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怡菜谱新书大师家常菜 |
分类: 厨房一角 |
那什么,这“本”“丑媳妇儿”先拉出来给你们这些“公婆”看下,然后呢,“她”是死是活,就爱咋咋地了。
关于这“媳妇儿”为什么要叫《跟大师学做家常菜》,我在下面,也就是这本书的前言中写得一清二楚。在这里,就不废话了。
这次的新书不再签售,原因有二:
1)3月份在西单见了,7月份在西单见了。这回,再要让你看见我,就算你不烦我,我自己个儿也烦死自己个儿了。
2)也是最重要的原因:12月了,天冷儿了,风大了,不愿意再让同志们跑出来一趟了。否则的话,你来了,我于心不忍,你不来,我忍无可忍,这样不有利于安定团结。
好了,你随便瞎看看吧,我要去编辑周三发的内容了。看到封面,如有被吓得做恶梦的,明天需以沙发形式,索取精神损失赔偿,否则均不受理,谢谢。
*******************************************************************************
这是隋杨妹妹为这本书新画的书签,脸部面积基本上是,我在成都海吃海喝时的“情景再现”,我很喜欢,相当逼真。
********************************************************************************
“飞水”,“上气儿”,“切花刀”,“挂糊”,“吊汤”,“少许”“适量”……..
哦,停!!!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
曾几何时,捧着一本文字菜谱,看着那些比外文还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让我仅存的那一点儿想学做饭的美好动机也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在一个专业厨师看来,本该一点即通的问题,到我这个家庭厨房CEO眼里,就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功夫秘籍”。这就好像,一个大学教授,是没法给学龄前儿童做启蒙教育的道理如出一辙。
认识铁钢,是在06年底我意外混入CCTV《天天饮食》开始的。他是这个节目的厨艺顾问,每一次前期节目策划会上,看着他用小楷撰写的菜谱中那超多的“专业术语”,我都百般挠头,如同翻看那些早年间的老菜谱般抓狂。
我曾经开玩笑的说,“师傅,想要看懂你的菜谱,需要配备一名菜谱翻译师”,虽是一句玩笑话,但那时却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了。
师傅,师傅的,叫了他好些日子,终于招架不住我软磨硬泡的央求,不厌其烦地与我共同完成了这本可以让厨艺晋级的“高段位”菜谱。段位之高,并不指操作的难度,而是指菜品的味道。
在这本书里,没有那些主妇们看不懂的专业术语,没有含糊不清的用量,取而代之的是精确,甚至有些许啰嗦的娓娓道来,和我多年来学厨,入厨的经验分享,操心叮嘱。
与铁钢一同完成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个难得的学习过程。当然,我永远也不可能修炼成和他一样的厨艺大师,但这没关系,能成为一座厨艺大师和家庭主妇之间的桥梁,给更多的小厨娘,新煮妇,和更多的家庭餐桌送上一道道美味可口的“家肴”,还有比这,让我觉得更有成就感的事儿吗?
感谢中国纺织出版社再一次实现了我的愿望。感谢铁钢,我生活中的挚友,学厨路上的恩师。感谢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美食因此有滋有味,生活因此丰富多彩,我,愿意用这样的形式,记录它,记忆它,纪念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