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拳叶问就是位超级按摩师
中国武师大败外国拳王的故事,活了这几十年来听得太多太多了,这类的电影也看了太多太多。从黄飞鸿、霍元甲、一直到陈真,从演陈真的李小龙,再到李小龙本人,现在又挖出李小龙的师傅叶问,一个个都是民族英雄,一代代都打败外国拳王。每次看了都很解气,直到年纪大了些,才慢慢明白那些故事基本都是编出来的。
霍元甲(黄元申饰)大战俄国大力士
中国人自秦汉以降,就已经是一个不大尚武的民族了,其间虽不时注入北方少数民族的雄健基因,但总体来说,是崇文的倾向越来越重。一两千年下来,民族体质的底子都已经慢慢褪化了,比如身高,据估计汉族人的身高直到现在还比不上秦代(有兵马俑和古尸骸为证)。
《猛龙过江》中李小龙击败空手道冠军
中国古代多有养生修身之道,却缺少体育锻炼的传统。古时候开平盛世的统治者,也往往不大喜欢民间强身习武的风气太重。更何况贪图享乐,好吃懒做本就是人的天性,君不见即便强健如八旗铁骑的后人也很快就被汉人的颓靡之风给同化了。
李连杰版霍元甲痛打外国拳王
到了近代,中国国势衰微,积贫积弱。现在看来,“积贫”的时间很可能并不算太长,也就一两百年,但是国民体质“积弱”的时间恐怕实在是不短,大概足有一两千年了。远的金辽满蒙屡屡横扫中原就不用提了,即便是和小日本比起来,大明朝的王牌军戚继光的部队也往往要两三个士兵才对付得了一个倭寇。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如要较起真考证起来,恐怕很多东西还来自西域和印度,比如著名的少林寺武术和气功、甚至包括中医中药中的很多原理和内容,现在看来很可能最早都来自印度(当然后来又加入了大量本土化的创造)。
痛打洋拳王的重任这回落在《叶问》身上
众所周知,中国的武术,虽从军事格斗技术中演化而来。但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已经走上远离竞技实战的道路:重招式,重套路,重艺术性,重美感,重气韵,重养性。而实战性较强的部分,又主要是一些反关节、插眼掏裆之类的阴招,登不得体育竞技的大雅之台。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中国武术的最大舞台并非奥运竞技,而是功夫电影,这和中国功夫相对招式繁多,动作富于美感,表演性极强有着直接的关系。
中国近代不但屡受外敌入侵,备受欺凌,在人种的体力和精神上也难与列强争锋。“东亚病夫”虽主要意指社会制度积弊缠身,但是用于形容民族体格孱弱精神痿靡也大致不错。因此,近代以来国人梦想的图强之道,从来就隐含强国和强种两层意义。正所谓缺什么,就梦什么。中国社会缺少正义伸张,于是各种武侠文化就大行其道;中国人屡屡被外国人打败,于是就幻想在擂台上靠传奇的中国功夫痛扁洋人。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中国功夫打败外国拳王的电影久演不衰的秘密。
《叶问》第一集里,叶问一个人打十个日本武士,第二集又打倒了英国拳王(一般这类电影都会抬高对手的级别和身份,比如拳王、第一高手、超级无敌大力士什么的,以便突显战胜他们的价值),如果以后有第三集,大概要教训美国拳王了。叶问招牌式的超级快拳,在我看来,就象是一位顶级按摩师的捶背功夫,把进影院的每一位中国人都伺候得舒舒服服。不仅如此,电影还安排了叶问在打倒英国拳王后,面对一干英国观众发表了关于人格平等,应该相互尊重的演说,获得英国人的热烈鼓掌(可笑的是,如此虚假的设计竟然让大多数影评人觉得很得体,相反同样是具有民族主义情绪的《东风雨》中,完全符合历史真实的信仰自白却受到很多质疑)。中国功夫式的精神胜利法发展到《叶问2》这里,算是登峰造极了吧。
而现实世界中,真正的强者,还是那些在功夫电影里被我们打败了的民族。有时候我在想,什么时候,外国的电影里老是拍他们的民族英雄如何痛打中国功夫的高手了,什么时候才是中国真的已经强大了。

本期节目嘉宾:著名媒体评论员司马平邦
收听本期《博闻天下》: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401&start=2010050416000(从25分钟开始)
其他精彩博文:
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能有怎样的镇馆之宝?
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四次高峰
《杜拉拉》是给现代中国作的一个大广告
中国应优先追索哪些流失的极品文物?
睢宁大众信用评级野心过大
“蚁族”之说可以休矣
美国养老金亏空到底有多少?
围攻韦迪的足球名嘴们陷入了什么误区?
中国经济增长为什么必须达到8%?
历史上伤亡最惨烈的十大地震
罕见的博客之家

本届春晚的六大亮点和五大败笔
“气候”变化中国需要竺可桢式的科学家
扫赌打黑并不能带来中国足球的真正提升
上海高校为何自我殖民地化
五年以后的人们怎样看电视
宣誓能让中国式结婚神圣起来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