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韦庄《思帝乡》春日游叶嘉莹视频

(2013-05-13 17:20:19)
标签:

韦庄思帝乡

春日游

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

旅游

分类: 叶嘉莹唐宋词系列讲座-精彩语


以下文字依据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系列讲座》

第八讲之韦庄

视频字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430499/?p=8


《唐宋词十七讲》第三讲之韦庄

 

8-韦庄《思帝乡》春日游叶嘉莹视频

2019年12月20日重新整理

0:30-50:35/P71 

《花间集》并称:温(庭筠)韦(庄)

温庭筠词:比较客观的、冷静的,很少主观地凸现激动的感情。

韦庄词:主观,感情强烈,表达方法是直接的,无论用男子或女子口吻来叙写,感情都是强烈而主观的。

温庭筠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图画,没有强烈鲜明的主观感情的叙述跟描写。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歌筵酒席之间写给美丽的女子去歌唱的歌词,写词不像作诗,有一个言志的意识,要表达某一种感情和心意。他客观地写一个美丽的女子,不表达自己主观的感情。美感给我们的感受,语言符号的语码,给我们联想,把它的意义加深了。这是词第一步的进展。但是它还保留了没有主观思想和感情,只是写美丽女子香艳的歌词。

韦庄词有了更向前一点的进步:有了主观的抒情,仍然保持了词的本色。

所写的情,只以爱情为主,跟韦庄所写的诗有一种士大夫读书人的理想志意是不相同的。韦庄的特色,所写的爱情歌曲是有主人翁的。温庭筠写的歌词都站在女子的身份说话,韦庄:我爱的一个女子,我写的就是我自己,男子对女子的爱情,主观的感情。


《女冠子》前调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分明,直接,


《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有月,有日,有年,我悲哀,怀念,温庭筠从来没有说过,韦庄说了: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是多么直接的、多么真率的一种感情。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深(同下韵)。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他还是用主观的男子怀念所爱的女子(的口吻)写的。“记得那年花下”,这是韦庄跟温庭筠非常明显的差别,主观、直接、真率、明显。


初识谢娘时,这是中国古代常常把欢爱的女子用“谢娘”,当一个代称,也不一定韦庄所爱的女子真的姓谢。从唐朝以来,谢娘、杜娘就当做一般美丽女子的代称了。水堂西面画帘垂:四边有水池环绕的一个厅堂,在这个房子的西边,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我跟她相见的地点: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我们两个人双手相握,互相定了一个期:约期、应许、承诺、约言,我们两个人定了这样坚定的不改的约言,结果呢?人间的事常常跟你内心的理想是相违背的,冯延巳《浣溪沙》天教心愿与身违:常常是执掌命运机会的天,使我们的内心的愿望与身体的现实的生活是相违背的。我们是携手暗相期,是海誓山盟,可是,我们分别了,惆怅晓莺残月:惆怅是一种悲哀,一种失落,一种无可挽回的消逝。晓莺残月:在破晓的莺啼,而天上的西斜的落月这样的情景之中,我们就相别了。


晓莺残月,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总而言之,晓莺残月,晓风残月,是一个离别的背景。

从此隔音尘,而从此以后,我们就消息隔绝了。音,是音信,代表消息的书信,我们连信都不通了,尘,是(行走的)踪迹,代表人的身体的形影。连信都收不到了,踪迹、形影更看不见了。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再想见面,一个机会也没有了。


你看韦庄所写的歌词,完全是主观的,直抒胸臆。虽然他所写的不是诗歌里边的言志,但是,我们知道他所写的是主观的抒情,这已经是把歌筵酒席之间的没有个性的歌词推进了一步了。它不再是写给一般的歌女唱的歌词了,我可以拿这个形式来写我自己的感情了,这已经是词的诗化的一个进展了。

韦庄的特色:用情的态度,真挚的、直接的、真率的表现。


《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是以女子的口吻写的一首爱情的歌词。


一首诗歌,一篇完整的作品,它每一个形象,每一个语言,它的每一个字句的结构,都要传达出来一种作用。你不能够浪费,不能够散乱,一定要集中的传达一种作用。

每一个诗人他用情的态度是不同的。

男女的感情是人类的最基本的感情,写爱情的,我们应该看他写的是什么样的品格,是什么样的境界。

词是很难讲的,因为词你一念就都懂了,有什么好讲的,


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的情意都是那种委曲的,都是婉转的,都要你有一种丰富的美好的联想,才能够体会人的心灵感情之中的那种最精微的、最纤细的、最深曲的一份情意。它是更婉转的、更深曲的,更是包含在里边的,所以才能够“词之言长”。长,不是句子长,不是篇幅长,是它带给我们的想像的丰富(余味悠长)。


春日游正是一个培养。春日,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万物是草木的生发,人的感情的生命,也就随着春日而有一种萌生,经过了寒冬的闭塞,你的感情有一种萌生。

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春天的到来。当飒飒(早春的风雨声)春风吹来的时候,冰雪融化了;当春雨飘下来的时候,在一个种满了荷花的池塘边上,隐隐听到有轻微的雷声响起了。雷声可以惊眠起蛰。是使得你的感情生命,萌发、复苏、醒过来的季节。

