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青子园
青子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7,920
  • 关注人气: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温庭筠《菩萨蛮》水晶帘里颇黎枕

(2013-05-15 18:49:34)
标签:

唐宋词十七讲

温庭筠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

叶嘉莹

分类: 叶嘉莹唐宋词系列讲座-精彩语

 

以下文字依据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系列讲座》

7-温庭筠视频字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430499?p=7

 

 

《唐宋词十七讲》P58

 

 

7-温庭筠《菩萨蛮》水晶帘里颇黎枕

 

20191216日重新整理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温庭筠词的美,不只是感官的形象,还有声音,声音的美。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把中国的语言文字运用得最精致最美好的。

温庭筠声音的美好,枕,锦都是上声的字,弯曲而向上扬起的,有一种飘扬的、悠远的感觉,不管他写的是什么,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梦境的悠远不用说明,声音的感觉,那种缥缈的、渺茫的、悠远的梦境,都在词的音声之中表现出来了。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烟,天,两个非常轻快的韵。他前面明明是在一个卧房,还在做梦,而怎么忽然间就到了 江上柳如烟

这是跳接,他没有一步一步地走过去

秋色浅,参差剪都是齿头的声音,我不用说明是参差错落,在我读的声音之中,就是参差错落了。

P60

诗歌是一种美文,不是散文,不是说明,它都是要直接诉之于人的直接的感受的,有形象、有声音。可是这个词究竟说的是什么呢?

帘有各种的帘竹帘 珠帘 绣帘

水精的帘子 玲珑剔透晶莹。水精是坚硬的,水精的温度是寒冷的。

枕头是玻璃的枕头,玻璃跟水精,两个形象是互相映衬的、互相呼应的。都是晶莹的、玲珑的、皎洁的、寒冷的,也都是坚硬的。水精帘里颇黎枕 在这样的境界之中,该是什么样的人物?你要知道古人写美女的时候,先不要写这个美女自己本身的形象是怎么美,先写这个美女的环境的背景是怎么样美。

李商隐《碧城三首》其一: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近代大书法家沈尹默先生 珠楼十二玉为房

那该是什么样的女子才住在这样的房子之中?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很精美的。我们不能欣赏,只是因为我们不能够理解。它们在呈现一种感情思想品格的境界的时候,它每一个语言符号、形象、声音,都带着它的作用。

沈先生的这首诗--非常好的、感慨极深的一首诗。楼十二玉为房 里边的女子。我现在说的是水精帘里颇黎枕 的女子。

李太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你透过水精帘,写的相思怀念,是怎么样的相思怀念,你面对着水精帘的玲珑秋月,所怀念的人,就提高了你所怀念的对象,也提高了你自己的感情,那是多么高洁美好光明皎洁的形象。

虽然是水精帘颇黎枕,但她房间里面是暖的,有香炉的香气,被褥上也有薰香,暖香惹梦 就是这种香气牵惹了你的梦境。

既温暖又芬芳的香气的这种感官的刺激之下,所引起的梦境那种香甜美好:美丽、缠绵、相思,你都可以想见了。

更妙的是,后面忽然间一跳,江边杨柳,他所写的是早春的季节。早春二月杨柳刚刚发芽,嫩绿的颜色, 草色遥看近却无 柳色有时也是遥看近却无,朦胧的好像有烟霭的笼罩,柳色在这样的情景之中,是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春天了,雁子可以向北飞了,天上有雁飞飞过了,有一轮残月西斜了。后两句江上的景物,跟头两句帘里的暖香惹梦的景物,有何相干?张惠言说头两句说他做梦,江上柳如烟 就是他梦境。他梦到江上柳如烟 这是比较笨的办法。

俞平伯先生有比较聪明的办法。

《读词偶得》 帘内之清如斯,江上之芊绵如彼。千载以下,无论识与不识,解与不解,都知是好言语矣 

屋子里边那种纤细缠绵,那种香的梦境是如此,室内之纤如斯,江上之芊绵如彼  本来写植物那种草色柔软的、嫩绿的颜色。 是柳条的绵软绵长的样子。就是这么两个美丽的形象,你不用管它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做梦你不用管它,他说无论知与不知,识与不识,尽人都知道是好言语。就是两个形象的一个对举,室内是这么缠绵美好的梦境,室外是那么芊绵的早春的景色。就是这样一个对比,电影讲究蒙太奇的手法,把两个镜头一重叠,马上一个新的意境就出现了。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藕丝,这里指的是很纤细的一种丝织品,一种材料,藕丝上面染的颜色是秋色,秋色?我以为是黄绿之间一种很娇嫩的颜色。是藕丝的材料,秋色是浅淡的颜色。这又是温庭筠的特色了。藕丝裙?藕丝裳?也没有。它只是一个形象,直觉的感官,藕丝秋色浅

因为诗歌是一种唯美的感性的作品,它所给我们读者的,不应该只是理性上的知识和了解,而应该是感性上的直觉(吟诵的重要)。

温庭筠的词,是把歌筵酒席之间一个通俗的、本来没有深义的小词,由于美感的直觉跟语码的联想,使它有了比较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使得词这种文学体式提高了它的地位。不但《花间集》里边把温庭筠选作第一个作者,而且历代评词的人都以为,温庭筠在词里边是一个开山的人物。

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7-温庭筠《菩萨蛮》水晶帘里颇黎枕

-殘闕 日本奈良大寺的正院?


