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标签:
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旅游 |
分类: 叶嘉莹唐宋词系列讲座-精彩语 |
P72 / 18:00
我们现在把这五首词要整体的念一下,因为它是一个整体: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一个悲哀的爱情的故事,结合了他的生平,我是以为韦庄是一个很多情的人。这五首词,他第一首所写的
红楼别夜
也可能果然有他从前所爱过的一个女子的身影在里面。你看我们刚才所讲的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我要说中国过去有一个比较狭窄的观点,总认为如果一把它说成家国比兴的寄托,就绝不可能是爱情了。爱情和家国比兴是可以联结起来的。洛阳是他祖国,他也怀念的,洛阳如果有他一段爱情的往事,有他所爱的女子,他也是怀念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两个爱分开呢?祖国的爱就不能够与男女的爱结合在一起吗?所以我以为我们不必把它分开。我们可以就从男女的爱情,看出来他家国的爱情。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他说记得那一天晚上我们离别的时候,红楼别夜堪惆怅 真是值得我们惆怅。这 惆怅 两个字,我在西方教书的时候,总是找不出合适的字来翻译它,你说它是悲哀,说它是忧愁,说它是什么?都不对了。这个惆怅 两个字,是很奇妙的两个字,是若有所追寻,若有所失落,那心中无寄托的那样的一种感觉。他说那红楼别夜真是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你想在红楼,在深夜,如果不是离别的话,那应该是何等的多情缠绵的夜晚。可是他现在红楼是个别夜,点着香灯。古人都是那种油灯,如果在油里添上香料的话,这个灯他就有香气。
这是香灯--你想,如果是红楼,不是离别,有香灯,是何等缠绵的美好的夜晚!可是 半卷流苏帐,那个帐没有放下来,他们不能够安眠在一起。因为什么?因为是这个男子要走了。所以,有红楼,有香灯,可是 半卷流苏帐 。这个男子走了,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我们说晓风残月,晓莺残月。人的上路常常是在破晓的天明的时候,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是那破晓的黎明就登程了。他说是残月,月亮西斜了,那个时候破晓了。残月出门时,跟这个美人就和泪告辞了。 美人和泪辞 这句话在句法上是模糊的,多义的。我们在讲温庭筠的时候,也曾经讲过了 双鬓隔香红 花是在中间还是在两边,没有关系。美人和泪辞 也是。你如果把 和泪 两个字跟 美人 连在一起,是美人带着满脸的泪痕与我告别了;如果你把 美人 一停,说 美人 和泪辞,对于那个美人,我带着满脸的泪痕,跟她告辞了。而这两个不相冲突,不相矛盾,我也可以有泪痕,美人也可以有泪痕,正如 花面 可以 交相映 一样,所以美人就 和泪辞 了。传统的解释总认为一句只可以有一个意思,是此就不是彼,西方的文学理论可以提供我们参考的,就是说,诗歌的特色,正在它可以提供多义的解释。
英国一个有名的学者William Empson 提出了ambiguity,ambiguity就是模糊的、多义的,朱自清先生当年很早就介绍过这一本书,叫做《多义七式》。我们前一代的很多学者,给我们青年人做了多少工作,朱自清先生给我们年轻人,叶圣陶、夏丏尊先生给我们年轻人为了学习语文,写了多少美好的入门的书籍,那些书都哪里去了?
朱自清《多义七式》,英文原名是 Seven Types of Ambiguity,是William Empson的一本著作。就是说诗歌是可以有多义的,多义的原因有很多种,像这种情形,是一种语法上的模棱两可,它的语法可以这样讲,可以那样讲。说 美人和泪,是我和泪与美人辞,还是美人和泪与我辞,可以同时存在的。还有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的多义,不是语法上的关系,而是联想上的问题。是弦上的琵琶(声)像黄莺,而黄莺的声音跟琵琶的声音都像这女子语言的声音。或者说是弦上传出来的琵琶的声音就代表这女子所要诉说的感情的情意了。每一声的琵琶,就是她每一声的叮咛嘱咐。每一声的叮咛嘱咐说的是什么?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说你今天分别了,我希望你早早地回来。你要记得在这里--故乡,在绿窗之下,有一个人等待你。那个等待的人是 如花 。如花 这两个字有多种的暗示。一个是说美丽的女子像花,有这么美丽的人等你,你还不回来吗?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这是崔莺莺叮嘱张君瑞的话。说有这样的美丽的女孩子等你,这么美丽,你难道不回来?这是 如花 的第一个作用。如花 还有第二个作用,天下的生命最短暂的,是花给人的感觉最强烈。你眼看它含苞,眼看它开放,眼看它零落。如花的美人如果你不及时回来,等到你回来的时候,像元曲里边有两句话说的,辛辛苦苦待得他回来,凄凄凉凉老了人也。纵然回来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头子了,你说这,又怎么样呢?多么可惜的韶年,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失落了。所以,这 如花 是两层的意思,一个是因为女子的美,你应该快回来,一个是因为美丽的东西,像花一样的容易零落,你应该赶快回来。你要记住这第一首,一直到最后一首,才打回来这第一首的。
以上文字依据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系列讲座》
第九讲之韦庄
视频字幕
及
《唐宋词十七讲》第三讲之韦庄
摘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