悲大喜之事,也被讲述得见怪不怪,波澜不惊,有多少人生的苦痛、悲凉和无可奈何就隐藏在那平静得近乎冷酷的叙述之中。

    《马文的战争》讲述的是现代人常见的与婚姻有关的一系列烦恼:婚姻的乏味、七年之痒、中年危机、婚外情、离婚、再婚、复婚……要在过去,中国人玩离婚、搞婚外情这东西总得是陈世美一类的“成功人士”的调调,最起码也得是西门庆这样的暴发户。可是叶兆言的这部《马文的战争》之所以可贵就在于,没有把婚外情简单地当作是一种富贵病,而是指出生活中这种事其实是不分贫富贵贱的,至少在现在的中国,离婚和婚外情的时尚早已经不是富人的专利了。小说中的马文是一个保安(电影中把他稍稍升了半格,开个小照相馆,半死不活的),妻子杨欣是一个在蓝领和白领阶层之间上下沉浮的人物,和杨欣搞婚外情的李义是个低级公务员,李义的姐姐李芹是个有钱的富婆,社会的高中低层全都有了,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全都离异。

    原作者似乎隐隐约约地想将这种社会普遍的离婚潮和国企职工下岗的大背景相联系,但又语焉不详。另一方面,很多情节的描述又显然是指向了性方面的原因。比如小说中李芹在和马文第一次上床时拿出一只特大号进口避孕套,那是她在第一次婚姻中和丈夫的司机偷情时用剩下的,显然这是暗示她的第一个丈夫在性生活方面并不能让她满意。社会转型期,财富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急剧变化,当然可能是造成婚姻中的男女双方不再“门当户对”的社会原因,而更普遍也更古老的主题却是性趣淡漠和性事难谐。只不过在禁忌盛行的年代,这种冷暖自知的事情只能以所谓“情感不和”、“没有共同语言”等来加以粉饰。

    影片中马文因妻子与人通奸而离婚,离婚后又与已和奸夫成婚的前妻暗渡陈仓,把对方曾经给他戴上的绿帽原封不动地送还一顶。这由通奸而离婚,又由通奸而复婚的怪圈,似乎在揭示一个特别无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的婚姻性爱真谛: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墙里开花墙外香一山总望一山高既得陇复望蜀老婆总是别人的好……

    《马文的战争》绝对是一部少儿不宜的成人电影。并不是说这里面的床戏有多露骨,而是里面有太多不适合少儿观看的镜头,比如过多的抽烟特写,比如马文带儿子穿过被拆掉两根铁条的围栏偷入公园放孔明灯,再比如影片中成人们的对话过多带有性隐寓的双关语,一方面这可能很写实,如果是成人观后自可会心一笑,但确实对爱摹仿的孩子会有不良的暗示作用。 

《马文的战争》:酷似陈忠和主演的成人电影    《马文的战争》:酷似陈忠和主演的成人电影
             成泰燊                                               陈忠和

 

    小说和电影中的马文都是一个艳福不浅,运气极好的人。电影到最后,马文和杨欣准备复婚,有人说实际上这不就是马文夫妇和李氏姐弟玩了一把“换偶游戏”吗?马文夫妇这样的玩法,会不会仅仅用假跳楼就能摆平别人,恐怕谁也不能保证。现实中我们听到看到的各种情杀之类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相比之下,原著的处理是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马文在前妻杨欣和富婆李芹之间左右为难,故事也至此戛然而止。

 

《马文的战争》:酷似陈忠和主演的成人电影


《马文的战争》:酷似陈忠和主演的成人电影




《马文的战争》:酷似陈忠和主演的成人电影



    电影中饰演杨欣的姜宏波和演李芹的王姬都是非常漂亮性感的女人,在现实中会不会有这么多漂亮女人喜欢马文这样一个保安(电影里升了半格开个小照相馆)?原著小说中曾暗示马文的长相还算清秀,不过电影的主演成泰燊实在看不出有这么大的魅力。不过从一开始,就觉得这张脸很面熟,但怎么也想不起来,直到影片快结束时才突然想起:怎么跟中国女排的主教练陈忠和这么像?特别是笑的时候,那种憨憨的又微微带些坏的样子。

    原来如此。

 

 

其他精彩博文:

袁腾飞给自己和组织都出了道难题

快拳叶问就是位超级按摩师

郁伯仁事件暴露了一个“四无群体”的真面目

《东风雨》背后的历史比电影还要精彩

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能有怎样的镇馆之宝?

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四次高峰

2010年一部最有品味的喜剧

永恒的心灵圣地,最震撼人心的藏区风光

《杜拉拉》是给现代中国作的一个大广告

中国应优先追索哪些流失的极品文物?                                   

《东风雨》奠定中国头号谍战巨星地位

清明忆父生平

睢宁大众信用评级野心过大

世博会历史上的六大经典雕塑

“蚁族”之说可以休矣

美国养老金亏空到底有多少?

围攻韦迪的足球名嘴们陷入了什么误区?

史上最壮观的考场

中国经济增长为什么必须达到8%?

和《阿凡达》叫板的奥斯卡强片《拆弹部队》

迁徙自由论争的不是自由是福利

历史上伤亡最惨烈的十大地震

冬奥会的辉煌中国男子汉应该感到汗颜

教育投入占GDP4%为何16年未能实现?

罕见的博客之家 和《阿凡达》叫板的奥斯卡强片《拆弹部队》

本届春晚的六大亮点和五大败笔

“气候”变化中国需要竺可桢式的科学家

扫赌打黑并不能带来中国足球的真正提升

上海高校为何自我殖民地化

五年以后的人们怎样看电视

宣誓能让中国式结婚神圣起来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