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敢对孩子的争权战争说不?

(2011-07-28 07:09:03)
标签:

权利

界线

父母教育

家庭教育

孩子心理

育儿技巧

儿童教育

育儿

分类: 父母教育

  一个孩子,有没有界线,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句俗话说“三岁看老”,这就是说3岁左右的孩子,有没有界线。如果孩子有界线,其以后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做事业会比较有原则的。而对于幼儿的界线问题,我已经写过许多的文章,也说了许多的具体方法,今天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具体可参看《给孩子立界线从小事做起》、《巧立孩子界线的十条军规》等。

  

  有趣的是,许多父母说孩子问题的时候,归纳起来,却都是界线的问题,比如我写的《4岁孩子为吃冰激凌学会赊账》,就是一个典型的孩子界线问题。按照这个逻辑,我井中月仔细想了想,恐怕问题的根源还是在父母身上,就是说父母自己没有界线,也不敢对自己的孩子说“不”!实际上,这就是孩子发起的一场争权战争,战场上是赢家说了算。

  

  为了更好的说明,我举几个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大家可以看一下,到底是谁导致情况的持续发生:

  

  例1:孩子和你到商场,看见某件东西,非要不可,不给就大哭,而且打滚、打人。你无奈地说:“你这个孩子太无理了!”

  例2:孩子在外面抢东西、打人,你让孩子道歉,但孩子不理你,你怕孩子哭闹,自嘲地说:“这个孩子太调皮了!”

  例3:孩子吃饭时,把最好吃的菜拼命往碗里夹,你边把盘子放的离孩子近些,边说:“你这样不礼貌,给爸爸妈妈留一点!”

  例4:孩子吃饭时玩,你说“不吃晚上没有了”,可孩子到晚上说饿了,你说没有了,然后孩子哭闹,最后你又给了食物。

  例5:……

  

  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无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常”的理由。针对孩子这些“不正常”表现,就需要对孩子进行约束,一定是来自给孩子立的界线。当然,立界线需要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具体可以参看《巧立孩子界线的十条军规》)。如果处理得好,会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这也是父母跟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父母就是在不伤害孩子的自尊的情况下,达到“管教”目的。

  

  而正确的处理方法,许多家长也都知道,就是要用心倾听、认同孩子情绪,方法可参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倾听开始》、《与孩子共情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孩子明白,其合理要求父母会主动满足,而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则“温和而坚持”地不能满足,那么撒野就不会有。所以,孩子性格一方面是天生的,另一方面是父母给的,而习惯,则全部是父母“示范”和惯出来的。

  

  但现在问题就出来了,既然许多家长都知道正确的方法,可为什么父母不敢对自己的孩子说“不”?我井中月认为,产生这样的问题,很大原因是父母的纵容。在父母以“爱”名义的纵容过程中,孩子充分利用哭闹作为武器,甚至是采用一些例如打人、打滚、“绝食”等“歪门左道”的方法,非常聪明地“要挟、控制”家长!父母在“舍不得”情结和“偷懒”解决烦人的哭闹情况下,心甘情愿地“被迫”妥协和屈从,实际辈分也比孩子低了。

  

  这种父母在家庭没有位阶、自甘降级的现象,直接导致父母没有界线了,对孩子而言就是进一步纵容了。在儿童教育中,非常避讳的是位阶倒错,即父母没有父母的威信。如果你没有威信,等于自己没有界线,这样的结果是你的孩子一定没有界线。所以,父母没有正确的对待孩子的第一次过分的要求,孩子就会经常地使用这“制胜”的法宝。当孩子屡试不爽,并养成习惯,想改就很困难了。

  

  从父母的角度看,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无外乎是这几点:首先,感觉孩子年龄还小,不需要那么强硬,长大了就好了,妥协一下也没有什么问题;其次,父母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不对,可当着外人时,为了维护自己面子,或不愿意看到自己教育的缺陷,反而不能正确处理冲突和矛盾;第三,父母“死”读了太多的育儿书籍,情景一变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为了解决当前问题只好妥协。

  

  从孩子的认知上看,由于孩子对事物的正确与否的认识,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决定,当孩子遇到挫折或是不满足的时候,很自然的就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有时候甚至是打人、“绝食”。但无论他们闹得多么厉害,家长都应该理解,孩子不仅仅希望得到你的反应,也是一种释放自己情绪的方式,更是一种试探和权力争夺。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孩子的年龄、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控制能力也是有关的。

  

  所以,当孩子发起的一场争权战争,父母是没有理由退缩的。你想,在战场上,退缩就是失败,别再文绉绉地说“转进”。另外,在战争中,只有敌我关系,如果父母被“爱”蒙住了眼睛,不敢或不知道怎么对自己无理取闹的孩子说“不”,这场战争的输赢基本已定。而孩子,不仅获得了权力,也同时通过实践得到的“真知”:哭闹等方法是“上古神兵”!

  

  对于此,我井中月认为,对3-5岁的孩子说“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此时孩子对“不”的反应,最多是哭闹、赖皮。若进入童年期,则就不会这样简单了。当然,你在给孩子立界线的时候,必须针对每个孩子具体情况,准确判断什么是不合理要求。这即不过分限制孩子,也能使孩子的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父母必须是家庭统治者,对孩子不合理要求,需要温和而坚持地说“不”。这即保证孩子的成长安全,也是孩子明白、内化界线的前提。

  

  最后,我井中月也想说一下,现在的父母比较喜欢走极端,当遇到孩子因愿望被拒而哭闹时,有一些父母也会采用非常强硬的说“不”方法,如打骂、训斥、威胁等处理方法,这是不太合适的。你可能知道需要给孩子界线,但是比较缺乏耐心,而孩子迫于压力,可能会停止哭闹,但未来性格会极度扭曲。另外,你采取转移注意力、交易、欺骗、冷漠处理等等方法,孩子也会学会这些“技能”。(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父母教育:

  《想做“好妈妈”请先检视自己》          《孩子遇到凶恶的老师怎么办?

   《这样的算术,不学也罢》                       《听话的孩子不可能成为领袖

 

  本周儿童教育测试:《实战模拟:当孩子害怕一件东西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