诗是一个整体,由万物复苏和萌生引起来他的爱情。


《论语·先进》曾皙:铿尔,舍瑟而作。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日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模仿的地方:1-在工艺科学有非常前进的成就,2-对于古老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颇有这种境界,你看多么美好。我们作为一个有这么悠久的诗歌传统的国家,为什么要把我们这么珍贵美好的东西,把它否定掉呢?这是可惜的一件事情。


一句话,怎样去说的。你要说得使读者能够感动,能够相信,能够呼唤起读者的共鸣,这才是成功的作品。春日游?正是春日里生命和爱情的萌发生长的背景。你要把诗歌的生命讲出来,不是只把文言翻成白话。我们要把诗歌里边的生命引发出来。


“春日游”是整个大背景的一个总写,一个生命萌发的季节。“游”,是一种向外的寻觅,寻找。“春日游”这三个字已经隐约地推向了全首诗的一个指向。现象学:当你主体的意识跟客观的现象接触的时候,产生一种活动,而这种活动是带着一种指向的(ententionality),意向。一首诗,你一定要做到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文字,都要有一个指向,指向你通篇的一个感发的作用。“春日”有作用,“游”有作用,“杏花吹满头”是把整个春天的萌发,引进到自身了。也许万紫千红还都在我的身外,可是现在就是那空中飞落的杏花的花瓣,就吹在我的头上了。


李煜《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惟有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春天像从前一样的美丽,但是我衰老了。我怎么面对春天?春天的年轻人追欢寻乐,都离我而去了,哪个年轻人愿意和我们年老的人在一起游春呢!现在只有那柳树的长条好像它还认识我,它故意的有力量的垂下来它那个烟霭笼罩的、带着柳花烟穗的柳条,拂在我的头上。多么亲近的这种感觉!


“春日游”还是一个广泛的、泛泛的背景,“杏花吹满头”这种感发的力量就真的跟我肌肤相亲,接近到我的身体了。“杏花吹满头”也不一定是说所有的花都零落了,都开得败谢了。杏花、桃花这种纤小的花瓣的花朵,盛开的时候,满树繁花,一阵风过,花片就会飞落的。 日本保留了我们唐朝的游春赏花饮酒歌咏的风俗。


温庭筠: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杜甫: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精力饱满。

春日游,杏花吹,杏花是吹满头,是这两句的饱满、生发,表现了这个赏花游春的人她内心的这种感情的蓬勃萌发。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我当春心萌发的时候,我愿意找到一个理想的对象。所以当我在游春的路上走的时候,我就看那陌上有哪一家的年轻人,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真是多情的,真是有才学的,真的是这样美好的一个年轻人。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诗歌是一种诉之于人的感觉的,不是说教的,不是诉之于人的理性的知识的。它不但是形象,它整个的声音要结合这种感情。温庭筠:参差剪,秋色浅,就提到了。韦庄的这一个长句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其实这本来是九个字的一个长句,妾、将、嫁 ,都是舌头跟牙齿的声音,是很有力量的出来的,很有决心的感觉。就是它的声音代表了一种坚决的意念和决心。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我如果寻找到了这样一个理想的、值得许身的,我就要将身嫁与。说的多么好,这是一个许身,把我整个的一生--全身都完全交付了。许身,只有女子才许身吗?只有女子对一个年轻的风流的男子才许身吗?


杜甫: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每个人各有自己的理想。


司马迁《伯夷列传》贪夫殉财,烈士殉名,夸者死权,众庶凭生。


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每个人都有许身,你许身给什么了?


窃比稷与契,我是希望我自己能做到像稷、契一样,稷是后稷,教民稼穑。天下有一个人没有吃饱,那是我没有尽到我的责任。人溺己溺,人饥己饥。契是掌管民事的。天下有一户人家生活得不安乐,那是我的责任。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这么高的理想,带兵,“小范老子,胸中有十万甲兵”的人物,写过《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就是这样多情的人,才有这样的对国家民族的感情的。所以你不要把许身只看到那么狭窄,是一个女子对一个漂亮男子的许身。当然,韦庄很可能写的就是一个漂亮的女子对漂亮男子的许身。可是韦庄的奇妙,中国词的奇妙,张惠言说韦庄的词里边也有比兴寄托的。韦庄所表现的,跟温庭筠还不一样。温庭筠使张惠言引起来这样深远的联想的,是他语言文字的符号的语码;韦庄引起我们联想的是这种许身的精神,感情的本质。

屈原《楚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个女子所表现的许身感情,正是这样一种感情。我只要找到一个我愿意交付的理想,我就交付上去了,我心甘情愿去奉献的,我不计较这利害和成败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你追求的都成功了吗?

韦庄词跟温庭筠的不同:一个是他表达的是直接的、真率的这样一种感情,是主观的抒情。这是把词从客观的没有个性的歌词,推进了一步;他引起读者的这种感动和联想,跟温飞卿的那种美感的直觉与语言符号的符码是不同的,它是那种真正的感情精神的本质,这是韦庄的一个成就,值得注意的地方。


以一个女子许身奉献的感情,与中国传统上《楚辞》、儒家(择善而固执),在感情的本质上有相似之处,也可以引起读者有超乎词句表面的情事以外的更深更高远的联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