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作学习的本质与特点

(2018-04-29 19:00:05)
标签:

高效课堂

合作学习

梁恕俭

本质特点

相关概念

分类: 高效课堂
合作学习的本质与特点

第一章  本质与特点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本质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两个人要到达同一个地方,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好在瞎子是强壮的,瘸子的眼睛是好的,所以瞎子和瘸子一拍即合,瞎子背起瘸子,瘸子指引着瞎子,两个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共同的目标是产生合作意识的基础。寓言里的瞎子和瘸子想要快速安全到达同一个地方,这是他们的共同目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中每类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学生才知道需要做什么。

   彼此的互补性是达成合作意向的强烈需要。瞎子和瘸子都清楚自己的缺陷,一个看不见,一个走路有障碍,但也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一个能看,一个健走。想要快速安全到达目的地,只有进行优势互补,这使得他们的合作意向比正常人要强很多。我们在合作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也要能看到他人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具体的小组学习合作中,擅长书写的就多书写,擅长朗诵的就多朗诵,擅长绘画的就多绘画,小组内成员各发挥所长,合作学习就能产生最佳效果。

   合理分工和正确的方法指导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现实行为。瞎子和瘸子的合作,如果让瘸子背着瞎子跑,结果大相径庭。所以有了共同的目标和明白彼此的长短后,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方法指导。在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组长和组内的科代表都具备这种分工和学法指导意识,才能使合作学习由意识变成有效的行为方式,并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同时目标的实现又会使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总之,合作的价值是共享和互补,学生因共同目标而产生合作意识,因互补需要而强化合作意识,因合理分工和正确方法指导而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行动。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逊兄弟认为,有5个要素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

   (1)积极的相互依赖。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应知道他们不仅要为其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负责,他们彼此需要“荣辱与共”。具体而言,积极的相互依赖主要涉及积极的目标互赖、积极的奖励互赖、积极的角色互赖、积极的资料互赖、积极的身份互赖、积极的外部对手互赖、积极的想象互赖、积极的环境互赖等八个方面。其中,前五种互赖是主要的。

   (2)面对面的相互促进。学生之间有机会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和相互激励,只有通过彼此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所希望的合作效果,如产生合作性的认知活动(解决问题,讨论概念,阐明知识间的联系),产生社会性规范和影响(承担责任,相互启发和促进等)。通过言语和非言语反应对彼此的学习表现提供反馈,有机会迫使缺乏学习动机的同伴参与学习,相互了解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3)负起个人责任。每个组员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为了落实个体责任,每个组员的作业必须受到评估,并且,其结果要返回到个体组员。小组成员们必须知道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谁最需要帮助、支持和鼓励,并保证不能有人“搭便车”。

   (4)具备社交技能,这是小组合作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为了协调各种关系,达成共同的目标,学生必须做到:彼此认可和信任;彼此进行互惠的交流;彼此接纳和支持;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组员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学会共同的活动方式,建立并维持组员间的相互信任,以及有效解决组内冲突等。教师必须教学生一些社交技能,以帮助他们进行高效合作。

   (5)小组自加工,亦称“小组自评”,指小组成员对小组在某一活动时期内,哪些组员的活动有益和无益、哪些活动可以继续或需要改进的一种反思。小组自加工的作用在于:利于组员维持彼此之间的良好工作关系;便于组员学习合作技能;增进组员对自己参与情况的了解;促进组员在元认知水平上思维;强化组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的成功。

   

   三、合作学习的主要类型

   合作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讨论分享”“组间对抗”等。

   (1)师生合作

   师生合作是在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情况下,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师生合作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它也仍然是学校人际中最基本的方面。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欣赏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目前,大多课堂教学是这种状况。

   (2)生生合作

   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互助的弊端,注重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构建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通过科学的分组,小组内成员角色的确定,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创设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学习的氛围,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合作学习,其最大的市场便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形式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最佳方式,既可以让学生精诚团结,共同扫除学习上的拦路虎,又能让学生互通有无。比如说,学生甲有一种思想,学生乙也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后各有两种思想,这种交换就是合作,这种合作让双方都能很直接很迅速地接受新的信息。课堂上,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提问,互相检查,共同研究,总体实施“兵教兵”“兵练兵”的教学策略,展开和谐竞争、互动合作。因而,生生合作方式已成为目前课堂上的主流。

   (3)“独”而后“合”

   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人人参与、竞争合作的课堂,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并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有的课上,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是肤浅的、片面的。生生之间的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没有独学的深入就没有合学的必要。

   (4)组间对抗

   合作学习除了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一般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全面合作外,还应该包括组与组、班与班之间的团队合作。这种合作其实质是引导竞争,因为人的攀比欲望是天生的,竞争状态有利于学习。让老虎和狮子对决,让骏马和雄鹿赛跑;让野猪和笨熊摔跤,让凶狗和弱狼较量。还要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对手只有他自己。

   

   四、合作学习的概念关联

   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倡导的主要理念,三者什么关系呢?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为三种学习方式,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自主学习强调个体独立、主动、自觉、自我负责的学习,强调对学习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与被动学习是相对的。探究学习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发现的方式来习得知识和技能,它与接受学习是相对的。合作学习强调以学习小组为依托,以群体的分工协作为特征来进行学习,它与独立学习相对。三种学习形式强调不同的侧重点,反映了三种不同的学习价值取向。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其自主地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探究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为其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的思维产品奠定基础;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为其在社会性的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做准备。

   三种学习方式之间又存在内在的联系。首先,自主学习需要探究与合作。在个体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就需要经过独立探究来解决;当自己经过探究尚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当被求助者也不能解答该问题时,可能就需要分工协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其次,探究学习也离不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从组织形式上看,探究学习有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之分。个人从事探究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动机,而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主动做出监控和调节,对自己的探究结果做出总结和评价。集体进行的探究学习本身就是合作学习过程。集体开展探究学习经常需要成立课题组,需要课题组的成员分工协作,各展所长,交流研讨,共同把问题解决,共享研究成果。第三,合作学习也需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要各负其责,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问题,如果个体经过独立探究不足以解决问题,就要与小组成员共同探究来解决,这又属于集体的探究学习。

   概言之,上述三种学习方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认为,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这三种学习方式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关系。如果本着充分利用三种学习方式的优势、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而寻求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搭配的话,首先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就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至把问题解决。

   

梁恕俭推荐:《合作学习》前言与目录   本质与特点   形成与发展   理念与模式

           《高效课堂100问》  问题与对策   指导与评价   差异与案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