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井中月
井中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250
  • 关注人气:3,7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孩子立界线从小事做起

(2011-06-02 07:11:51)
标签:

口香糖

界线

儿童教育

父母教育

温和而坚持

亲子关系

育儿

分类: 儿童教育实战攻略

  按:本文是《巧立孩子界线的十条军规》的续篇,也是操作层的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不久,我比较详细的说了给孩子立界线的事情,主要说明孩子的“界线”都是什么。但是,总有父母还是希望我能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其实我最怕给大家说“术”,也本不想写此文。因为在儿童教育中,需要因材施教,同时要根据当时的情境来,随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否则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我思考了许久,感觉自己的道行还不够深厚,生怕说自己的“术”,把大家给耽误了。最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我虽然不说具体的“术”,但还是可以给各位朋友指一条路的,至于具体的操作,各位朋友可以根据我说的,去尝试性的实践。于是,有了本文的“诞生”。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这样一件事:在新加坡,你基本是买不到口香糖的,为什么?因为新加坡从1992年开始,严禁进口和出售口香糖的!对此,我简单介绍一下:

  

  1992年以前,新加坡和许多城市一样,饱受口香糖的“摧残”,不仅给环境造成了污染,还增加了清扫工作增加了难度。各种宣传都没有任何的效果。某日,有人恶意的用口香糖破坏地铁的门,导致地铁停运数小时。于是,李光耀以此为借口,出面温和地要求市民自觉维护城市卫生和公共设施,如果一周之后,还是没有改变的话,政府将出台相关的严厉限制法令。

  

  新加坡人听到这些,都认为最多是抓住了罚,可你能抓的到我?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大家都不以为然,且没有任何改变的时候,李光耀下令在新加坡境内,全面实施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口香糖。对于走私口香糖,将被处以一年的监禁和最高达一万美元的罚款。所以,尽管吃口香糖并不犯法,但由于口香糖成为一种稀罕物,新加坡人也就习惯了没有口香糖的生活。

  

  新加坡政府向来是有令必行的,尽管禁止口香糖进口、生产、销售的法令遭到西方舆论的批评和嘲笑,但新加坡政府初衷不改。得益于此,新加坡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卫生清洁的城市国家。同时,这也生产另外的一个好处,当新加坡政府再次发布一个规定的时候,没有人不相信,也没有人敢不执行了。

  

  直到2004年5月,由于美国政府以自由贸易为借口,施加了压力,最终新加坡做出让步,但规定只能在药店出售“有治疗作用的口香糖”,但要持身份证登记方可购买,销售地点仅限于药店。可是,新加坡的街道清洁工现在开始抱怨,人们嚼完后吐出的残胶,又弄脏了干净的街道。

  

  这个口香糖禁令,我就介绍到这里,大家看明白没有?其实,这就是一个立“界线”的标准例子!来,让我井中月给大家标准化一下:

  ● 市民做了许多不好的事情,有“不良”行为;

  ● 有一天,由小“不良”行为引发了一个恶劣的事故;

  ● 新加坡政府温和地希望市民改进,并给出一周的宽限期;

  ● 市民不以为意,继续“不良”行为;

  ● 新加坡政府出台禁令,从根源上禁止;

  ● 市民没有道具而无法实施“不良”行为,同时违禁会有重罚;

  ● 各种反对意见出现,新加坡政府坚持,令行禁止,禁令得到贯彻;

  ● 市民习惯没有“不良”行为的生活;

  ● 新加坡政府发布新的规定,市民接受并遵守;

  ● 迫于压力,新加坡政府修改规定,导致市民“旧病重发”。

  

  如果你看明白我的归纳,下文也就基本不需要看了,呵呵。

  

  好了,我总算要说到给孩子立界线的操作层面了。其实,上面我已经在说了,大家自己把上面的归纳换几个词,你想要的结果,自然也就出来了。这里,您也就允许偷一个懒,我也不占用大量的篇幅了,呵呵。

  

  孩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不良”行为出现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又可以遵守一些规则,而这些习惯的培养,除了你的示范作用以外,更多的是靠“界线”来完成的了。对于操作层面,为了大家更清晰的理解,我井中月再重点说几点,这是大家操作的前提:

  

  第一,在孩子立界线的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亲情连结。这是非常重要,具体的内容我已经有相关文章解释了,请大家参看《良好亲子关系的判断标准》。

  

  第二,第一次立界线,一定要从小事入手,越具体越好,但这种“小事”又不是特别让孩子关注的,且孩子是一定你做到的。比如,你定吃糖的界线,可能就不好,因为孩子不容易控制自己。但你要求吃饭前必须洗手,这是孩子可以做到的。

  

  第三,执行界线,一定要有缓冲期,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第四,最初的界线,不要制定“惩罚”,如果孩子不做,你就温和而坚持地说“不可以”。

  

  第五,如果你宣布了界线,就一定要执行到底,同时也要约束自己。这种情况在第一次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做到,你的孩子的界线,是相当不容易建立起来的。

  

  第六,界线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不能在后期把前期的界线否定。否则孩子会非常清楚,你不是有令必行的,你有很大的“协调”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政府,迫于压力开了口子,结果导致旧病复发,可惜!(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儿童教育实战攻略:

  《如何识破孩子的身体语言》      《“磨蹭”后面隐藏的大秘密

  《戏说家长的11类不合理信念》      《我是如何培养孩子领导力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