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股市评论 |
前期机构投资者认为,CPI的形态趋势不断高企会挤掉上市公司的利润,从而为自己的不作为提供依据或者说叫做借口。而地震的突然发生,更是让机构投资者担忧COI的继续高企会影响股市的信心,其实,这种担忧本来就是多余的。笔者早在以前就认为,CPI的高企形态,很可能会掉头向下,国际油价的上涨从而持续推动CPID的上涨,并没有向市场认为的那样严重。
而笔者也看到上海证券报的一篇文章,有两位专家对此也提出与笔者相同的看法。在24日的中国国际资本市场论坛上,两位专家均认为5月CPI增幅将低于4月份的8.5%。我们可以看出,持续的通胀高企的势头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亚洲首席经济师龚方雄认为,地震对通胀本身影响不大。“我们对通货膨胀的看法就是2月份CPI已经达到8.7%,5月份CPI应该比4月份环比走低,应该是8%左右。如果没有这场地震灾害应该是在8%以下。”他还指出,地震灾害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也就仅5月份一个月而已,下半年通货膨胀应该会逐渐下滑,回到6%以下。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表示,根据商务部、农业部每周农产品价格预测,5月份前几周农产品价格环比下降2.9%,但农产品价格每周数据主要影响CPI中的食品价格只占三分之一,非食品价格主要是受PPI的影响。相信PPI在5月份还会比较高的,因为油价在上升。但综合看,5月份通胀可能比4月份低一些,全年可能在6%-7%。他认为,地震受灾地区在全四川只有5%左右,即在全国只占0.4%左右,短期对通胀可能有负面作用,但对通胀和经济活动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两位经济学家的对CPI的高企势头的逆转,可以说是取消了机构投资者最主要的担心,但是,至于是不是认同,基金经理在操作时是不是继续借CPI说事,直接决定着未来的中期走势。而机构投资者近期的积极做多,再回补缺口实际上回补机构踏空的筹码。现在补足了,机构投资者应当会积极一改不作为的手段了。
此论断也得到了一些支持,与去年10月份调低中国市场的评级相比较,高盛近日转而看多中国A股。在上周六举行的“中国国际资本市场论坛”上,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邓体顺高调称目前转为看好中国A股市场,并解释了为什么去年底看空的理由。
而机构实际操作也在做多,上证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期机构资金一直在逆市吸筹,连续6个交易日出现了净买入,连续六天净买入150亿。至于洗盘低位吸筹,主力还是不肯轻易改变,但朋友们不必担心,此种形态会很快改变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