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录取的基本流程
晨雾 / 文
自从教育部推广平行志愿以来,许多考生和家长都十分关注。晨雾发现许多家长对平行志愿一些概念的疑惑,是源于对现行志愿优先的高招录取流程并不了解。在本文中,晨雾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读过的一些文章,将高招录取的基本流程向考生和家长们作一介绍。
省(市)高招办(教育招生考试院)通过本省(市)招考信息网公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即所谓一本线、二本线等等)后,高招录取将按照下列基本工作流程开始:
1.招生院校登录服务器,复核、调整计划
招生院校根据当地省(市)招生考试院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按规定的方法登录高招录取数据库服务器系统。录取前院校可在规定时间登录下载录取计划信息,并进行复核。如需调整计划,须提出申请,并按教育部规定程序办理。如需使用本校预留计划录取考生,应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一般是每个批次录取结束的当天下午下班前)将使用预留计划录取考生的公函以传真形式提供给省(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在本批次院校录取结束前,须及时予以答复。
2.下载、审阅电子档案
招生院校应在规定时间,按省(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提供的方法及时登录、下载并妥善保存本批次报考该校的考生电子档案。规则规定,因电子档案保管不善造成的遗留问题由院校负责。
对实行新课改的省份,对应届高中毕业生除向院校提供一般电子档案内容外,还应提供综合评价信息内容供招生院校审阅。
3.投档(预录取)
招生院校在不超过招生计划120%的范围内按照志愿优先原则,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生预录取名单。这个过程产生提档线。(注:只要招生院校有足够的一志愿考生报名,就可以不考虑二志愿的考生,不论二志愿考生分数有多高)
4.录取
招生院校审阅考生志愿、分数、专业情况、身体情况、综合评价信息、是否服从调剂等情况确定录取名单。这个过程产生录取线。
5.退档
招生院校审阅考生档案确定录取考生名单后,产生退档考生名单。对退档考生应注明退档原因并及时通过录取系统办理退档。省(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审核退档情况,如有疑问,将与院校取得联系提出复议要求,各院校须认真对待省(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提出的复议意见,并将复议结果传真给省(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退档完成后,招生院校须打印不予录取考生名单及原因加盖公章后,以传真方式发给省(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6.提交录取结果
招生院校录取人数与招生计划数相符后,需按规定时间通过录取系统上载录取名单数据,省(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审核通过后即可完成录取工作,院校正式发放录取通知书。
这是大部分考生录取所履行的基本程序。招生高校实际的录取程序还要更复杂一些,需考虑自主招生、保送生、艺术和体育特长生、扩招或减招的计划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另外,这是往年志愿优先方式下的高招录取流程。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在流程的第3环节将志愿优先的原则换成分数优先。我们尝试把平行志愿录取流程的第3环节写出如下:
3.投档(完全平行志愿,预录取)
招生院校在不超过招生计划120%的范围内(实际估计都会在105%内)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生预录取名单。这个过程产生提档线。(注:根据新公布的《上海市高招志愿填报及投档方式实施方案录取方法》,“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后,招生院校获得考生志愿信息时,只显示考生填报本校的志愿,不显示其余“平行志愿”院校名称及院校顺序”。招生院校只能根据考生分数确定提档名单。)
从志愿优先到平行志愿,看似变化很大,实际上对考生、家长、大学影响也确实很大。但是从高招录取的基本流程的描述看,除了投档环节有几个字的变化,高招录取的其他几个环节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