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逛祗园风情街花见小路

标签:
日本京都府花见小路游记旅游 |
分类: 全球通·亚洲篇 |
京都具有浓郁的日本风情,是日本人心灵的故乡。它是日本纺织物、陶瓷器、漆器、染织物等传统工艺品的产地。同时,它又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被称为“真正的日本”。我们在京都旅游的时间只有半天,而后匆匆去大阪了。
京都又是“中国化”极深的城市,我们在街头许多店铺的门牌上看见了大量的汉字。由于受到中国的影响,我国的洛阳和西安在历史上多次成为都城,最初京都就是在仿照我国洛阳和西安的建设,西侧的右京仿自长安,因此称为“长安”,东侧的左京仿自洛阳,城市内各地区至今仍留有洛中、洛西、洛南、洛北等称呼。
作为八阪神社的门前街道发展起来的祗园风情街是日本规格最高的繁华街,讲到京都就会联想到祗园,可以说是代表性的地区。我对祗园的第一认识来自于章子怡、巩俐主演的电影《艺妓回忆录》,她们饰演的艺妓就是在祗园发展起来的。
花见小路通街道是京都祗园街正中南北走向的一条保持了历史风貌的著名街道。至今仍有十数位艺妓教师进行传统茶道、花道、古琴、雅乐、狂言、舞妓的京舞、文乐等培训。特别是四条通南到建仁寺一带古香古色、竹篱红墙的茶屋、高级餐馆料亭鳞次栉比,店头悬挂的标有“舞妓”的小红灯笼示意店内的歌舞陪客服务,令整条街充满了浓郁的花街柳巷情趣。
据说祗园每年夏天都要举办祗园祭,它是八坂神社的祭礼,起源于9世纪末,为了祈求驱逐瘟疫。每年7月16日夜晚,京都的旧式家庭在屋檐下挂着神灯、青帘、铺上席子、装饰鲜花,竖起屏风。用矛装饰的彩车上,灯火通明,演奏着祗园乐曲。17日绚丽多彩的矛彩车的巡回,使节日气氛达到高潮。
在祗园道路的两旁是格子窗,大街的格调与舞妓的风采十分相称,街上排列着销售发簪、香和日式服装装饰物品等京都特有的商店,而在日式建筑中也有许多可品尝中式菜和意式菜等的餐馆,这也是祗园的另一个魅力。既继承了传统,又不断接受新事物的祗园受到人们的喜爱。
花见小路街道两旁是纵横方向能通风的用细细的方材建成的格子窗,整条街的格调是复古的,典型的日式风格。被经年累月的人来人往磨到光可鉴人的石板路边排列着小小的木制居酒屋、老饭馆以及艺伎居住的传统木屋。
白日里,这些街巷安静空落,没有行人,两边的门窗紧闭,夜幕降临时,居酒屋外的纸灯笼便点亮了狭小街道的混浊空气,三弦的音乐和轻盈的咯咯笑声从竹帘背后走漏出来,深寂黑色的夜,屋内是厚白的粉妆、华丽的和服、娇艳的头饰、舒缓的舞姿,灯火下,是梦幻般的凄美。
舞妓,也称京都舞女,是以轻歌曼舞娱乐观客的传统演艺群体。身着传统日本和服,脚穿高跟木屐,脸和脖颈都以白粉厚抹。与之相映的是京都艺妓,她们都是日本京都文化中,亮丽明艳的人文奇景异观。只不过,京都的舞女和艺妓,有很大区别。二战前,很多家境贫困的女孩,从5岁或10岁开始从师学艺,12岁或15岁左右出师为舞女,然后再边演边学艺,学日本传统舞蹈,学三味线琴,学京都方言。到20岁时转为艺妓。
在花见小路的深处有一个寺院,恰逢一对日本新人在拍婚照,看来此处是年轻人拍婚照的好据点。
里面的寺院也未记得名字,后来看看地图好像是建仁寺。因时间不多,且天又开始下起下雨,寺院内只是拍照留着回家再去品味了。
附上海龙公的全球通之亚洲足迹:
【越南】
【韩国】
【日本】
【日本】幕张名品城购物没意思
【日本】大年初一拜东京浅草寺
【日本】浅草寺逛门前町商业街
【日本】箱根大涌谷品尝黑玉子
【马来西亚】
【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