有很多年轻的同学们,说他们不能够欣赏古典的诗词,因为他们离开古典太遥远了,他们对于中国古人所使用的这么美丽的语言,我们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它们所代表的传统社会的文化,我们有这么美好的一个世界,而我们居然不能够欣赏,这是可惜的一件事情。

《荆楚岁时记》(南朝梁宗懔):人日剪采为幡胜。

在中国古代的风俗里边是这样计算的:从正月初一开始,第一天是鸡日,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第七是人日,是代表家人的这一年的美好的幸福。正月初七,就是人日,是一个怀念远人的日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引高适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这一首词他整个暗示的都是相思怀念的感情,可是他都没有说。

人日,荆楚地方的风俗,幡胜是女子在人日把五彩的丝帛剪的一些花样,插戴在头上,看是你所选择的那个颜色好、花样好,还是我所剪出来的颜色好、花样好。有一种比赛竞争的意思,叫幡胜。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温庭筠所用的都是美感的直觉,藕丝是材料,秋色浅是颜色,人胜是一个名词的形象。参差剪还不是说剪的动作,是形容人胜的美丽的。人胜参差剪,暗示的都是对远人的怀念。

六朝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在花前。天上的鸿雁又飞回来了,可是我所怀念的人没有回来,人的回来比鸿雁的归来落后了,在花没有开以前,我已经开始怀念他了。

温庭筠这首小词,你外表上看起来都是不通,怎么从这里跳到那里,从那里跳到那里呢?但是你如果熟悉我们的文化、文学、诗歌的传统,你就可以从每一个语言的符号,找到一个语码,找到它里边所蕴蓄的那种深远的含义了。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这两句是温庭筠常常被人讥讽,说他不通的地方。香红是花朵。红是花之颜色,香是花之气味。这正是温庭筠的一个特色,就是他所提供的语言的符号,不是一个认知的符号,而是一个感官的印象,他不说花,给你一个直接的香红。双鬓隔香红,这个句法,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一个是横面的语序轴,就是这一句语言它在文法上排列的次序,它组成的语序轴;一个是直的联想轴。我们刚才所讲的这些语码给我们的联想,都是在联想轴上产生的作用。这一句的问题、好处或者是缺点,都出现在语序轴上。双鬓隔香红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而叙述不十分明白的句子。你可以把花插在头发的中间,双鬓被中间的鲜红的花朵隔开了。另外是把花插在两边,是双鬓被中间头发隔开了,而两边都是鲜红的花朵,这一句话的本身,在语序轴上,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句子。我们中国旧日的传统,常常是喜欢追求一个理性上的意义。诗歌有的时候就是这种模棱两可的现象,反而提供给我们更多的联想,更多的解释的可能。双鬓隔香红,你可以想成花朵在中间,你可以想成花朵在两边,你虽然没有理性的解释,但是它可以给你更丰富的内涵。

玉钗头上风,这句话简直是太笨了,几乎不通。就是这个“风”字,使整个形象活动起来了。不然的话,这是一个呆板的、死板的、不动的画面,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是一个死板的画面,玉钗头上有风丝的撩动,幡也活起来了,花也活起来了。

韦庄《浣溪沙》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我们也不一定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之中,一定要载道,一定要给它讲出来什么样的道德伦理上这样的价值。你要知道,一个人只要你有一个活泼的心灵,哀莫大于心死,你有一个善感的、关心的,充满了对宇宙万物的赏爱的心情,你处处都是生活的情趣,处处都是你生活的理想,要养成这样的一个心情,不然的话,你尽管满口的道德仁义,把它都变成了死板的教条,那是不成的,那反而是使人心死去的,不是使人心活起来的。不要否定那些单纯的只是美感的文学,不要只认定能够说口号教条的才是有社会伦理道德价值的文学。就是美的文学,让你对宇宙万物有这种关心,有这种喜爱,凡是伟大的诗人,他们就是有伟大的爱心。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杜甫不只写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关心人民的诗歌,杜甫写的咏物的诗,一条鱼,一只鸟,一匹马,一只鹰,都把他的感情投注上去。


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

一松一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山间的一只鸟的歌唱,那山中的一朵花的开放,那都是我的弟兄一样亲近的朋友。

就因为他们有这种多情的关怀的心,民吾同胞,不但民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朋友,物吾与也。就是这样,才使他们成为伟大的诗人,他才能成为英雄豪杰,有那样的理想和志意。所以我们不要否定只有美感的文学,就是美感,提高人的一种修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